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心得] 后级改甲,原声毕露

[复制链接] 查看: 26913|回复: 133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4-19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锗霸 发表于 2013-4-19 16:44
你说算了就算了?就上图再说两句。
一旦中点电压达到最下端(低于3V)上面TIP142基极那只电阻将吸收60多毫 ...

看看你在92楼是怎么说的?是不是查点资料,更新了知识库了?以下是你在92楼的观点,我就说吗,事情想好了再说也不迟的。

“我又编贴子了。
中点向下滑动时,被上边的TIP142死死拉住,功率巨增!趋于结止时,又没有上臂的拉动。停于中点电压处。此电路最多输出交流电压不会超过0.5伏,再大了就失真哟。这也叫功放。只会烧管的烧管电路!
再说一下死死拉住的原因:中点向下之初,上边的管子会截止。但一旦电容充电结束,也就是中点达最下端,上臂则处于恒流态,功率大增。
编辑贴子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用五笔输入法,打字时一般不看屏幕,回头再审时经常有错别字。第二就是冒冒失失说错了话,回头再改。论坛是严谨的,无论出于何因,我都不认为重新编辑有何不妥!又不是爷们,娘们的,就好听了?各有所好吧”
头像被屏蔽

15

主题

2

好友

701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448622
帖子
661
精华
0
经验
701 点
金钱
657 ¥
注册时间
2011-12-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4-19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锗霸 发表于 2013-4-19 17:25
“此电路最多输出交流电压不会超过0.5伏,再大了就失真哟”
92楼错了吗?,哪里错了?

错误就在于:分析放大电路,要把动态、静态分开,交流、直流分开分别讨论,这是最基本的电子线路常识了。
别跟你以前的帖子似的,把技术问题和屎尿混在一起好不好?
头像被屏蔽

15

主题

2

好友

701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448622
帖子
661
精华
0
经验
701 点
金钱
657 ¥
注册时间
2011-12-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4-19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要学习知识并不难,如果你不明白,应该有很多人会明白,不用我讲什么。放下身段多好,何必把自己弄在一个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呢。
去看看下面这个图是怎么工作的?看不明白没关系,图片上就有网址,去看看学习一下,提高自己总没坏处。对了顺便说一下,是英文网站,如果不懂英文,用google的翻译,也能看个大概。

t.png

13

主题

0

好友

67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490308
帖子
941
精华
0
经验
674 点
金钱
653 ¥
注册时间
2012-4-19
发表于 2013-4-19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头像被屏蔽

15

主题

2

好友

701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448622
帖子
661
精华
0
经验
701 点
金钱
657 ¥
注册时间
2011-12-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4-19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锗霸 发表于 2013-4-19 18:35
改场管了?此电路非彼电路,偷换概念呀?亏我还懂点电,1UF推1M的电阻,和220UF推470欧的一个效果吗?何 ...

我也只能像107楼的朋友一样:呵呵~~~~
你先看明白电路的原理好不好?
你把两个组合分别计算一下不就知道了么?去找一下公式计算一下就知道了,网上有现成的在线计算工具:
http://www.21ic.com/tools/filter/201003/54182.htm
头像被屏蔽

15

主题

2

好友

701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448622
帖子
661
精华
0
经验
701 点
金钱
657 ¥
注册时间
2011-12-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4-19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你不太懂英语,没看懂人家网站的意思。自己水平低别怪别人门槛高,多学习就是了。你就别装明白吹捧外国人了~~~~~应该快到结束的时候了,没啥意思了。因为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我只对技术不对人,技术上的问题不能马虎的,要害人的。你的图有问题,我的图就是要试图解决问题的。

还是那句话:能把64楼和70楼的问题弄清楚就行了。

下面图是你的设计,按照你的原话说的是:“PDF文件是调好后的参数。”

无标题.png


下面这个是我画的草图,别忘记了是草图啊,在63楼就有。欢迎拍砖~~~~~谁提建议都愿意听,别客气。现有发现的问题:
163.jpg

1、TDA2822的输入端漏画了输入电阻。
2、供给稳压管的恒流源恒定电流还要增大?
3、上管TIP124的基极连接那几个二极管可以取消了?

点评

草图错误明显,达林顿基射被3个二极管和470U牢牢钳住,能有电流变化吗?  发表于 2013-4-20 10:26
头像被屏蔽

54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18932
帖子
14140
精华
0
经验
14228 点
金钱
14167 ¥
注册时间
2009-7-18
发表于 2013-4-19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54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18932
帖子
14140
精华
0
经验
14228 点
金钱
14167 ¥
注册时间
2009-7-18
发表于 2013-4-19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4

主题

2

好友

91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5Rank: 5

UID
1160
帖子
979
精华
0
经验
911 点
金钱
777 ¥
注册时间
2004-8-5
发表于 2013-4-20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后面这三句话很经典,在这个帖子里更实用。
QQ截图20130420002958.png
头像被屏蔽

15

主题

2

好友

701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448622
帖子
661
精华
0
经验
701 点
金钱
657 ¥
注册时间
2011-12-2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4

主题

4

好友

156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注重品质 服务客户

Rank: 6Rank: 6

UID
526671
帖子
1798
精华
0
经验
1560 点
金钱
1476 ¥
注册时间
2012-9-8
发表于 2013-4-20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69717767 于 2013-4-20 10:38 编辑
牛哥 发表于 2013-4-19 17:50
想要学习知识并不难,如果你不明白,应该有很多人会明白,不用我讲什么。放下身段多好,何必把自己弄在一 ...


这电路什么原理呀?好像不能工作,1微法把GS钳位,信号短路,电流能变化吗?上面部分实际成了一个固定电阻。除非1微法下端负极是接地就好了。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4-20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锗霸 发表于 2013-4-20 05:42
哈哈,哈哈~~~~~~~~~~~~

说我没水平,人品不佳,接受!一直以来,我也对这两点有些怀疑。但说我吹捧 ...

本来就是,一个技术性的帖子,别添加零碎,变成口水仗。
下面我的草图,跟你的原图本质上没有差别,但是差别主要在三方面,我更不愿意去兜售别人的东西。对比111楼的两个图
1、对于TDA2822的供电,实际上是直接影响整机的静态电流的关键,我采用了UBE倍增电路,使得电路的调节更加容易。
2、动态恒流源TIP142的你的图是接到了电源正极,我的图是接到了一个定压源上,直流通路看,你的电路中点不宜保证,而我的电路中点则比较稳定。从交流通路看,接正电源与接定压源是一样的,都是接地。至于到底能不能工作,那是可以讨论的。
3、不要指望低压大电流下的三极管还有很好的线性,锗管也是如此,手册上给的曲线,只能做参考,实际测量三极管特性曲线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我把大功率管,甚至整机的输出,纳入到了TDA2822的反馈回路,应该是使电路的指标有所提高。

草图就是草图,说明的是思路,先看看原理上是否可行,有问题及时发现。然后再对原件的参数进行估算,最后再去实施。
头像被屏蔽

54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18932
帖子
14140
精华
0
经验
14228 点
金钱
14167 ¥
注册时间
2009-7-18
发表于 2013-4-20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4

主题

5

好友

6826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07776
帖子
7265
精华
0
经验
6826 点
金钱
5989 ¥
注册时间
2012-7-1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3-4-2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tsyg99 发表于 2013-4-20 10:47
输出电容往下移就可以解决输出失真了

原图是SRPP电路,电容下移变成恒流源输出电路,是不同概念的电路。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4-20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tsyg99 发表于 2013-4-20 10:47
输出电容往下移就可以解决输出失真了

输出电容下移,正如118楼“天马飞云”同学所说的,电路的形式要发生微妙的变化,至少会使得原来的SRPP电路的推挽特性变差,有点失去了应用动态恒流的本意。

另外,关于输出的茹贝尔回路,我认为如果采用了大环路负反馈,而且是用TDA2822这类集成电路来推动,还是保留的比较好。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4-20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哥 发表于 2013-4-19 19:29
估计你不太懂英语,没看懂人家网站的意思。自己水平低别怪别人门槛高,多学习就是了。你就别装明白吹捧外国 ...

回:“569717767”同学
原图和草图一样的原理,用的是SRPP电路,在串联的二极管两端并联一个电容,是为了使交流通路更顺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10 19:24 , Processed in 0.17968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