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制作] 仿真入

[复制链接] 查看: 19012|回复: 108

12

主题

0

好友

565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0564
帖子
449
精华
0
经验
565 点
金钱
472 ¥
注册时间
2007-3-21
发表于 2011-1-6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59# xlf0602


我认为电压放大级的也没用.那是一个镜像电流源.输出管C极电流基本等于E极电流.而这个电流是受别的管子控制的.这是这种镜像电流源的特性.因此基极调制效应不会产生影响.关于提高转换速率,目的是降低瞬态失真.转换速率高就意味着放大器开环时间变小.瞬态失真也会改善.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6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61# kfzxn1986
不对。
如果是用共射作电压放大,那么对电压放大级管Cob的充电电流来源于前一级的输出电流;而如果用共基-共射做电压放大,由于共射管的C极电位变化很小,那么主要是对共基管的Cob充电。而共基管Cob的充电电流最大等于本级共射管的C极电流,这个C极电流是前级输出电流被共射管放大了的。二者相差非常大!
在电压动态很大的电压放大级使用共基-共射正是能充分发挥其优点,对提高转换速率和频宽、降低失真有很大的意义。可过高的转换速率也会带来其它的问题,任何某一方面指标的追求都没必要过分。

100

主题

1

好友

554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3435
帖子
10236
精华
0
经验
5541 点
金钱
5490 ¥
注册时间
2010-7-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86兄弟那个参考图和我设计的偏差太远,不喜欢,你的意思说把负反馈并联15P电容改在100欧姆电阻前?

我图上没有该阻值的电阻呀?

是指负反馈引地的150欧姆电阻吧?

我个人偏向与0602老兄的见解,我也感觉没有必要取消前两级的共射共基缓冲

请问各位老兄,怎样在原有基础上改善输出稳定性,请给个参考意见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6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63# 皋城瑶珄
嗯,你的图参数有点看不清,刚才才看清楚电压放大级与前一级的动态电流传输比是1:1,那么电压放大级用共射-共基对转换速度没有什么帮助。但在共基管基极上的三个二极管上并联一个数千PF的小电容就可使这个共射-共基电路的瞬间转换速率大大增加。

100

主题

1

好友

554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3435
帖子
10236
精华
0
经验
5541 点
金钱
5490 ¥
注册时间
2010-7-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d.php?tid=446319

这个里面的第五张最清楚的图纸了,是hzr917064版主帮忙传输上去的,再次感谢众位老兄支持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6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65# 皋城瑶珄
哦,我认为红圈中的管子还是应该取消。这几只管确实没有什么作用。
110104000748fca11767625ca8.jpg

100

主题

1

好友

554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3435
帖子
10236
精华
0
经验
5541 点
金钱
5490 ¥
注册时间
2010-7-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86兄弟说的是这个电阻吗?下面第二张图画错了
10122612513f8fb64a30d025e9.jpg
1012261636d478b1fd6a9b4821.jpg

100

主题

1

好友

554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3435
帖子
10236
精华
0
经验
5541 点
金钱
5490 ¥
注册时间
2010-7-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xlf0602 老兄请帮忙分析这个图,具体也是按照图3这个思路画出来的
10092912590ba89eff6ec2e8d2.jpg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6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68# 皋城瑶珄
按我的理解,C图中Q7、Q8并不是作为共基管。它们实际上与Q3、Q4一样都是共集组态。它们的加入好处是使Q3、Q4与Q1、Q2有相近的工作电压,这样第一与第二级的静态电流可保持精确的一致。

100

主题

1

好友

554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3435
帖子
10236
精华
0
经验
5541 点
金钱
5490 ¥
注册时间
2010-7-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乍一看也认为次图是共射共基电路,xlf0602老兄 ,我可以不改动此处吗?

86兄弟的改进方案是把并联负反馈电容一端接地并增加为24P容量,可改善相移问题

mzsrz 老兄说这个图也有问题,并没有指出问题的所在点,也希望mzsrz 更正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6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70# 皋城瑶珄
在反馈电阻上并超前补偿电容可有效地抑制方波的过冲,所以我认为不应该改变接法。不过取值不当会自激,可通过实验来确定取值。
Q7、Q8处的管子也可保留。我认为这几只管子不会增加相移,因为Q7、Q8与Q3、Q4可认为是并联驱动。

100

主题

1

好友

554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3435
帖子
10236
精华
0
经验
5541 点
金钱
5490 ¥
注册时间
2010-7-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71#xlf0602 老兄请看这样修改可以吗?

修改两个24P电容目的是修正相移,画错了,应该是替换原有15P电容{86兄说用24P正好消除振铃}

增加两个1000P电容目的增加转换稳定性
1012261636d478b1fd6a9b4821.jpg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6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二个24P电容的接法我还真没见过。
还有一个问题:你这个电路里电压放大级的静态电流实际比前一级的电流还要小一些啊。因为共基管偏置电路的电流也要流过那个470欧的电阻。再就是那个22欧的电阻是不是也要像68楼的图C一样改成10欧?

100

主题

1

好友

554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3435
帖子
10236
精华
0
经验
5541 点
金钱
5490 ¥
注册时间
2010-7-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86兄弟叫我这样改的呀,我也纳闷呢,这怎么工作呀?

那个阻值取大了?修改成10欧姆整体协调性怎么样?

100

主题

1

好友

554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3435
帖子
10236
精华
0
经验
5541 点
金钱
5490 ¥
注册时间
2010-7-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过来研究下,可惜我对仿真一点不懂,不然就不请教老兄们了
仿真图1.JPG
仿真图2.JPG
仿真图3.JPG
仿真图4.JPG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6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纠正一下我在69楼的说法:68楼图中的第一与第二级的电流是不会相等的。Q7、Q8的加入可降低Q3Q4的管耗,使Q1Q2Q3Q4的温度相近,增加这个电路静态电流的稳定性。
那几个电阻的取值主要与这几只管子的静态电流有关,仿真得出的结果与实际线路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我觉得先参考马兰士的线路再由实验来确定。

107

主题

2

好友

78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4622
帖子
1427
精华
0
经验
781 点
金钱
517 ¥
注册时间
2006-11-13
发表于 2011-1-6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不是要做这个电路了?〉

100

主题

1

好友

554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3435
帖子
10236
精华
0
经验
5541 点
金钱
5490 ¥
注册时间
2010-7-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老兄
备料中,有时间等实验成功后再实际应用PCB

有啥改进的地方请帮助改正

100

主题

1

好友

554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3435
帖子
10236
精华
0
经验
5541 点
金钱
5490 ¥
注册时间
2010-7-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76#xlf0602
还有一个问题:你这个电路里电压放大级的静态电流实际比前一级的电流还要小一些啊。因为共基管偏置电路的电流也要流过那个470欧的电阻。再就是那个22欧的电阻是不是也要像68楼的图C一样改成10欧?

可否帮忙画个圈?是不是第一,第二缓冲的?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6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79# 皋城瑶珄
1101061751d5c5189813a0ccd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10 17:50 , Processed in 0.12654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