[分立后级] 单端甲类的初步想法

[复制链接] 查看: 118915|回复: 617

4

主题

0

好友

1208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825
帖子
1099
精华
1
经验
1208 点
金钱
815 ¥
注册时间
2004-10-13

社区贡献

发表于 2013-6-6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才 于 2013-6-6 09:56 编辑
天地松音 发表于 2013-6-6 09:48
是这样吗?
我这个人技术探讨怎么样都行,就是最反感动不动就引入名利的概念,请好自为之吧。


嘿嘿,仁兄从偶的帖子中居然能看到“名利”,果然不同凡响。
佩服,佩服!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才 发表于 2013-6-6 09:54
嘿嘿,仁兄从偶的帖子中居然能看到“名利”,果然不同凡响。
佩服,佩服!

那句话出自牛哥之口和出自你之口性质一样吗?
请注意:牛哥有跟我探讨的发贴,他的话要从头到尾联系起来理解,而你没有一来就是这么一个观点,请问你让人作何理解啊?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地松音 于 2013-6-6 11:01 编辑

赞一个不是表明也是同样的观点吗?关键是没有前因的唯一观点。

4

主题

0

好友

1208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825
帖子
1099
精华
1
经验
1208 点
金钱
815 ¥
注册时间
2004-10-13

社区贡献

发表于 2013-6-6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松音 发表于 2013-6-6 10:51
那句话出自牛哥之口和出自你之口性质一样吗?
请注意:牛哥有跟我探讨的发贴,他的话要从头到尾联系起来理解 ...

嘿嘿,复习一下偶在108#的帖子:
-------------------------------------------------
嘿嘿,“有时候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实很可能是别人用旧的俗套,只不过你自己不知道罢了。” “不要狡辩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很多前人比我们站的更高,看得更远,所以才形成了“教科书”。每个人看法可能会不同,但是绝大多数下,是自己看的面不够宽,深度不够,可能会导致“管中窥豹”。”
赞一下:牛哥,高人也!
--------------------------------------------------
偶赞的可是牛哥哦。牛哥在这个帖子里跟你过不去了么?木有吧。倘若木有,偶赞一下,你激动什么涅?
牛哥之所以牛,不仅仅是其名字“牛”,且因为深喑所述两段话中的道理。明白了这些,想不牛都比较难了。
当然了,偶骑劫你的帖子是不对滴,为此偶再次道歉,对不起啊!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6-6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松音 发表于 2013-6-6 07:40
说你的输出电容呢,我的这个电路基本就是这样了没什么可说,坦白说有发明的是不会拿上来的,你把问题引向那里 ...

没什么飞机大炮的,大伙也是为了把问题辩的明确一些。我的感觉是你把问题弄偏了,本来简单的问题,非要复杂化。现在应该是设计的第一阶段:形成初步设计草图。
常规的教科书里面,在分析放大电路i交流通路的时候,最简洁的办法就是采用“交流通路图”,在交流通路图中,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认为耦合电容(输出电容也可看作是耦合电容)是直通的“导线”。虽然现实中的电容不可能与导线相同,但是并不妨碍基本问题的分析。
如果详细讨论音频电路中,某个实际工作的电容到底具有什么特殊性,将会把问题引到到很复杂的讨论上去。要是看看电容的各项详细参数,如果在基本原理分析阶段,都把这些参数用上,可能会把人搞死。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6-6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我把问题引歪了,我承认错误,向各位同学道歉。我很喜欢楼主的这种直来直去,还有点执拗的性格
我只想设计初期用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好不要复杂化-------只为了电路原理上能通过,不存在大问题。
细化电路的时候,可以充分考虑原件搭配,这也正是“发烧”与“电路”的差别,有时候稍微改动一下工作点,或者是换一下具体的原件,甚至使用不同的导线都可能会带来可分辨的声音变化。发烧的乐趣就在这里~~~~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6-6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才 发表于 2013-6-6 11:14
嘿嘿,复习一下偶在108#的帖子:
-------------------------------------------------
嘿嘿,“有时候自 ...

淡定一点 ,不说别的了,言归正传。还是说输出电容的问题,PASS老头用的电容输出电路太多了,也都是大家经常看到的。再上一个电路,一看画法就知道是小日的。可别给我扣帽子是亲日啊~~~,其实日本烧友的很多设计是很有特点的,而且也很朴实,电路的测试指标通常也比较齐备。很多时候并不会去掩盖自己设计的电路在实际表现中的不足,这点是很值得尊敬的。

sfet.gif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地松音 于 2013-6-7 20:12 编辑
牛哥 发表于 2013-6-6 12:24
如果是我把问题引歪了,我承认错误,向各位同学道歉。我很喜欢楼主的这种直来直去,还有点执拗的性格
我 ...


首先一个就是在这个商业气氛浓厚的时代,如果是真的有什么发明是不会这样没任何保留就白白地贡献出来的,除了白痴。
所以没有人有半点自以为有什么发明而自居,这是肯定的,我不知为什么有些人大脑中会有这些意念。
而牛哥你所说的基本分析方法也是正确的,我的问题是在正确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也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看问题,所以我用了输出电容时域分析图证明电容跟这个特殊负载喇叭连接时在某个时间段的状况,这是非常直观的,没什么可争论,能看懂的对你有帮助是我的愿望。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了,如果有人真的愿意把发明公开,他们最起码也要在<电子学报>等这样有技术权威的报刊杂志上发表,绝对不会在这样的环境发布的,除了白痴。
我看还是牛哥同志太敏感了,事情说破了也就过去了,没必要婆婆妈妈。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胜股场 发表于 2013-6-5 23:08
用射随器驱动变压器是不行的

如果没什么秘密请说不行的原因可以吗?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6-7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松音 发表于 2013-6-7 18:56
首先一个就是在这个商业气氛浓厚的时代,如果是真的有什么发明是不会这样没任何保留就白白地贡献出来的, ...

你的想法我完全明白,但是控制喇叭的反电动势与输出电容是没有关系的。
我的那个电路,MOS与BJT复合,电路的形式实际上是相当于漏极(集电极)输出的形式,交流负载又是电感,所以这样的电路内阻比较大,肯定是阻尼系数比较低的,所以才采用了大环路负反馈,来降低放大器的内阻----这才是关键所在。
再次明确我的观点,对于喇叭的反电动势理论上基本与输出电容是无关的,即使在实际的应用中,因为电容带来的交流综合阻抗很小,也是影响很小的。
你分析问题的方向错了。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地松音 于 2013-6-8 00:00 编辑
牛哥 发表于 2013-6-7 22:51
你的想法我完全明白,但是控制喇叭的反电动势与输出电容是没有关系的。
我的那个电路,MOS与BJT复合,电 ...


电容通交流其实际作用不过也是充放电,没有充放电过程是通不了交流的,由于喇叭的特殊负载而使电容在某个时刻的瞬间放不了电这是事实存在的,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就算了,不要再争下去了。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牛哥同志:接下来准备集中精力装机,就不再跟贴了,待我装好后听感如何(这才是最重要的)才跟你继续交流交流。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啊!声音极佳,特别是中频的质感没什么能比。直流工作稳定,不需要温补,目前工作在2A上48小时没关机正常。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少了二只电阻和一只电容R3.R4.C2这三只元件是展宽高频的,因这个电路的缺点就是高频延伸不好,这个要你自己去解决。
稳压管改了一下接法使其不会受R9影响,R9很热要有足够的功率余量,我用的是10W0.68欧的无感水泥电阻。
晶体管单端.JPG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路的直流电流是负温度特性的,这点出于意料之外,温度上升电流反而下降,当温度平衡时电流稳定,可靠性有保证,从而证明这个恒流电路是出色的。
管了功耗方面电流最高一次是调在3A工作了6小时正常这可是足足90W功耗,由于心虚调回2A,等电路的交流性能调整好后再做破坏性试验,看最高能多少A?
难怪有人对单端甲类情有独钟,是的单端甲类的特点是在每个频率成份的速率准确度上,非常准这是它的最大优点,对这个问题今后还有大量研究的空间。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声音的优异起主要作用的我看还是“单端”不是“甲类”,因为甲类推挽做过,声音提升没有这么明显,看来单端确实是大有研究余地。
电子管单端做过,但速率没有晶体管准。

补充内容 (2015-11-5 17:42):
这是理解的问题。我说的是对于声音的优异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类型为主要,跟乙类没半毫关系,别乱点评拜托!

点评

又把问题割裂开了,有“乙类”“单端”吗?  发表于 2015-11-5 16:57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7-20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体结构的电路都做过,就只存晶体管单端没动,没想到最后被它迷上了。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7-20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动晶体管单端的原因是被电子管单端所害。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7-24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地松音 于 2013-7-25 20:43 编辑

此电路电压放大倍数不错,做得好的有100倍,最起码也有70~80倍,为了能跟各种信号源匹配必须提高输入阻抗(如下图)。
甲类单端.JPG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7-26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不喜欢变压器输入,。
单端.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9 22:56 , Processed in 0.15805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