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主题

13

好友

2516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45
帖子
1820
精华
5
经验
2516 点
金钱
1944 ¥
注册时间
2004-4-11

优秀版主 优秀设计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09-5-26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gbaibing 于 2009-5-23 16:45 发表
我来给个准确回答吧:这个就是防磁结构。  至于有人说防磁不是这样的呀,其实防磁有很多种形式,只要原理一致就行了,这种是省略了后碗的防磁,效果肯定没有完全导通的防磁好,但还是有效果的。   严格来讲,防 ...

不是防磁,是提高磁能积。
这类标准T铁华司的普通喇叭防磁形式只有一种,就是必须加防磁罩的那种,不是你认为的简易防磁形式。
双磁扬声器可以较单磁提高SPL至少2dB。
比如说受成本或材料限制只能采用Y30磁体,但灵敏度达不到要求,采用双磁是最简易的办法,并且副磁可以用廉价的Y25磁体。

20

主题

0

好友

66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4344
帖子
633
精华
0
经验
668 点
金钱
626 ¥
注册时间
2008-1-19
发表于 2009-5-26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feite 于 2009-5-26 21:08 发表

不是防磁,是提高磁能积。
这类标准T铁华司的普通喇叭防磁形式只有一种,就是必须加防磁罩的那种,不是你认为的简易防磁形式。
双磁扬声器可以较单磁提高SPL至少2dB。
比如说受成本或材料限制只能采用Y30磁 ...

看到第4页,终于有人说出了真理

有时,不必把那些所谓的大师的话当做真言,很多都是假的

拿出王以真先生的书来说明问题,我比较信;其他许多江湖大师,不过是在搞几篇文章发表一下,和我同事发表的伪劣论文一样恶心

实验检验真理,楼主自己实践一下便知

0

主题

0

好友

52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52233
帖子
591
精华
0
经验
521 点
金钱
521 ¥
注册时间
2008-8-27
发表于 2009-5-26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菜鸟一个,我是什么都不懂,看到这里这么热闹也想来表达下我的想法,没有否定任何大侠的意思
首先我认为双磁喇叭厂家首先是为了在喇叭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成本下而使它的性能参数有所提升所采用,这里我同意61的说法,
但如果只是简单的提升喇叭灵敏度,我要是喇叭设计工程师我肯定会将外而那圈磁体放在T铁内,这样磁路不是更强?为什么要放在T铁外呢?所以在这里我同意yangbaibing 的说法。既能提升喇叭灵敏度又能起到一定防磁作用。
  说的既不专业也不太具体,大家扔砖吧!

69

主题

0

好友

258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8822
帖子
5530
精华
0
经验
2581 点
金钱
2473 ¥
注册时间
2008-3-29
发表于 2009-5-2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feite 于 2009-5-26 21:08 发表

不是防磁,是提高磁能积。
这类标准T铁华司的普通喇叭防磁形式只有一种,就是必须加防磁罩的那种,不是你认为的简易防磁形式。
双磁扬声器可以较单磁提高SPL至少2dB。
比如说受成本或材料限制只能采用Y30磁 ...


首先我并没有说那是单纯的防磁,但主要是防磁,同时B会增大,对不,请去上页看。

同时,如果你认为这设计主要目的是增大磁能积,而不是防磁,请证明之。

如果你没有能力证明,请引用音响界权威的话来证明之。

谢谢。

69

主题

0

好友

258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8822
帖子
5530
精华
0
经验
2581 点
金钱
2473 ¥
注册时间
2008-3-29
发表于 2009-5-26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类星体 于 2009-5-26 21:27 发表

看到第4页,终于有人说出了真理

有时,不必把那些所谓的大师的话当做真言,很多都是假的

拿出王以真先生的书来说明问题,我比较信;其他许多江湖大师,不过是在搞几篇文章发表一下,和我同事发 ...

你不认识俞锦元???既然你知道王以真,那为何不相信俞老前辈???

2

主题

0

好友

105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9114
帖子
1446
精华
0
经验
1059 点
金钱
1029 ¥
注册时间
2007-10-19
发表于 2009-5-26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池都有正负级了,你怎么知道磁铁是怎么装的
正装和反装,会有两种答案,所以别争了,你们都说的对,只是没说全

0

主题

0

好友

6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106878
帖子
7
精华
0
经验
6 点
金钱
6 ¥
注册时间
2009-5-25
发表于 2009-5-26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不管谁对谁错,我觉得这样讨论也是非常好的。

32

主题

13

好友

2516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45
帖子
1820
精华
5
经验
2516 点
金钱
1944 ¥
注册时间
2004-4-11

优秀版主 优秀设计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09-5-26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ggfmige 于 2009-5-26 21:48 发表
我要是喇叭设计工程师我肯定会将外而那圈磁体放在T铁内,这样磁路不是更强?为什么要放在T铁外呢? ...


为什么?
因为发烧友要是设计扬声器注定会把它设计得自己认为非常非常完美,什么先进的磁路形式都可以用上,甚至开发全新的磁路。
但是商业生产不是纸上谈兵,你有多大的理想在现今社会也得遵守商业规则。盆架、盆面、弹波、T铁、华司和磁钢尺寸规格早已标准化。你若非要设计全新磁路系统那就意味着你必须有相当大的数量的需求才有厂家会特别给你做,成本也是非常高的,除非你自己上设备自己做,磁体烧结等等太多太多的设备......

908

主题

13

好友

8850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耶和华,你是我的神

Rank: 8Rank: 8

UID
6865
帖子
15128
精华
1
经验
8850 点
金钱
5434 ¥
注册时间
2005-12-20
发表于 2009-5-26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防磁???我感觉防磁的作用是次要的,这个背面的磁体看怎么粘接了,异相粘接的话主要是增加T铁的饱和密度,对防磁的能力微小的很,同相的话感觉灵敏度明显下降,但是防磁作用没有试验如何,异相的灵敏度增加,低频好了,但是感觉高频少了几K

曾经记得好像是拆过类似这样结构的防磁喇叭,好像多加的是磁圈而不是磁铁,不过这个到没有仔细研究,不一定对

32

主题

13

好友

2516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45
帖子
1820
精华
5
经验
2516 点
金钱
1944 ¥
注册时间
2004-4-11

优秀版主 优秀设计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09-5-26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gbaibing 于 2009-5-26 22:27 发表


首先我并没有说那是单纯的防磁,但主要是防磁,同时B会增大,对不,请去上页看。

同时,如果你认为这设计主要目的是增大磁能积,而不是防磁,请证明之。 ...


不好意思,相互学习

32

主题

13

好友

2516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45
帖子
1820
精华
5
经验
2516 点
金钱
1944 ¥
注册时间
2004-4-11

优秀版主 优秀设计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09-5-27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ggfmige 于 2009-5-26 21:48 发表
......如果只是简单的提升喇叭灵敏度,我要是喇叭设计工程师我肯定会将外而那圈磁体放在T铁内,这样磁路不是更强?为什么要放在T铁外呢?所以在这里我同意yangbaibing 的说法。既能提升喇叭灵敏度又能起到一定防磁作用。


副磁放在T铁内不是不可,惠威Q10就是这样吧。看你什么目的,怎样放,像Q10那样放?那T铁就不是标准件了,也未必会达到你的目的。首先要搞明白惠威Q10的串列双磁是基于什么目的。

提醒一下,你的目的应该是增加单位面积磁通。算是给你出个题吧,想一想在不受材料加工工艺限制的情况下你该如何设计这个磁路系统。

25

主题

0

好友

177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4490
帖子
2362
精华
0
经验
1770 点
金钱
1740 ¥
注册时间
2008-1-22
发表于 2009-5-27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就像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那样玄

0

主题

0

好友

13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0775
帖子
98
精华
0
经验
132 点
金钱
85 ¥
注册时间
2007-3-25
发表于 2009-5-27 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NSSN声音增大,NSNS声音减小,原理不清楚,十几年前在双卡收录机上做过实验。当时几乎在家中所有的喇叭上都增加了一块

16

主题

12

好友

516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8608
帖子
4473
精华
3
经验
5161 点
金钱
4522 ¥
注册时间
2008-3-27
发表于 2009-5-27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防磁用的,此防磁主要是针对15cm以外的远场的,防止干扰CRT电视,至于增加灵敏度是附加作用,如果单纯为了增加灵敏度,把主磁铁做大一点得了,成本低得多.
头像被屏蔽

2

主题

0

好友

139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84018
帖子
147
精华
0
经验
139 点
金钱
135 ¥
注册时间
2009-2-27
发表于 2009-5-27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

主题

1

好友

91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3510
帖子
2432
精华
0
经验
918 点
金钱
861 ¥
注册时间
2008-1-6
发表于 2009-5-2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69

主题

0

好友

258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8822
帖子
5530
精华
0
经验
2581 点
金钱
2473 ¥
注册时间
2008-3-29
发表于 2009-5-27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磁体100%是NSSN,反正就是同极粘一起的。

顺便说一句,大家要是不信,可以去拆开那种有导磁碗的防磁喇叭,看看里边是不是这样的结构。

很多人居然以为,防磁就是拿一个什么材料把磁体罩起来,就防磁了,这种想法根本经不起推敲,因为磁场很明显会穿透铁皮,所以只能疏,不能堵(充分体现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所以人们才想到要增加一个磁铁,利用它把原磁路的向外泄露的磁力线限制在碗内,同时第二个磁体的N出来的磁路与第一个磁体N极磁通同极加强,而S极同样得到加强。   所以是一举两得。

如果厂家单纯想提高磁场强度,根本没任何必要这样搞嘛,直接搞个大点的磁体就是了,对厂家来说,这简单的很,因为磁体的型号实在太多了。。。。。。这东西就是用模具做好,用类似烧制陶瓷的方法烧结好,非常简单的,只是最初用的铁氧体的粗细和密度直接决定磁体的磁性。  最后喇叭做完了,充磁,完毕,哈哈。

908

主题

13

好友

8850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耶和华,你是我的神

Rank: 8Rank: 8

UID
6865
帖子
15128
精华
1
经验
8850 点
金钱
5434 ¥
注册时间
2005-12-20
发表于 2009-5-27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远程防磁还是赞成的,这样的话不会有太强的磁线形成,把磁分化抑制了,但是这样的结构对于电视机根本不行,一些老背投用到的还不少,不过对于灵敏度方面确实有很大的该变,明显程度上是可以盲听分辨的

62

主题

0

好友

146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原始部落打击队

Rank: 6Rank: 6

UID
20092
帖子
4707
精华
0
经验
1463 点
金钱
1404 ¥
注册时间
2007-3-13
发表于 2009-5-27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gbaibing 于 2009-5-23 21:10 发表
还有任何不明白的或者对我这结论怀疑的朋友,请自己参考国光集团顶级工程师俞锦元先生的著作《扬声器的设计与制作》第44页,非常清楚地说了,原文如下:有时,为了节约成本,常把图6-4中的导磁碗省掉,前夹板也 ...

是这样的,试验已证明
头像被屏蔽

44

主题

0

好友

444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68767
帖子
1580
精华
0
经验
444 点
金钱
413 ¥
注册时间
2008-12-14
发表于 2009-5-2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13 19:21 , Processed in 0.13056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