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主题

4

好友

1464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玩转声音

Rank: 6Rank: 6

UID
213219
帖子
2358
精华
0
经验
1464 点
金钱
1442 ¥
注册时间
2010-6-21
发表于 2011-12-19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虎 于 2011-12-19 23:09 编辑

回复 3# sinaline1


    你说的不堪入耳是电路形式有问题。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20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屎坑石
我那个仿真里L1和L2是二个交流电流源,输出是12mA/10Hz。D1、D2是为了防止电流源给Q1、Q2加上过的高反向电压。在Q1、Q2发射结导通的时间内,他们的基极电流肯定是理想的正弦波形(感觉这句有点别扭。呵呵)。另外,这二个电流源设置了6mA的直流偏移,以使Q1、Q2的集电极静态偏流为576mA。
xlf0602 发表于 2011-12-18 18:57

建议兄弟还是把283楼图中方框里的电路画完整,再仿真看看Q1\Q2基极处的波形还是不是正弦波。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20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了。看样子,对于发射极输出的推挽石机,在你仿真的范围内,这种失真的影响不是很大,谢谢你。同时也谢谢你的仿真让我知道了这种失真影响的量。


这种失真的原因我也说说,看看大家是否同意:
我觉得,甲乙类的输出功率超过功放本身的甲类功率时,坏就坏在“有gm倍增、没有gm倍增"交替出现,才出现这种失真。如果任何时候都有gm倍增,就没有这种失真,比如甲类。如果任何时候都没有gm倍增,也没有这种失真,比如纯乙类。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这种说法的下一层原因又是什么呢?请看下图。

  

红圈时段gm倍增,黑圈时段没有gm倍增,即“有gm倍增、没有gm倍增"交替出现,于是就出现这种失真。于是下一层原因又回到了我博文指出的原因:每臂管的瞬时电流都会出现L形变化,或者说“放大、截止交替出现”。于是,导致L形失真(“放大、截止交替”失真)。(你博文中的“L形”(也就是上图中的“L形”)是因为信号波形就有相应的“L形”,跟那个gm倍增现象导致幅值降低使得曲线出现的“L形”,两者有本质差别!)

如果这种说法也成立,那么这种说法的下下层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个下下层原因就是人为的,因为我们将功放静流人为地设置成了甲乙类。(所以,真发烧的话,最好不要搞甲乙类,搞甲类。)

如果我的上述说法成立,其原因是不是简单得再也不能简单了?

按顺序叙述就是:甲乙类功放的瞬时输出功率超过功放本身的甲类功率时,每臂管放大、截止就会交替出现,将导致“有gm倍增、没有gm倍增"交替出现,于是就出现L形失真(“放大、截止交替”失真)。
反过来叙述就是:L形失真(“放大、截止交替”失真)的原因是“有gm倍增、没有gm倍增"交替出现。“有gm倍增、没有gm倍增"交替出现的原因是每臂管“放大、截止交替出现”。每臂管“放大、截止交替出现”的原因是我们人为地制造了甲乙类功放。

至此,L形失真只是个形象的说法罢了。(gm倍增现象导致幅值降低使得曲线出现了“L形”,你非要把这幅值降低的失真说成“L形失真”也行(能否被人接受那是另一回事),但是这个“L形”跟你上图中的“L形”不是一回事,不要把两者等同起来)

这个不算数,不是最终看法,特别声明。
老兔有点懒 发表于 2011-12-19 18:13

兄弟就不要再紧抱你那个图不放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正弦波信号下,流经放大管的电流根本不是你那图中的绿色和黑色曲线,249楼的仿真已经印证这点,252楼指出的你图中的问题你也圆不了。或者说如果流经放大管的电流曲线符合你图中的绿色和黑色曲线的话,信号曲线就不是正弦波了。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兔有点懒 于 2011-12-20 11:12 编辑
兄弟就不要再紧抱你那个图不放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正弦波信号下,流经放大管的电流根本不是你那图中的 ...
屎坑石 发表于 2011-12-20 10:35


抱着这个图,也是这样的。只是这个图的来龙去脉没有画出来。

y2.JPG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20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屎坑石 于 2011-12-22 14:11 编辑
抱着这个图,也是这样的。
老兔有点懒 发表于 2011-12-20 11:02

我说不抱的是298楼的图。而你总以为304楼图中的“L形”跟你298楼图中的“L形”是一回事——前面就说过,不要看到长相相似就认为是同一个人。

真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帖:你博文中的“L形”(也就是298楼图中的“L形”)是因为信号波形就有相应的“L形”,跟那个gm倍增现象导致幅值降低使得曲线出现的“L形”,两者有本质差别!

不信?那就把252楼指出的你图中的问题圆一下?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兔有点懒 于 2011-12-20 14:33 编辑
兄弟就不要再紧抱你那个图不放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正弦波信号下,流经放大管的电流根本不是你那图中的 ...
屎坑石 发表于 2011-12-20 10:35


249楼(见下面)这个波形是因为“有gm倍增、无gm倍增”的交替出现产生的,就是说,因为“有gm倍增、无gm倍增”的交替出现,才造就了下面这个波形。或者说:“有gm倍增、无gm倍增”的交替出现是下面这个波形的原因。
而甲类、纯乙类没有这种交替出现,所以才是规则的正弦波(见252楼上面那个甲类的正弦波)。如果甲乙类也没有这种交替出现,那么下面这个波形也是规则的正弦波。

绕口令啊,好拗口啊。

y1.JPG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20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屎坑石 于 2011-12-22 10:40 编辑
249楼(见下面)这个波形就是因为“有gm倍增、没有gm倍增”交替出现产生的,所以能看到,就是说,因为“有gm倍增、没有gm倍增”的交替出现,才造就249楼的这个波形(不,无论是否忽略gm倍增现象,甲乙类时流经放大管的电流波形都是这样子)。而甲类、纯乙类没有这种交替出现,所以才是规则的正弦波(见252楼上面那个甲类的正弦波)。如果甲乙类也没有这种交替出现,那么249楼的下面这个波形也看不到。这么说吧,“有gm倍增、没有gm倍增”的交替出现
是249楼下面这个波形的原因(不,即使忽略gm倍增现象,甲乙类时流经放大管的电流波形也是249楼下面这样子,请看209楼)

老兔有点懒 发表于 2011-12-20 11:45

你再仔细看看,此图是流经放大管的电流曲线,跟你298楼图中的绿色和黑色曲线有什么本质不同。跟我209楼的图是不是一样的?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2-20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lf0602 于 2011-12-20 12:20 编辑

那就上二个完整一点的线路的仿真吧,一个是输出端完全无交流反馈的,一个是有交流反馈的(注意二个图中C1的取值),同时把输入的信号由正弦波改为16Vp-p/10Hz的三角波,输出管静态电流600mA。
4.gif .gif
输出管基极电流波形:
.gif .gif
输出管集电极电流波形:
.gif 6.gif
输出管集电极电流波形和负载中的电流波形:
5.gif 7.gif
注意,上面的图左边一列是输出端无交流反馈的,右边一列是输出端有交流反馈的。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20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上二个完整一点的线路的仿真吧,一个是输出端完全无交流反馈的,一个是有交流反馈的(注意二个图中C1的 ...
xlf0602 发表于 2011-12-20 12:17


输出管基极没见有探头接上去呢,哪来的波形? 用三角波信号?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2-20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0# 屎坑石
那个电路图上如果把基极的的探头和和示波器画上去,图片的尺寸就会大很多,所以线路截图时就没画了。测量方式和测集电极电流波形是一样的。
下面是仿真文件,有Multisim的可以试一下
电路1.rar (99.33 KB, 下载次数: 64)

评分

参与人数 1魅力 +2 收起 理由
doctorqianbing + 2 精辟!透彻!

查看全部评分

16

主题

1

好友

132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88871
帖子
1106
精华
0
经验
1320 点
金钱
1111 ¥
注册时间
2011-2-3
发表于 2011-12-20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爆啊!
向xlf0602 学习,分析的太好了。
可惜,总有听不懂的人。
大家继续。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21 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上二个完整一点的线路的仿真吧,一个是输出端完全无交流反馈的,一个是有交流反馈的(注意二个图中C1的 ...
xlf0602 发表于 2011-12-20 12:17

觉得你在308楼的仿真电路还是有点不对味,Q3、Q4似乎不能正常工作。
把电路改为下图(不知还算不算集电极输出?),再仿真一次如何?
集电极输出.jpg

20

主题

0

好友

370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3519
帖子
4105
精华
0
经验
3705 点
金钱
3522 ¥
注册时间
2008-1-6
发表于 2011-12-21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2# xlf0602


    没有负反馈A类一样失真,只不过失真地方从波形的中间移到了波形的峰处。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兔有点懒 于 2011-12-21 12:17 编辑
    没有负反馈A类一样失真,只不过失真地方从波形的中间移到了波形的峰处。
TDA-7294 发表于 2011-12-21 08:10


欢迎7294参加讨论,因为你也有很深的理论功底。如果我错了,我会承认的,为了共同进步嘛,为了追求真相嘛。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兔有点懒 于 2011-12-22 14:20 编辑

现将我298楼所述重新整理如下:

下图红色曲线L形失真的原因我也说说,看看大家是否同意:
(以下所述均为甲乙类输出功率超过功放本身的甲类功率时)

1、L形失真的原因:
原因是“有gm倍增、无gm倍增"交替出现。请看下图。

f2.jpg

红圈时段有gm倍增(可以理解为上下两臂共同驱动喇叭),黑圈时段无gm倍增(可以理解为只有一臂驱动喇叭),即“有gm倍增、无gm倍增"交替出现,于是就出现L形失真(也可以叫作弯折失真)。
如果任何时候都有gm倍增,就没有L形失真,比如甲类。如果任何时候都无gm倍增,也没有L形失真,比如纯乙类。独独甲乙类一会儿有gm倍增、一会儿无gm倍增。

2、“有gm倍增、无gm倍增"交替出现的原因:
这就回到了我博文指出的原因:每臂管的瞬时电流都会出现L形变化。更确切地说:每臂管的瞬时电流1/2周期的变化如同“平底水槽”,见图。

3、L形变化、平底水槽的原因:
人为的。因为我们将功放静流人为地设置成了甲乙类。(所以,真发烧的话,最好不要搞甲乙类,搞甲类。)

如果我的上述说法都成立,其原因是不是简单得再也不能简单了?

系统地叙述就是:L形失真的原因是“有gm倍增、无gm倍增"交替出现。“有gm倍增、无gm倍增"交替出现的原因是每臂管的瞬时电流出现L形变化(1/2周期的变化如同“平底水槽”)。每臂管的瞬时电流出现L形变化的原因是我们人为地制造了甲乙类功放。
按顺序叙述就是:甲乙类功放的瞬时输出功率超过功放本身的甲类功率时,每臂管的瞬时电流都会出现L形变化(1/2周期的变化如同“平底水槽”),于是导致“有gm倍增、无gm倍增"交替出现,于是就出现L形失真。

其实,L形变化、L形失真只是个形象的叫法而已。不过,这种叫法不一定准确,请哪位帮我起个名字。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兔有点懒 于 2011-12-22 10:00 编辑
那就上二个完整一点的线路的仿真吧,一个是输出端完全无交流反馈的,一个是有交流反馈的(注意二个图中C1的 ...
xlf0602 发表于 2011-12-20 12:17

因为你是理论功底深厚的大侠,是否提供下列要求下的仿真:
1、甲乙类输出功率超过功放本身甲类功率时的仿真,因为我叙述的失真是此时的失真。(最好给出最明显的,比如静流是600mA,那么喇叭中的最大瞬时电流在1200mA以下仍然是甲类,因为甲类下没有我叙述的失真,甲类下的仿真就没有必要了。如果喇叭中的最大瞬时电流在1800mA上下,我估计该失真就比较明显了。)
2、开环一套仿真情况,闭环但是保留20-25倍放大时一套仿真情况。这样,比较切合实际。

正因为你是理论功底深厚的大侠,我的对与错,直说无妨。如果为了照顾谁的脸面,依照屎坑石的说法,可以短信啊?

一句话,为了真相嘛。

10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89
帖子
2515
精华
0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169 ¥
注册时间
2006-1-3
发表于 2011-12-21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屎坑石 于 2011-12-22 09:04 编辑
现将我298楼所述重新整理如下:

L形失真的原因我也说说,看看大家是否同意:
(以下所述均为甲乙类输出 ...
老兔有点懒 发表于 2011-12-21 10:48


你先把252楼指出的你那图中的问题圆好了,再拿那个图来说事!

一直以来你问我的我都答了,你没问到的我觉得有必要也说了,而我问你的、要你做的,你要不避而不谈、要不顾左右而言他,难道这就是你口口声声的“讨论”?

如果把放大管理想化,而忽略通断转变瞬间带来的失真以及gm倍增现象带来的失真等等,无论乙类、甲类还是甲乙类,在同样的三角波信号下(用三角波纯粹是因为容易画图),它们的输出波形都是下图的红色曲线。如果考虑gm倍增现象带来的幅值降低的失真,乙类因为都是单管完成放大工作,所以乙类输出曲线(如下图绿色曲线)的顶点当然比红色曲线的顶点略低,但并没有“L形”;那么甲乙类的输出曲线应该怎么走呢?你自己想。想通了就应该知道gm倍增现象导致幅值降低使曲线出现的“L形”(即304楼图中的“L形”)是怎么来的,跟你298楼那个图中的“L形”有什么本质差别。
render乙类幅值降低.jpg
编辑补充:又换了一个角度去解释。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2-2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你在308楼的仿真电路还是有点不对味,Q3、Q4似乎不能正常工作。
把电路改为下图(不知还算不算集电极输出?),再仿真一次如何?
屎坑石 发表于 2011-12-21 02:34

首先要说你说的Q3、Q4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不存在,输出管基极的电流波形已明确了这个问题。至于按你的电路仿真没必要,因为你的电路形式输出管的Vbe-Ic曲线的非线性也会明显影响到输出的波形,而我的电路形式就是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分析某个问题时,需要尽量避免其它方面的影响。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2-21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3# TDA-7294
只要把静态电流加到足够大就行了。在我的这个仿真中,由于输出管的非线性以及参数无法准确匹配,所以静态电流比理想计算值要大许多才行。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2-21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6# 老兔有点懒
我把我的分析方法应该也都说出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11 18:37 , Processed in 0.19463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