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前级] 坛上无前级,苦觅有心人

 关闭 [复制链接] 查看: 297505|回复: 1578

133

主题

6

好友

516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576
帖子
6944
精华
0
经验
5162 点
金钱
5014 ¥
注册时间
2005-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1283885
油翁兄,此处屏蔽地线和输入地线不在此处相接为好,屏蔽地线接在电源地就更好了
abian9505 发表于 2010-3-28 17:11


这是两声道唯一共地之处啊!在电位器处下地据说信噪比高一些。

6

主题

0

好友

36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05218
帖子
549
精华
0
经验
363 点
金钱
366 ¥
注册时间
2009-5-18
发表于 2010-3-28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子已经收到!~又要有一段漫长的备料过程了!

62

主题

4

好友

288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6650
帖子
2721
精华
0
经验
2887 点
金钱
2723 ¥
注册时间
2006-12-30
发表于 2010-3-29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不是说不喜欢小三极管的管脚是一字排列的吗?怎么你做的板也是三脚一字排列的?

133

主题

6

好友

516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576
帖子
6944
精华
0
经验
5162 点
金钱
5014 ¥
注册时间
2005-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不是说不喜欢小三极管的管脚是一字排列的吗?怎么你做的板也是三脚一字排列的?
chhw007 发表于 2010-3-29 14:03


输入级就不是

62

主题

4

好友

288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6650
帖子
2721
精华
0
经验
2887 点
金钱
2723 ¥
注册时间
2006-12-30
发表于 2010-3-29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声道用一组洼田稳压有点浪费,总共才几ma的电流?输入选择用哪种方式控制(轻触还是旋钮)?

3

主题

0

好友

78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47705
帖子
812
精华
0
经验
784 点
金钱
776 ¥
注册时间
2008-7-12
发表于 2010-3-2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講多無謂,有板未

3

主题

0

好友

78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47705
帖子
812
精华
0
经验
784 点
金钱
776 ¥
注册时间
2008-7-12
发表于 2010-3-29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講多無謂,有板未

53

主题

0

好友

79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1843
帖子
1846
精华
0
经验
798 点
金钱
995 ¥
注册时间
2007-4-21
发表于 2010-3-30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油翁兄,CH6398:
     我按照楼主的最终电路去仿真,第一级用JFET差分共射共基,频宽总是上不去,失真也大,但是第一级仅用三极管差分,则频响做上去了,失真也下来了。
     我单独对四种差分电路仿真(JFET差分,三极管差分,JFET差分共射共基,三极管差分共射共基),JFET差分共射共基频响是最宽的,失真也小,可是放到完整的电路中,它的效果反而不如单独三极管差分,真是奇怪!

53

主题

0

好友

79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1843
帖子
1846
精华
0
经验
798 点
金钱
995 ¥
注册时间
2007-4-21
发表于 2010-3-30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CH6398兄的1343楼电路仿真,第一级用三极管差分,频响和失真都好于JFET差分共射共基,纳闷了?

133

主题

6

好友

516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576
帖子
6944
精华
0
经验
5162 点
金钱
5014 ¥
注册时间
2005-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油翁兄,CH6398:
     我按照楼主的最终电路去仿真,第一级用JFET差分共射共基,频宽总是上不去,失真也大,但是第一级仅用三极管差分,则频响做上去了,失真也下来了。
     我单独对四种差分电路仿真(JFET差分 ...
hwh0823 发表于 2010-3-30 01:15


系统的电脑模型问题呗!

133

主题

6

好友

516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576
帖子
6944
精华
0
经验
5162 点
金钱
5014 ¥
注册时间
2005-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版的PCB装起来了,没有什么BUG,焊点镀了金,焊盘和孔径大小合适,焊工不费力。须要注意的是,IRF系列场效应管是正温度系数的管子,注意把散热器的温度控制在50度以下就无问题了。板上的散热片不大,我试过大约是在正负50V下17mA或正负45V下20mA以内,监测输出级电流稳定下来就行。散热片在板上的好处是调试方便。
DSC03039.jpg
DSC03036.jpg
DSC03037.jpg
DSC03038.jpg

56

主题

0

好友

230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198
帖子
2180
精华
1
经验
2305 点
金钱
607 ¥
注册时间
2005-5-11
发表于 2010-3-30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顶顶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1

好友

289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24815
帖子
378
精华
0
经验
289 点
金钱
259 ¥
注册时间
2007-7-19
发表于 2010-3-30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

主题

1

好友

68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9731
帖子
365
精华
0
经验
68 点
金钱
113 ¥
注册时间
2009-4-27
发表于 2010-3-31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学习,看来我还要加油才行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10-3-3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1377# 卖油翁


系统的电脑模型问题呗!


我也碰到过Cascode后反而变差的现象,
这不是巧合,也不是电脑模型问题,
道格拉斯说,这Cascode获得的改善甚微,完全被其它失真掩盖,
而线路复杂化时,其它问题没解决好时,便表现出总性能变差了。
复杂全对称线路其各部分配合完美时性能是很高的,问题是要达到配合完美,对于复杂线路难度很大,而配合欠佳时性能反而比不上单端输入的线路,对于简单线路其各部分的配合比较容易搞好。
LZ推崇Cascode和复杂线路,阁下的兴趣,别人无权说三道四,
我希望看到阁下推出一款确实不错的全对称前级。

这个不是全对称的功放输出6.6A仍然没有削波,阁下贴一个全对称的来试试能否有这样的输出能力?

这个不是全对称的功放输出6.6A仍然没有削波,阁下贴一个全对称的来试试能否有这样的输出能力?

NAP140输出正负0.9A时的正弦波和傅立叶分析仿真

NAP140输出正负0.9A时的正弦波和傅立叶分析仿真

5

主题

0

好友

37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69277
帖子
424
精华
0
经验
377 点
金钱
371 ¥
注册时间
2008-12-17
发表于 2010-3-31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散热器的温度控制在50度以下,比较难。装箱后,环境温度上升,不是你想当然的。这个在一般的仿真软件里也无法仿真。

133

主题

6

好友

516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576
帖子
6944
精华
0
经验
5162 点
金钱
5014 ¥
注册时间
2005-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散热器的温度控制在50度以下,比较难。装箱后,环境温度上升,不是你想当然的。这个在一般的仿真软件里也无法仿真。
Xenium 发表于 2010-3-31 10:44


不行就上640/9640,或者干脆换用214/77。或者降一点电压。我已在用,连续工作两天皆稳定。

133

主题

6

好友

516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576
帖子
6944
精华
0
经验
5162 点
金钱
5014 ¥
注册时间
2005-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1377# 卖油翁
我也碰到过Cascode后反而变差的现象,
这不是巧合,也不是电脑模型问题,
道格拉斯说,这Cascode获得的改善甚微,完全被其它失真掩盖,
而线路复杂化时,其它问题没解决好时,便表现出总 ...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0-3-31 08:36



这个线路架构很多名机采用,而且是越高档的名机用的越多,相信Cascode必有过人之处,也相信他们的仿真软件和测试软件绝对精准。在此架构下,我只不过作了如下变动:1、降低和合理分配一、二级增益,以适应前级放大倍数要求不高和瞬态响应要求。2、科学设定负反馈,便其与输入电位器的关系更趋合理,优化频率分布。3、用更好的电源、更好的元件、更好的工艺去制造,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取消所有补偿电容,同时使其直流化……

其实,做完上面的工作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从更高的层次来说,上面所说的一切只是次要的。就因为昨晚,在新版PCB装完并煲机24小时后,正式开始试听。焚香沐浴后,在危襟正坐中开声——虽然心态平和,但一开始还是吓我一跳,声音比样板又上一个台阶,中频更加浓密了,堂音更丰富了,空气感非常曼美,乐声仿佛镀上一层光泽,很多乐器的腔声完整的出来了,在整个乐队中除了主旋律更加明亮外,配乐也是如此的清晰!完全可以说,这是我DIY前级又达到的一个新境界!这个变化不得不令我仔细思量,我认为以下几项因素由大到小在发挥作用:

1、谐振简单化了。不良谐振是使中频变差的元凶。原来样板机八、九只中功率管固定在低板上,使PCB的谐振与机壳的谐振连结在一起,谐振复杂化。而新版PCB的结构是散热片在上面,整个PCB与元件形成一个谐振整体,与机壳关系不大,即各自处于自然谐振之中。个人意见,处理谐振的原则是,一是最好不震,二是小震,三是就算震也要处于自然震动之中,千万不要用弹性高的东西去避震,往往会得不偿失,原理我也不明。(原来谐振的振与避震的震两字是不同的,改来改去)。

2、PCB圆弧走线。据说会使电子流动得更畅顺一些,减少一些信号损失。

3、PCB板材质量。也属谐振范畴,谐振损失的频率均衡了。

4、焊盘镀金。

5、并在整流管的电容由103改为3900P。

正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歪理一堆,欢迎拍砖!

53

主题

0

好友

79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1843
帖子
1846
精华
0
经验
798 点
金钱
995 ¥
注册时间
2007-4-21
发表于 2010-3-31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线路架构很多名机采用,而且是越高档的名机用的越多,相信Cascode必有过人之处,也相信他们的仿真软件和测试软件绝对精准。在此架构下,我只不过作了如下变动:1、降低和合理分配一、二级增益,以适应前级 ...
卖油翁 发表于 2010-3-31 10:51


       从Cascode的原理上进行分析:共射放大电路中,由于弥勒电容的存在,Rb,Rc都会影响该电路的频响特性,沃尔曼电路中,共基电路的Ri很小,其作为共射电路的负载,变相的降低了Rc',从而降低了弥勒效应.如果不引入共基电路,单独降低Rb和RC,其频响特征也会拓宽.
       其二,我只用单级JFET差分和单级三极管差分进行对比,其他元件和电源电压一样,用现有的管子(2N5565,2SK170),其电压放大倍数约为三极管差分的1/2-1/3,引入共基,电压放大倍数不会增大,第一级的电压增益较低,究竟对整个放大器的特性有多少影响,希望高手解答!
       其三,将第一级的三极管差分换成三极管差分共射共基,可以看到带宽明显的拓展.
       其四,CH6398贴的1343楼那张图,第一级用不用共射共基,效果差不多,因为第二级是共基电路,其Ri作为第一级的负载,已经大大降低了弥勒效应.

4

主题

0

好友

3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06376
帖子
689
精华
0
经验
359 点
金钱
364 ¥
注册时间
2009-5-23
发表于 2010-3-31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的我口水直流,怎么还不开卖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12 02:15 , Processed in 0.16428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