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主题

0

好友

66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0024
帖子
580
精华
1
经验
660 点
金钱
640 ¥
注册时间
2009-3-21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ometimes 于 2009-3-30 11:40 发表


是为了使两个单元不仅步调一致,而且起跑点也要一致吧

呵呵!!

57

主题

5

好友

4977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324
帖子
4417
精华
3
经验
4977 点
金钱
3102 ¥
注册时间
2004-4-9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09-3-30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想铭木音箱 于 2009-3-30 01:53 发表

对了 你的一个疑问可以说明一下 在纳米材料的状态下 材料的许多性质改变了 传统的常识跟不上了 或许 硬的会成软的 软的会变硬 呵呵 你可以这样去理解 就是 纳米材料的 热 点 声 延伸性 透明度 都或多或少的有 ...

我会继续关注.但.这个说法已经把它神化了.当然结构的精细度提升.带来的变化.会多关注.

0

主题

0

好友

114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1545
帖子
120
精华
0
经验
114 点
金钱
114 ¥
注册时间
2009-3-26
发表于 2009-3-30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冰山上一棵蒜 于 2009-3-30 12:30 发表

呵呵!!

l老兄的贴火啊 每贴都像座在火焰山上一样 呵呵

0

主题

0

好友

114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1545
帖子
120
精华
0
经验
114 点
金钱
114 ¥
注册时间
2009-3-26
发表于 2009-3-30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维卡亚 于 2009-3-30 12:36 发表

我会继续关注.但.这个说法已经把它神化了.当然结构的精细度提升.带来的变化.会多关注.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大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来开玩笑的时间 关于纳米材料的性质 最好理解的是 纳米材料会改变材料的导电性 在常态下导电物质的会成绝缘体 反之亦然 这些疑问在超导材料刚出来时也被许多传统物理学家视为奇谈怪论 可是先在不是已经实用化了吗?(对了 对于超导材料你应该了解吧?)因此对于你的疑惑的解答看来还要做大量的科普工作才行 呵呵 因此你可以看看一些公开的出版物 那里有介绍

57

主题

5

好友

4977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324
帖子
4417
精华
3
经验
4977 点
金钱
3102 ¥
注册时间
2004-4-9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09-3-30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想铭木音箱 于 2009-3-30 13:06 发表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大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来开玩笑的时间 关于纳米材料的性质 最好理解的是 纳米材料会改变材料的导电性 在常态下导电物质的会成绝缘体 反之亦然 这些疑问在超导材料刚出来时也被许多传统物理 ...

多谢.我会多研究.毕竟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42

主题

18

好友

307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083
帖子
3422
精华
4
经验
3073 点
金钱
1425 ¥
注册时间
2006-6-12
发表于 2009-3-30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严肃点!好好说话,不要带火药味!

0

主题

0

好友

114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1545
帖子
120
精华
0
经验
114 点
金钱
114 ¥
注册时间
2009-3-26
发表于 2009-3-30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维卡亚 于 2009-3-30 13:09 发表

多谢.我会多研究.毕竟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呵呵 其实科学就是门艺术 我的老师酷爱音乐 或许这才是他为什么选择了这个为他的研究方向的原动力吧  现在纳米材料已经在生活中有所应用 比如防水涂层 原理一:降低物料的表面张力 原理2:应用了分子筛的原理 呵呵 我们小组呢 是研究纳米碳管的的 因此对木材的物理与化学组成就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才有幸在此认识了各位i 呵呵

0

主题

0

好友

-234

积分

纠纷待定组 当前离线

UID
69352
帖子
95
精华
0
经验
-234 点
金钱
42 ¥
注册时间
2008-12-17
发表于 2009-3-30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57

主题

5

好友

4977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324
帖子
4417
精华
3
经验
4977 点
金钱
3102 ¥
注册时间
2004-4-9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09-3-30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铭木兄可否PM个QQ号什么的?想了解一下您作的箱体.

0

主题

0

好友

114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1545
帖子
120
精华
0
经验
114 点
金钱
114 ¥
注册时间
2009-3-26
发表于 2009-3-3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维卡亚 于 2009-3-30 13:52 发表
想铭木兄可否PM个QQ号什么的?想了解一下您作的箱体.

一定会的 我们委托一个工厂代工  是柚木与花梨实木的(木材是做研究用余下的) 这纯是业余爱好 与我们研究的基本无关 算是调节压力吧 设计是我们自己做的 同时大家集思广益也设计了部分通用型的关键设备(工厂制作) 同事都说起码在网上还没有见到类似的机器 调侃笑称可以申请专利了  到时请卡兄多指教  
头像被屏蔽

5

主题

0

好友

242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43916
帖子
169
精华
0
经验
242 点
金钱
166 ¥
注册时间
2008-5-24
发表于 2009-3-30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发表于 2009-3-30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顶的郑文只是一篇“经验交流”。说到的内容是最基本的声学原理,所用的方法应有几十年历史了。介绍了一个例子而已。无须大惊小怪。

估计LZ没有进行过声学测量,也就体会不到“听”和“测”之间的关系了。其实,一般意义上的好听和正确地测试结果还是相当一致的。百万从业人员上百年的努力,不是弹弓之流几句“全靠听”式的忽悠就能抹杀的。

(-6DB的一阶分频器)配合(单元位置的轴向移动)是音箱调校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常为DIY友及山寨厂采用,但常被过度夸张宣扬。它的缺点:要求单元品质较高,台阶反射会劣化频响。

当代主流的音箱调校方法还是高(非一)阶分频器,配合网络移相及适当地单元位置的轴向移动,来实现更好的声音,测出更好的频响及空间分布。

LZ还需努力虚心学习,祝你能做出更好的箱子。
忠告:建议不要通过抬杠来打广告, 只会适得其反。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0 收起 理由
lakerblue + 20

查看全部评分

29

主题

1

好友

96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554
帖子
1350
精华
0
经验
969 点
金钱
642 ¥
注册时间
2005-3-22
发表于 2009-3-30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冰山上一棵蒜 于 2009-3-29 23:20 发表

朋友你只对相位理解了一些,不够深入,高阶的分频不管你如何移动,都无法再分频点完美的合成相位,只有6db最完美,高中音为什么这么深这是技术秘密,实践已经证明,衔接的很完美,不方便说,已经有很多发烧友 ...

这个问题好似十几年前美之声设计者与当时红极一时的李楠有过一场争论,前者认为6dB分频器衔接的很完美,过渡自然,后者认为12db\18db分频最理想各喇叭各自重放各自频段.

0

主题

0

好友

66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0024
帖子
580
精华
1
经验
660 点
金钱
640 ¥
注册时间
2009-3-21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kk 于 2009-3-30 15:37 发表
楼顶的郑文只是一篇“经验交流”。说到的内容是最基本的声学原理,所用的方法应有几十年历史了。介绍了一个例子而已。无须大惊小怪。

估计LZ没有进行过声学测量,也就体会不到“听”和“测”之间的关系了 ...

朋友所说当代主流的音箱调校方法还是高(非一)阶分频器,的高只是一些大众话的产品的在使用,现在很多追求极致的顶级产品正在使用最简单的6db分频器,因为国外有音响专家团队已经证实,在使用电容电感分频的分频器中,6db分频器的相位失真是最小的,只是很多人还不知道和不相信而已。

20

主题

1

好友

72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0893
帖子
776
精华
0
经验
729 点
金钱
618 ¥
注册时间
2007-3-27
发表于 2009-3-30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68楼hya1951,112楼OKK的回帖好,把问题讲明白了大家也便于学习。
有的大侠(也包括楼主)老是说半句留半句,搞得我等菜鸟一头雾水。
大家可以心胸再开点 多容点东西 没有什么不好的

20

主题

1

好友

72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0893
帖子
776
精华
0
经验
729 点
金钱
618 ¥
注册时间
2007-3-27
发表于 2009-3-30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告:建议不要通过抬杠来打广告, 只会适得其反。”是指楼主吗?

16

主题

0

好友

54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6652
帖子
782
精华
1
经验
546 点
金钱
439 ¥
注册时间
2005-12-4

新人进步

发表于 2009-3-30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太强大了,高手众多,真可谓华山论剑啊!受益匪浅。

360

主题

5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当前离线

万金油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8
帖子
21035
精华
18
经验
18146 点
金钱
14095 ¥
注册时间
2004-3-18

元老级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09-3-30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的讲,对于相位的认识,楼主还没有入门。
论坛两个关于相位的讨论帖子,基本上讲明白了分频点的相位如何处理。

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d.php?tid=185108&extra=&page=1

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d.php?tid=193046&highlight=


在实际JUSTMLS测量和LSPCAD模拟分频时,证明了下面的这个结论相当的符合,谢谢IMXP兄。

160

主题

7

好友

4287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5358
帖子
4235
精华
5
经验
4287 点
金钱
3416 ¥
注册时间
2007-8-1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9-3-30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冰山上一棵蒜 于 2009-3-30 15:57 发表

朋友所说当代主流的音箱调校方法还是高(非一)阶分频器,的高只是一些大众话的产品的在使用,现在很多追求极致的顶级产品正在使用最简单的6db分频器,因为国外有音响专家团队已经证实,在使用电容电感分频的 ...

在这个观点上我还是比较同意okk兄的观点的,要使用一阶分频器对单元的要求是较高的,并不是所有单元包括很多高档单元都能简单地用上一阶分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先选定单元再去为他设计好的分频网络,而不是先选定一阶分频的形式再去选单元的,这样选单元范围小得多了,不太切实际。当然,不排除楼主上面的大音箱上的每个单元都很适合利用一阶分频的情况的存在

65

主题

0

好友

213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754
帖子
2340
精华
0
经验
2138 点
金钱
1560 ¥
注册时间
2005-12-11
发表于 2009-3-30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音箱厂采用的一阶分频,是简单的形式,复杂的结构,采用大量的元件,估计楼主的分频器也是这样的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15 09:06 , Processed in 0.15584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