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619
- 在线时间
- 1152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9-26
- 阅读权限
- 150
- 精华
- 8
 
- UID
- 11183
- 帖子
- 8227
- 精华
- 8
- 经验
- 8619 点
- 金钱
- 7504 ¥
- 注册时间
- 2006-8-3
|
本帖最后由 okra 于 2014-5-29 01:04 编辑
MclarenFX 发表于 2014-5-28 23:47 
O版这段话太深刻了,多谢多谢!看来我们diy还是有一些技术层面不足段地方,能否做些提示呢?就是我第一帖 ...
谢谢支持。
就基本过程来说,首先可以明确,第一楼说的挺完整的,不出问题就可以保障及格水平。
但不能把这个过程当成机械的过程。不过要细说怎样不机械得长篇累牍,我也没那水平,这里只能是瞎扯些:
1。喇叭搭配时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分频点处的失真,其他频段的失真情况当然也要考虑。另外还要考虑目标、条件、偏好等。后面这些就不仅有关技术了,但也很重要。
2。箱体设计也不仅仅是个简单的技术活,也要做大量的选择决定。比如,箱体形式是倒相还是密闭,不见得用fs/Q算一下适合什么结构就一定用什么结构;倒相箱也不是用qb3模拟一下多少升fc多少就是多少,多一点少一点呢?能不能不用QB3呢?双峰要不要等高呢?锥盆冲程、群迟延呢?技术不是死的,充分认识掌握理解后才能用活。
4。在有限条件下怎样测得更准更好?
5。模拟使用的只是一种或少数几种情况(比如说角度)下测量得到的数据,没测到情况会是怎样的呢?在设计中对喜好的预计,使选择带有相应的倾向。
调音当然是必要的,首先不可能一下子就确定一个唯一优化的分频方案,还是得试听选择,除非你只想试一种并且就这一种就能让你极度满意。听音能力也是一个需要练习的技术。其次,人的喜好是各不相同的,而试听中也会发现一些待改进之处,就应该回到分频设计的调整上去,还是要判断选择。判断选择的基础即有对技术的认识、也有对听音心理等的认识。在调音中,用一个你充分认识的参考箱做参照通常很有帮助,但不能迷信参考箱(所以说充分认识的)。同时要注意试听环境和周边器材的影响。
我是业余的,很多环节我也没有很深的认识,但我相信,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也总会逐渐深化提高的,学得多做得多想得多,将会越来越清晰,共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