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兔有点懒 于 2011-12-15 13:35 编辑
我都说过了,你那个所谓的“L形失真”不存在,让我怎么写?并不是能写一篇文章出来其观点就成立了。
屎坑石 发表于 2011-12-15 13:03



    你只需证明“甲乙类时,上臂管的瞬时电流为什么是你209楼a-b-c-d-e这种恰好抵消的曲线?为什么时时能够恰好抵消?”就行了。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15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只需证明“甲乙类时,上臂管的瞬时电流为什么是209楼a-b-c-d-e这种恰好抵消的曲线?为什么时时能够恰好抵消?”就行了。
老兔有点懒 发表于 2011-12-15 13:25


请看212楼。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兔有点懒 于 2011-12-15 15:42 编辑
请看212楼。
屎坑石 发表于 2011-12-15 13:36


212楼没有证明“甲乙类时,上臂管的瞬时电流为什么是209楼a-b-c-d-e这种恰好抵消的曲线?为什么时时能够恰好抵消?”。

应当证明:为什么?即来龙去脉。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15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屎坑石 于 2011-12-15 18:44 编辑
212楼没有证明“甲乙类时,上臂管的瞬时电流为什么是209楼a-b-c-d-e这种恰好抵消的曲线?为什么时时能够恰好抵消?”。

应当证明:为什么?即来龙去脉。
老兔有点懒 发表于 2011-12-15 15:33


你所说的“抵消”是什么跟什么抵消呢?
你提出了一个“新”发现——甲乙类的“L形失真”,本来应该是我要你先证明你自己的结论。就好比你作了这样的推论:一男一女结婚组成一个家庭,所以1+1=1。我纠正说:1+1应该等于2。而你却要我来证明为什么1+1等于2。呵呵。
我问了你那么多你都没回答过。
我说上臂管的瞬时电流是a-b-c-d-e这样的曲线,是建立在——对放大管作了“不计通断瞬间的XX失真”的理想化处理后,在正弦波信号输入时,甲乙类输出完美的正弦波——这个基础上的。
如果上臂管的瞬时电流不是a-b-c-d-e这样的曲线,请问你怎么实现:对放大管作了“不计通断瞬间的XX失真”的理想化处理后,在正弦波信号输入时,甲乙类输出完美的正弦波?
另外,236楼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上臂管的瞬时电流为什么是a-b-c-d-e这样的曲线。
编辑补充:我这么说如果你还不满意,我再次问你:对放大管作了“不计通断瞬间的XX失真”的理想化处理后,在正弦波信号输入时,甲乙类能不能输出完美的正弦波?——希望你明确回答“能”还是“不能”,不要像前面那样避而不谈,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兔有点懒 于 2011-12-15 18:47 编辑
你所说的“抵消”是什么跟什么抵消呢?
你提出了一个“新”发现——甲乙类的“L形失真”,本来应该是我 ...
屎坑石 发表于 2011-12-15 18:20


我的博文已经证明了甲乙类存在“L形失真”啊,还要我再证明一次吗?

现在,你说“不是我说的这种曲线”,而是你209楼的曲线,并且以此来反驳我,你当然要证明209楼曲线的来龙去脉啊?

算了,求同存异吧。再争论下去就要吵嘴了,何必呢。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15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屎坑石 于 2011-12-15 19:03 编辑
我的博文已经证明了甲乙类存在“L形失真”啊,还要我证明一次吗?(我已说过你的那个“证明”有问题)

现在,你说“不是我说的这种曲线”,而是你209楼的曲线,并且以此来反驳我,你当然要证明209楼曲线的来龙去脉啊?(从180楼开始我的所有发言都是反驳你的,何止209楼?一直以来我都没问你“将上管(放大管)的瞬时电流假想为理想的正弦波”的来龙去脉呢)

算了,求同存异吧。再争论下去就要吵嘴了,何必呢。
老兔有点懒 发表于 2011-12-15 18:44

你看看被我说中了吧?——避而不谈,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
你还是先回答我这个问吧:对放大管作了“不计通断瞬间的XX失真”的理想化处理后,在正弦波信号输入时,甲乙类能不能输出完美的正弦波?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看被我说中了吧?——避而不谈,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
你还是先回答我这个问吧:对放大管作了“ ...
屎坑石 发表于 2011-12-15 18:51


你赢了。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15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赢了。
老兔有点懒 发表于 2011-12-15 18:56

讨论问题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纠正谬误、……,而不是为了谁输谁赢。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2-15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lf0602 于 2011-12-15 21:52 编辑
我的这个图是为了明确揭示甲乙类相对“纯乙类和甲类”平白无故地多了个“L形失真”,的确抛弃了一些东西。但是,尽管大环负反馈会迫使导通的一管(甚至准备截止的一管)输出更多的电流进行抵消,但是并不能完全抵消,正如你所说,这种失真不可避免。另外,你认为完全准确的图应当是什么样子呢?
老兔有点懒 发表于 2011-12-14 22:27

前面不是说了吗,你的图适合集电极输出且无负反馈的电路分析。前面已有不少人对你博客里的分析方法有质疑。对于射极输出的AB类放大器,确实不能像你那样简单的用上下管的电流去加减得出流过负载的电流,因为上下管电流的变化趋势在A类与B类时是不一样的。即使用理想的管子构成射极输出的AB类(无射极电阻)放大器,虽然输出的电压波形是无失真的(当然流过负载的电流波形也是无失真的),但流过上或下管的电流却失真明显。原因就是前面所说过的AB类放大器在A类与B类时上下输出管的电流变化趋势是不一样的。
我们用下面的这个电路来仿真,看看能否说明些问题。下面这个电路输出端是没有交流环路反馈的,只加入了直流环路负反馈以保证输出端的直流电位。输出管的射极电阻特意取比较大的值,使波形的畸变比较明显以便于观察。另外,输出管的静态偏流是570mA,输入的信号是24Vp-p/10Hz。
7.gif

先来看看上下管中的电流波形:
4.gif
非常明显,在A类时管子中的电流变化相对比较平缓,而在B类时,管子中的电流变化快得多,与理想的正弦波波形想去甚远。
再来看看流过负载的电流波形:
5.gif
可以看到,负载上流过的电流波形看上去无明显失真。
把上下管中的电流波形与负载中的电流波形叠加起来看就是这样的:
.gif

那是不是就此说明你所说的那种失真就不存在呢?当然不是!你所说的那种失真就是33楼斯多夫所说的那种失真。我们把这个电路的输出电流波形与一个理想的正弦波形叠加起来进行比较,就能看到明显的失真。
6.gif
图中红色的波形是理想波形,绿色的是放大器的电流输出波形。显然输出波形与理想波形相比有了比较大的失真。上图中二条蓝色横线所夹的区域放大器是工作在A类,以外的区域放大器工作在B类。当放大器工作在A类输出波形与理想波形重合得很好时,在B类输出的波形与理想的波形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幅度压缩现象。原因就是33楼斯多夫所说的,放大器在A类时,由于上下输出管的gm倍增现象(跨导倍增),增益相对比较高;放大器在B类时,由于是单管工作,不存在gm倍增现象,所以增益比A类时低,此时当然就会出现幅度被压缩的现象。其实你的观点于此类似,但你总是用二个理想的正弦波电流波形进行叠加来试图说明问题,所以……

下面二图比较了这个电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AB类和“优化偏置B类”的失真,可以看出,“优化偏置B类”的失真有了极大的改善。
8.gif
9.gif
虽然AB类有以上所说的缺点,但我认为186楼所说的也有些道理。
还有,楼主不要在意有些人动不动就说去看看教科书,其实很多东西在教科书里是学不到的。

最后还要说明一点:即使能用理想的管子做射极输出的推挽放大器,如果输出管有射极电阻,那么在AB类工作时,仍然会有失真,而在A类或B类下是没有失真的!

25

主题

1

好友

61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4080
帖子
1547
精华
0
经验
610 点
金钱
602 ¥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11-12-15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5# 老兔有点懒


    如果只是揭示AB比B在这个环境中有这个什么“L失真”的话就纯当科普了,只是证明有,但声音哪个好众所周知的呀!下AB没有B好的结论是有点过了。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16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
…………
把上下管中的电流波形与负载中的电流波形叠加起来看就是这样的:

…………
…………
xlf0602 发表于 2011-12-15 20:49


209楼我的图与此图相当吻合。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16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屎坑石 于 2011-12-17 14:59 编辑

前面我只是笼统地说过,楼主在推导甲乙类“L形失真”的过程中,“将上管(放大管)的瞬时电流假想为理想的正弦波”有问题,现在来具体说说。
从下面楼主的甲类输出的图,可以看出从t=0到t=T/2这段时间,流经上管的电流曲线(绿色曲线)是一条理想的正弦波,这没有错。



再来看看下面楼主推导甲乙类“L形失真”的图,可以看出从t=0到t=T/2这段时间,流经上管的电流曲线(绿色曲线)也是一条理想的正弦波(也不必看图,楼主在207楼说过)——居然跟甲类的特质是一样的。甲乙类跟甲类明明是不同的工作状态,在同样的信号下流经放大管的电流特质肯定不一样,但楼主却把甲乙类时流经放大管的电流跟甲类同样处理,由此可见楼主在推导甲乙类“L形失真”的过程中,“将上管(放大管)的瞬时电流假想为理想的正弦波”是错误的,以此为出发点推出甲乙类有“L形失真”当然就不成立,也就是说甲乙类不存在楼主所谓的“L形失真”。
头像被屏蔽

125

主题

1

好友

7975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40023
帖子
11043
精华
1
经验
7975 点
金钱
7864 ¥
注册时间
2008-4-11
发表于 2011-12-16 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兔有点懒 于 2011-12-17 18:17 编辑
前面不是说了吗,你的图适合集电极输出且无负反馈的电路分析。前面已有不少人对你博客里的分析方法有质疑 ...
xlf0602 发表于 2011-12-15 20:49


首先,喜欢你这种有理有据的讨论,不像别人反对之下没有讲明道理,而且你说的绝大部分我完全赞成。但是有必要说明如下:

为叙述方便,先将你给的图编号如下:

y1.JPG

y2.JPG

问题是:(为了讨论我的博文,不讨论乙类失真,目的是为了少费口舌,又一次理想化了,哈哈哈)
1、甲类没有图1图2这种现象发生,而甲乙类有,这说明甲类比甲乙类好。那么纯乙类有没有图1图2这种现象发生呢?如果也没有,也说明纯乙类在这个问题上比甲乙类好。
2、图2上、下部的失真,是“L形失真”被图1抵消了大部分之后的“L形失真”残留,该残留是不能完全抵消的,即:“L形失真”仍然存在。(你当然知道,可是如果否认“L形失真”的存在,那就错了)
3、甲乙类既然有“L形失真”残留,就说明甲乙类还是存在“L形失真”,那么甲类和纯乙类有没有呢?如果也没有,也说明甲类和纯乙类在这个问题上比甲乙类好。
4、图1的这种波形,的确能够抵消甲乙类大部分“L形失真”,但是图1的存在给甲乙类带来了其它的坏处,而甲类和纯乙类却没有。在这方面,甲乙类也不如甲类和纯乙类。
5、图1的这种波形先出现,我说的“L形失真”后出现,就是说,甲乙类先出现图1的这种波形,给甲乙类带来了坏处后,紧接着就出现“L形失真”,又给甲乙类带来了坏处,这也是甲乙类不如甲类和纯乙类的又一个原因,而甲类和纯乙类根本没有这些坏处。尽管图1与“L形失真”的综合波形就是图2,图2的样子看起来的确蛮好,其实是一种假象,其实质是“L形失真”被图1掩盖了。
6、常见乙类在理论上是甲类功率很小的甲乙类,尽管也存在“L形失真”,但是比常见甲乙类的“L形失真”好得多。所以说,常见乙类比常见甲乙类好。

正因为上述种种不好叙述的原因,所以为了一心一意地揭露“L形失真”,我就将上臂管的瞬时电流假想为理想的波形,完全是为了让甲乙类与甲类、纯乙类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比较(就像3个人比高矮要站在同一条件下一样,不然就不公平),也有利于读者看懂,所以不被很多人接受,很正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也不想这样叙述“L形失真”。

最后必须重申:上述如果加上乙类失真,结论是:1、纯乙类最差。2、常见乙类比常见甲乙类好不了什么,二者是不相上下的。3、甲类最好。


本楼所述也是对251、252楼的回复。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16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屎坑石 于 2011-12-19 18:25 编辑
首先,喜欢你这种有理有据的讨论,不像别人反对之下没有讲明道理(236楼明不明?252楼明不明?再说了你的“道理”根本不通,更别提明了),而且你说的绝大部分我完全赞成。但是有必要说明如下:
为叙述方便,先将你给的图编号如下:

  

  

问题是:(为了讨论我的博文,不讨论乙类失真,目的是为了少费口舌)
1、甲类没有图1图2这种现象发生,而甲乙类有(但是却完全不是你所谓的“L形失真”造成的),这说明甲类比甲乙类好。那么纯乙类有没有图1图2这种现象发生呢?如果也没有,也说明纯乙类在这个问题上比甲乙类好。(236楼从另一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纯乙类和甲类没有图1这种现象发生)
2、图2上、下部的失真,是我说的这种“L形失真”被图1抵消了大部分之后的“L形失真”残留,该残留是不能完全抵消的(249楼所说的图2的失真其原因跟你所谓的“L形失真”完全不一样。真没想到你竟然看不出来。),即:我说的“L形失真”仍然存在。(你当然知道,可是如果否认我说的“L形失真”的存在(否认“L形失真”的理由,252楼是其中一个。或者你把我在252楼指出的问题圆一下?),那就错了)(说别人错的时候,应该像252楼那样指出错在哪里,并说明为什么是错的)
3、甲乙类既然有“L形失真”残留,就说明甲乙类还是存在我说的“L形失真”,那么纯乙类有没有呢?如果也没有,也说明纯乙类在这个问题上比甲乙类好。
4、图1的这种波形,的确能够抵消大部分“L形失真”,但是图1的存在给甲乙类带来了其它的坏处,而甲类和纯乙类却没有。在这方面,甲乙类也不如甲类和纯乙类。
5、图1的这种波形先出现,我说的“L形失真”后出现,就是说,甲乙类先出现图1的这种波形,给甲乙类带来了坏处后,紧接着就出现“L形失真”,又给甲乙类带来了坏处,这也是甲乙类不如甲类纯乙类的又一个原因。而甲类和纯乙类根本没有这些坏处。尽管图1与“L形失真”的综合波形就是图2,图2的样子看起来的确蛮好,其实是一种假象。
6、常见乙类在理论上是甲类功率很小的甲乙类,尽管也存在“L形失真”,但是比常见的甲乙类好得多。所以说,常见乙类比常见甲乙类好。

正因为上述种种不好叙述的原因,所以为了一心一意地叙述“L形失真”,我就将上臂管的瞬时电流假想为理想的波形(这就是赌气话了),完全是为了让甲乙类与甲类、纯乙类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比较(就像3个人比高矮要站在同一条件下一样,不然就不公平)(所谓同一条件下比较,是指同一信号下各类工作状态的输出比较,而不是指流经放大管的电流相同的情况下去比较。在相同的正弦波信号下,流经放大管的电流波形正如图1所示,这是甲乙类固有的,你硬要把它假想为理想的正弦波(只有改变了信号才能实现),这不是公平,而是改变了比较的基准(即改变了信号相同的前提),所以导致了所谓的“L形失真”的错误!),有利于读者看懂(你非要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没有人会怪罪你,但拿来误导人那就是你不对了),所以不被很多人接受,很正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也不想这样叙述“L形失真”。

最后必须重申:上述如果加上乙类失真,结论是:1、纯乙类最差。2、常见乙类比常见甲乙类好不了什么,是不相上下的。3、甲类最好。(这个结论似乎没什么错,但你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和应用的观点却是错的,犹如逆道行驶到达目的地。当初读书时应该遇到不少这样的情况:计算结果没错,但计算方法或过程却是错的。不能仅仅看到结果没错,就以为所用的方法和过程就成立。同样的,不要因为逆道行驶也能到达目的地,就认为逆道行驶是合法的。)

本楼所述也是对251、252楼的回复。

老兔有点懒 发表于 2011-12-16 11:54

注:以上红字是我插入的话。

34

主题

0

好友

2619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69220
帖子
2896
精华
0
经验
2619 点
金钱
2596 ¥
注册时间
2010-5-15
发表于 2011-12-16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很多,认真学习,谢谢!

43

主题

0

好友

122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26130
帖子
1251
精华
0
经验
1223 点
金钱
1171 ¥
注册时间
2011-10-31
发表于 2011-12-16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向xlf0602致敬,分析的很棒,當然屎坑石也優秀,我不知道這種先定好結論再來套原因該如何能扭轉回來,兩位千萬別中途放棄,一定要為真理堅持下去.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兔有点懒 于 2011-12-17 12:13 编辑
前面不是说了吗,你的图适合集电极输出且无负反馈的电路分析。前面已有不少人对你博客里的分析方法有质疑 ...
xlf0602 发表于 2011-12-15 20:49


尽管你早就知道甲乙类存在我说的这种失真,但是还是想说点不同的看法:
1、你的静流是570mA,那么4欧姆上的最大甲类功率只有2x0.57x0.57x4=2.5992W,这不是高偏甲乙类吧?应当归属于常见乙类吧?充其量只能算很低偏的甲乙类。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博文已经说了,这种情况的“L形失真”很小,既然很小,那么就不明显(就像你的这个不明显的图,见下图),所以你用“L形失真”很小这种情况来说明高偏甲乙类,就没有反映出高偏甲乙类的真貌。
借用你的一句话,前面不是说了吗,(见111楼我的建议:再仿个静流再大一点的,尽量大,最好总静流1A左右。)所以你还是搞一个大致是高偏甲乙类的仿真吧。
y2.JPG

另外,即使你搞一个大致是高偏甲乙类的仿真,其输入信号的大小也决定“L形失真”的明显与不明显。所以,你应当把最明显的和最不明显的和中等的都拿出来。

我不想吵嘴。我不想在语言上伤害别人,特别是你。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zz

本帖最后由 老兔有点懒 于 2011-12-17 17:45 编辑
向xlf0602致敬,分析的很棒,當然屎坑石也優秀,我不知道這種先定好結論再來套原因該如何能扭轉回來,兩位千 ...
aug197468 发表于 2011-12-16 22:12



    xlf0602没有否认我说的这种失真的存在啊,你会看帖子吗?xlf0602在249楼的原话是“那是不是就此说明你所说的那种失真就不存在呢?当然不是!”这个你没有看到吗?
我与xlf0602的分歧只是发生的原因不同,他可能认为我有些过激。

当然,屎坑石完全否认我说的这种失真的存在。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17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屎坑石 于 2011-12-18 10:04 编辑
xlf0602没有否认我说的这种失真的存在啊,你会看帖子吗?他只是认为我的认识过激。

当然,屎坑石完全否认我说的这种失真的存在。
老兔有点懒 发表于 2011-12-17 11:31

唉……,那是xlf0602客气说话,紧接着他介绍那个幅值降低的“原因就是33楼斯多夫所说的,放大器在A类时,由于上下输出管的gm倍增现象(跨导倍增),增益相对比较高;放大器在B类时,由于是单管工作,不存在gm倍增现象,所以增益比A类时低,此时当然就会出现幅度被压缩的现象。”——完全不是你所谓的“L形失真”造成的——这实际上就是委婉地否认“L形失真”,所以我先前就说“没想到你竟然看不出来”。
编辑补充:另外,我觉得xlf0602所说的“那种失真”是指gm倍增现象造成的幅值降低的失真,而不是所谓的“L形失真”造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11 20:00 , Processed in 0.14231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