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题

0

好友

5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432601
帖子
690
精华
0
经验
52 点
金钱
51 ¥
注册时间
2011-11-9
发表于 2011-12-7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4# 屎坑石


    兄弟,拿对管子去换个键盘吧,好像粘键了哦

1

主题

0

好友

5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432601
帖子
690
精华
0
经验
52 点
金钱
51 ¥
注册时间
2011-11-9
发表于 2011-12-7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116W是指可以输出的正弦波平均功率(甲类状态),这是迁就于习惯的通用说法。我觉得描述甲类状态,还是用 ...
屎坑石 发表于 2011-12-3 14:37



    116W甲类输出?静态功耗270W?
  这玩笑开大了。记得我九几年抄蔡贤的纯甲类60W制作时,那960W的静态散热弄得我焦头烂额;过后算算,造价都可以买台二手奥拓了,而我自个还骑个烂“孖通”呢
好像是《无线电与电视》吧???!哪期忘了,里面有很详细的计算公式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兔有点懒 于 2011-12-8 18:53 编辑
看了半天都说甲类和电流有关,和电压是个什么关系,可以聊聊么?
比如超过了+-35V,或者直接用+- ...
lovecc 发表于 2011-12-3 13:13


其它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如果用足+-50V电源电压,并且假设音箱是8欧姆恒定不变,那么:
1、最大甲类功率P=(单边电压50-压降损失)的平方/(2R),最大甲类峰值功率=(单边电压50-压降损失)的平方/R。式中,压降损失我一般取7V。
于是,最大甲类功率P=(50-7)的平方/(2x8)=115.5625W。
2、于是静流应当调整为[115.5625/(2x8)]开平方=2.6875A。

随便计算的,没有效验。不保证绝对正确。

11

主题

6

好友

497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13510
帖子
4784
精华
0
经验
4970 点
金钱
4756 ¥
注册时间
2010-6-22
发表于 2011-12-8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7# 屎坑石 简图.JPG

11

主题

6

好友

497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13510
帖子
4784
精华
0
经验
4970 点
金钱
4756 ¥
注册时间
2010-6-22
发表于 2011-12-8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3# 老兔有点懒


    借你的结论验证一下我的计算公式P=(50-7+50-7)平方/8R=86平方/64=7396/64=115.5625W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兔有点懒 于 2011-12-8 20:37 编辑
    借你的结论验证一下我的计算公式P=(50-7+50-7)平方/8R=86平方/64=7396/64=11 ...
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11-12-8 18:13


也行。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8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116W甲类输出?(是的)静态功耗270W?(是的。不过请你再回去认真看看,这个270W是纯甲类的最小静态功耗)
  这玩笑开大了(呵呵,是你在开玩笑吧?。记得我九几年抄蔡贤的纯甲类60W制作时,那960W的静态散热弄得我焦头烂额(呵呵,蔡贤的纯甲类是单端还是推挽呢?如果是推挽的,你真的认为他的观点完全正确无可置疑?);过后算算,造价都可以买台二手奥拓了,而我自个还骑个烂“孖通”呢
好像是《无线电与电视》吧???!哪期忘了,里面有很详细的计算公式(无论怎么详细,你真的认为他的观点完全正确无可置疑?)
疯子YY 发表于 2011-12-7 21:28

注:以上红字是我插入的话。

11

主题

6

好友

497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13510
帖子
4784
精华
0
经验
4970 点
金钱
4756 ¥
注册时间
2010-6-22
发表于 2011-12-8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6# 老兔有点懒

功率管静态电流也可以这样计算: Io=(1/2)(V-Vces)/R代入你的数据得
    Io=(1/2)(V-Vces/R)=0.5X43/8=2.6875A
这个计算是按甲类效率0.5为计算依据的,计算出来的最小电流要求。而实际上真正的有使用价值的效率只能作到0.3左右,另外标称8欧喇叭的最低阻抗约6.5欧,因此实际取值要大于计算值。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兔有点懒 于 2011-12-9 12:23 编辑
功率管静态电流也可以这样计算: Io=(1/2)(V-Vces)/R代入你的数据得
    Io=(1 ...
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11-12-8 18:41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原理,好。不过,Vces能否换个名称,因为不仅仅只有Vces(比如射极电阻上的压降),容易让人误解。正因为它的取值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才习惯拿“静流”说话,而不愿意拿“电源电压”说话。拿“静流”说话能避免很多“纠纷”,比如,你拿2V说话、屎坑石拿6.8V说话、我拿7V说话,搞不好就会出现“纠纷”。

认真看了你与屎坑石的探讨,现在,你们两位基本都是正确的。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8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老兔有点懒


    借你的结论验证一下我的计算公式P=(50-7+50-7)平方/8R=86平方/64=7396/64=115.5625W
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11-12-8 18:13


你这里算出来的,怎么跟你在140楼说的不一样呢?
凭什么用峰-峰值来进行相关计算?这对于理解推挽对地放大有什么好处呢?
头像被屏蔽

28

主题

0

好友

642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东方红

UID
3987
帖子
541
精华
1
经验
642 点
金钱
342 ¥
注册时间
2005-4-20
发表于 2011-12-8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28

主题

0

好友

642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东方红

UID
3987
帖子
541
精华
1
经验
642 点
金钱
342 ¥
注册时间
2005-4-20
发表于 2011-12-8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8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屎坑石 于 2011-12-8 19:45 编辑
回复  老兔有点懒

功率管静态电流也可以这样计算: Io=(1/2)(V-Vces)/R代入你的数据得
    Io=(1/2)(V-Vces/R)=0.5X43/8=2.6875A(呵呵,再次跟你在140楼说的不一样)
这个计算是按甲类效率0.5为计算依据的,计算出来的最小电流要求。而实际上真正的有使用价值的效率只能作到0.3左右,另外标称8欧喇叭的最低阻抗约6.5欧(就算是6.5欧纯阻负载,静态电流达到3.3A以上就可以称为纯甲类,而仍然远不是你在140楼说的:“需要大于6A静态电流才能确保甲类状态”),因此实际取值要大于计算值。
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11-12-8 18:41

注:以上红字是我插入的话。

11

主题

6

好友

497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13510
帖子
4784
精华
0
经验
4970 点
金钱
4756 ¥
注册时间
2010-6-22
发表于 2011-12-8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0# 屎坑石


    不一样是计算中的取舍值不同,我前次的是取Vces=2V。今天是按楼主的取7V。这个公式是OTL和OCL的通用计算式。

11

主题

6

好友

497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13510
帖子
4784
精华
0
经验
4970 点
金钱
4756 ¥
注册时间
2010-6-22
发表于 2011-12-8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3# 屎坑石

你说的是对的,我140的电流和峰值功率搞错了,对不起!那天这个网不正常,我就聊着QQ等网正常,分心了,就搞错了。请原谅。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8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屎坑石


   不一样是计算中的取舍值不同,我前次的是取Vces=2V。今天是按楼主的取7V。这个公式是OTL和OCL的通用计算式。
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11-12-8 19:55

那你把电压损失取为2V,再算一次?怎么跟你在140楼说的:“需要大于6A静态电流才能确保甲类状态”)差那么多?

11

主题

6

好友

497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13510
帖子
4784
精华
0
经验
4970 点
金钱
4756 ¥
注册时间
2010-6-22
发表于 2011-12-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6# 屎坑石


    请看175楼。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8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屎坑石

你说的是对的,我140的电流和峰值功率搞错了,对不起!那天这个网不正常,我就聊着QQ等网 ...
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11-12-8 20:06

谁都有可能搞错的时候,在论坛里讨论只要没有恶意攻击,你这样“对不起”、“请原谅”的道歉,让我很不自在。

11

主题

6

好友

497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13510
帖子
4784
精华
0
经验
4970 点
金钱
4756 ¥
注册时间
2010-6-22
发表于 2011-12-8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8# 屎坑石

错了就是错了,认错是应该的,道歉也是必须的 。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8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屎坑石 于 2011-12-10 15:47 编辑

我认为诸如三角波之类的、存在直线变化的信号,才能够像楼主博文表格中那样的、让放大管电流成比例变化。那么我们来看看三角波信号输入(下图橙色曲线)时,输出波形是怎样的,如下图。
1、当机器工作于纯甲类时,输出曲线如图中蓝色曲线(O-A-C-E-F……)。大家可以看到蓝色曲线“完美穿过”横轴。
2、当机器工作于乙类时,输出曲线如图中绿色曲线(O-B-C-D-G……)。大家可以看到绿色曲线在横轴处出现xx失真。
3、当机器工作于甲乙类时,输出曲线如图中:O-A-B-C-D-E-F-G-H-I-J……。大家可以看到A-B、D-E、F-G、I-J之处出现xx失真。
甲乙类.jpg
编辑补充:
    在同样的信号输入时,甲乙类并不像楼主博文中那个波形图那样出现那个“L形失真”,或者说甲乙类的输出峰值并不像楼主博文中那个波形图那样被压低了。楼主博文中的那个波形图中,信号波形本身就不是“规则的正弦波”,而是类似于图中存在“L形失真”的那种波形。
    由我上面的图可知,在同样的信号输入时,纯甲类的输出波形“完美”地符合信号特质;乙类的输出波形则显得稍“瘦”;甲乙类输出波形则下边“完美”,上边“瘦”。但是它们三者的峰值都一样,甲乙类输出峰值并没有被压低。至于XX失真,我们可以形象的把正半波看作一座山峰,乙类的XX失真出现在山脚处,甲乙类则出现在山腰。在一个周期里,乙类给人一种只出现了“两次”XX失真的错觉,而甲乙类则出现了“4次”XX失真。在听感上则各有所好、见仁见智了。
    从我上面的图还可以看到,乙类的曲线更陡,意味着输出变化率更大,这也符合有些人觉得“乙类的声音更迅猛”的听感。
注:上述“XX失真”是指放大管通或断的瞬间产生的失真,比如交越失真、开关失真或者两者共存……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11 18:29 , Processed in 0.15821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