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375
- 在线时间
- 11291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10-29
- 阅读权限
- 120
- 精华
- 0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 UID
- 910
- 帖子
- 4635
- 精华
- 0
- 经验
- 4375 点
- 金钱
- 4059 ¥
- 注册时间
- 2004-6-27
|
“ 内阻的问题恰好是传统功放结构落后的原因之一。上面说过,内阻包括后级功放内阻,前置内阻和信号源内阻。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一般的人认为:内阻越低越好,失真越小。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内阻也有一个标准,当内阻小于标准值时,会向另外一个负面去发展。大于标准值,控制能力变弱。现代的后级功放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主要瓶颈在于前置内阻和信号源内阻。假设音源和功放电路设计很完美,失真为零。那么传统电路最大失真元件就是电位器。用专业监听环境听音最佳的九点钟音量方向来说明:用10K电位器,输入阻抗随音量调节变化,造成动态不足,信号损耗数倍以上,各频率的输出声压有不同衰减或相对意义上的提升。用50K或100K电位器,输入阻抗随音量变化,动态足够,但信号的损耗在十几倍以上,各频率的输出声压也有不同的衰减或相对意义上的提升。所以传统功放即使在九点钟方向最佳听音点,仍然不是线性放大,仍然有不同的损耗和失真。主要是信号源内阻和信号的损耗受到了电位器的限制。而标准放大器则无几点钟方向音量的概念,每个方向都是线性放大,固定输入输出阻抗,信号完全按比例放大,每个方向都是最佳电路工作点。标准信号源内阻,标准前置内阻,标准后级功放内阻。信号损耗为零,各频率的输出声压始终是平直的,没有衰减或相对意义上的提升。在所有负载下,电――声之间完全同步,使扬声器始终工作在最佳的振动状态,杜绝了扬声器的反电动势影响。”
这更是自相矛盾,按照前面是“一般的人认为:内阻越低越好,失真越小。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但是后面自己的结论是:“内阻为零”是标准的。
这不是你自己说你的标准是错误的么?
---------------------------唬人的一套东西,还是少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