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后级] 单端甲类的初步想法

[复制链接] 查看: 118908|回复: 617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哥 发表于 2013-5-29 00:05
前一阵考虑了一个单端输出牛电路,输出功率大约在15W左右,电路比你这个简单点,结构类似。

是的,仿真不太可靠,所以我其实是准备用1:1的,现在是要过几安倍电流铁芯的磁隙跟电感量的矛盾。
我不喜欢输出电容的存在,它对喇叭反电动势的吸收起着严重负面作用。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这个电路制作出来了吗?音质如何是严重关心的问题。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哥 发表于 2013-5-29 00:05
前一阵考虑了一个单端输出牛电路,输出功率大约在15W左右,电路比你这个简单点,结构类似。

牛哥同志快说说音质表现。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哥你的50mH20Hz的电抗才6欧不会太低吗?
未命名.JPG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乖乖K134是100W功率,用大功率去驱动锗管这是什么校声密技?从曲线看温度越高输入线性越好。
未命名.JPG
未命名2.JPG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R5150欧作用不明显。

1

主题

0

好友

3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593968
帖子
2
精华
0
经验
3 点
金钱
1 ¥
注册时间
2013-5-28
发表于 2013-5-29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hop.paipai.com/177785360 ... AG=3&LOGINTAG=1 极品功放板 有兴趣来看看哦,。

点评

是啊,版主们为什么还没发现呢?  发表于 2013-5-30 23:41
真够腻歪人的,把广告做这儿来了,与主题相干吗?  发表于 2013-5-29 10:14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5-29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松音 发表于 2013-5-29 00:49
牛哥你的50mH20Hz的电抗才6欧不会太低吗?

8欧姆负载,-3DB频响,50MH电感,估算大约可以达到25HZ,对于变压器输出的电路,基本能满足要求了,加上负反馈,频响还能好一点。

136

主题

6

好友

3943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473
精华
12
经验
3943 点
金钱
2579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13-5-29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还是加上温补重要,
单端功耗很高,并且是带增益电路,没有温补不稳定。

22

主题

2

好友

208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6676
帖子
2545
精华
0
经验
2083 点
金钱
2017 ¥
注册时间
2008-3-4
发表于 2013-5-29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西 于 2013-5-29 10:12 编辑
天地松音 发表于 2013-5-28 20:45
C极直接接地对散热的作用确实非常大,还有一点就是功率管是射极输出利用了强大的带负载能力,这样一举两得。 ...


您接成复合管了,就不是射极输出器结构了!

13

主题

2

好友

35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6491
帖子
383
精华
0
经验
354 点
金钱
334 ¥
注册时间
2008-6-27
发表于 2013-5-29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松音 发表于 2013-5-28 20:48
关键正是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吗。
没有出现你说的那个“推动管的工作电流比输出管的还大”的问题(看上面图 ...

不好意思,看错了极性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5-29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松音 发表于 2013-5-29 01:13
R5150欧作用不明显。

R5的作用是泄放输出电容的,使输出电容尽快进入工作状态。阻值太大了过渡时间太长,太小了工作时候损耗太大,综合考虑使用了150欧姆。
另外,这个电感+电容的电路我没实际做过,声音也不敢说好坏。
类似的单端试验了不少,做过额定8W的单端隔离牛的2SK60并管电路,声音整体表现应该说,比较耐听,不吵不闹,中高频晶莹剔透。而且那种气势很难相信是只有8W左右的功放输出的,具体电路在另外的帖子里可以找到。

0

主题

0

好友

157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1055
帖子
165
精华
0
经验
157 点
金钱
157 ¥
注册时间
2008-8-17
发表于 2013-5-29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射随器驱动变压器??

1

主题

0

好友

14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593515
帖子
15
精华
0
经验
14 点
金钱
12 ¥
注册时间
2013-5-26
发表于 2013-5-29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构思不错

27

主题

0

好友

161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35355
帖子
201
精华
0
经验
161 点
金钱
120 ¥
注册时间
2008-2-9
发表于 2013-5-29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松音 发表于 2013-5-29 00:23
是的,仿真不太可靠,所以我其实是准备用1:1的,现在是要过几安倍电流铁芯的磁隙跟电感量的矛盾。
我不喜欢 ...

就是用最普通的电容的效果好于加次级输出效果.我就是从输出变压器改为电感负载电容输出的.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5-29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松音 发表于 2013-5-29 01:10
乖乖K134是100W功率,用大功率去驱动锗管这是什么校声密技?从曲线看温度越高输入线性越好。

不是什么校声秘籍,是因为手头这类元件比较多,一直想利用起来。
3AD18D的电流放大倍数比较小,需要的驱动电流比较大,选择驱动管的时候,也曾想用K214,但是K214的跨导比较小,造成整机的开环增益不高,在满足闭环增益的情况下,负反馈回路发挥作用不明显。而且K214的电流似乎也小了点,所以才决定用K134来驱动3AD18D,也有不太喜欢美系的工业MOS声音的因素在里面。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5-29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乐 发表于 2013-5-29 21:29
就是用最普通的电容的效果好于加次级输出效果.我就是从输出变压器改为电感负载电容输出的.

应该还有一点因素,在同时满足电感量和直流电流两个条件下,电感比隔离变压器更容易满足。我们在这里可以把电感看成是一个1:1的自耦牛。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30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locky_z 发表于 2013-5-29 09:01
觉得还是加上温补重要,
单端功耗很高,并且是带增益电路,没有温补不稳定。

是的,温度高漂移大,看恒流能否抵挡得住,不能再加。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30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西 发表于 2013-5-29 10:10
您接成复合管了,就不是射极输出器结构了!

从整个电路看不是,但单从功率管看还是有射随器的特点。

26

主题

4

好友

276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3265
帖子
3139
精华
0
经验
2760 点
金钱
2687 ¥
注册时间
2013-4-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30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404255856 发表于 2013-5-29 11:34
不好意思,看错了极性

纯技术讨论,错误是正常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9 19:59 , Processed in 0.15857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