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fdzg 于 2008-11-25 12:06 发表
老大的箱子成品了没有?每天还要用小拖车搬运?


现无需常搬动。
垫块小地毯,即可小范围内移动。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前段的摘要索引
#1 楼顶        前言         DIY的具体目标
#2 楼        花岗岩石结构加工过程
#37        125KG的搬动问题
#66        回朔音箱方案
#68        回帖:胶、放射性、加工费……
#83          回帖:石孔精度……
#84             密度板,胶图。
#92        结构示意,   面板的接合。
#101        征求颜色的好建议
#103        木工过程(一)
#107        讨论单元选用(一)
#109          木工过程(二)
#131          箱体的设计和仿真(一)
#138-140                箱体材料的选用
#144        讨论单元选用(二)
#165-166                箱体振动的测试与评价
#175        木工过程(三)
#181        近期进展
#197        吸音棉 & LEAP仿真(二)
#199-201                加速度计及资料
#205,215, 225        箱体振动的测试及讨论(二)
#228                木面板与石壳面的结合
#236                石箱壳体的加工原始图纸
#243        先听听上半部小箱的声音
#255        着手整理整理加速度计测试的数据
#271、273、280、290、296、298        以加速度计测试来改善箱体振动的过程
#258 - #289        讨论箱体振动的精彩发言
#290、296、298、301        加速度计测试改善箱体振动的结果
#311                分频器设计  第1版
#315                分频器设计  第2版
#321    测试窗口法及扫频法的讨论
#325、333       试听
#331    分频器设计及调试  第2修正版
#341        相位对齐的实际测试
#346        通过调整来克服相位的差距
#347 — #356、#359、#360        关于“相位对齐”的讨论
#358        离轴响应测试
#361        1.3KHZ 处的鼓包消除方法
#364        1.3KHZ 处鼓包的听感
#371、#378        箱体外形面板颜色大展示


再看看对分频网络高音通路的调节,听感上的影响。

这个Net1电路元件数量较常见的要多些。俺从来不认为“多个香炉多个鬼”是一般规律(对于不掌握规律胡乱
采取措施的心理派朋友,可能是有道理的)。在网络设计时适当增加元件数量可增加网络的自由度,使频
响曲线更听话些。

下面是 C1061 变化的影响实际测试图。可以让高频随心所欲的变化。
Net1 C1061 变化的影响.JPG
Net1 C1060 变化的影响.JPG


这三条曲线使 5KHZ—20KHZ 的高频响应有 1 DB 的变化。它们在听感上泾渭分明。
曲线[2]听感上虽极度清晰,但明显地有抢耳感。
曲线[3]听感上比较顺耳,觉得人声的齿音有些过分。但与近期听到的 sonus faber Elipsi 相当接近。
曲线[1]听感上也比较顺耳,但觉得人声更为合适。听大编制乐队也更为舒畅。

sonus faber Elipsi.jpg
sonus faber Elipsi.jpg

12

主题

0

好友

360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35
帖子
204
精华
1
经验
360 点
金钱
110 ¥
注册时间
2004-3-24
发表于 2008-12-6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有上来这里了,看到OKK兄这个贴子,忍不住叫好啊!
实践/理论分析/改进-----思考/动手/提升
佩服!

128

主题

2

好友

3799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11979
帖子
3951
精华
6
经验
3799 点
金钱
3381 ¥
注册时间
2006-9-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08-12-6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音单元最后并的RC就是为了压低高音的曲线吗?

6

主题

0

好友

44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中堂

Rank: 4

UID
1892
帖子
364
精华
0
经验
442 点
金钱
288 ¥
注册时间
2004-10-21
发表于 2008-12-6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忍不住顶一下!

23

主题

2

好友

96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林森音响 Linsion Audio

Rank: 5Rank: 5

UID
38394
帖子
2153
精华
0
经验
967 点
金钱
921 ¥
注册时间
2008-3-24
发表于 2008-12-11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闲扯一段。

试用 JUSTMLS测试及SPK WORKSHOP 计算了两只 AT 5H52 中音单元的T-S参数。

t-s para.JPG

一致性很好。但Fs由手册的40HZ降到了煲熟的31HZ。

25897 z free vs 19L.JPG
25896 z free vs 19L.JPG
t-s para.JPG
25896 z free vs 19L.JPG
25897 z free vs 19L.JPG

0

主题

0

好友

75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completist

Rank: 5Rank: 5

UID
18296
帖子
637
精华
1
经验
759 点
金钱
663 ¥
注册时间
2007-1-31
发表于 2008-12-22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OKK DX,看了一遍,似乎没有考虑到面板的形状对中高音频响曲线的影响?

2

主题

0

好友

251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王八克星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0511
帖子
2745
精华
3
经验
2512 点
金钱
2378 ¥
注册时间
2008-8-11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08-12-22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的一塌糊涂,兄弟是干什么的?这么吓人哦!!!!!!

4

主题

0

好友

10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426
帖子
1556
精华
0
经验
1097 点
金钱
995 ¥
注册时间
2005-5-30
发表于 2008-12-22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强人。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mxp 于 2008-12-6 00:51 发表
好久没有上来这里了,看到OKK兄这个贴子,忍不住叫好啊!
实践/理论分析/改进-----思考/动手/提升
佩服!



感谢IMXP老大的鼓励.

0

主题

0

好友

23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69422
帖子
50
精华
0
经验
23 点
金钱
23 ¥
注册时间
2008-12-18
发表于 2008-12-23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强人。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kerblue 于 2008-12-6 15:34 发表
高音单元最后并的RC就是为了压低高音的曲线吗?


通常最后并的RC是为了单元阻抗的“电阻化”(弱化单元电感的影响)。
但经过“优化”功能拉平频响后,就成了现在的数值。
在仿真元件数值误差时,发现调这个电容可使高频响应上下平移。是调整高频响应的得力招数。

141

主题

2

好友

3650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4694
帖子
3628
精华
6
经验
3650 点
金钱
2758 ¥
注册时间
2005-6-22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08-12-24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过招,精彩!

308

主题

15

好友

586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无声胜有声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7993
帖子
18115
精华
12
经验
5862 点
金钱
4909 ¥
注册时间
2007-1-25
发表于 2008-12-24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子值得学习啊!OKK兄真的强人,十年磨一剑啊!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0

好友

130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0559
帖子
106
精华
0
经验
130 点
金钱
110 ¥
注册时间
2008-8-12
发表于 2008-12-25 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贴留名。牛人不是一般的多,O兄不是一般的牛!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VV 于 2008-12-22 12:07 发表
支持OKK DX,看了一遍,似乎没有考虑到面板的形状对中高音频响曲线的影响?


谢谢支持。

面板的形状对频响曲线的影响,当初曾以 LEAP5 仿真过一下(见#131楼)。虽然三维空间建模功力不足,但和后来的实际测试趋势还是相符的。

下面的无限空间仿真结果中可看出:
*        高音单元在 2 KHZ 附近的鼓包及 3 KHZ 附近的些许凹陷,就是面板的形状对频响曲线的影响。但这个影响在单元测试数据里已经带入分频器的设计中给以解决了。
*        中、低音单元在 几百HZ 区域附近约 6DB 的跌落,也是面板及箱体的形状对频响曲线的影响。但在实际测试中却没有那么严重。


leap 3-drive.JPG
leap 3-drive.JPG

308

主题

15

好友

586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无声胜有声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7993
帖子
18115
精华
12
经验
5862 点
金钱
4909 ¥
注册时间
2007-1-25
发表于 2008-12-25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6 okk 的帖子

OKK兄:你好!
我是一名菜鸟,坛上收了一套丹拿喇叭(17W75和D28AF),想仿照丹拿的书架箱图纸做对书架箱,能帮忙看下分频和箱体如何设计吗?这是我的帖子: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 ... p;extra=&page=1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sq1463 于 2008-12-25 14:49 发表
OKK兄:你好!
我是一名菜鸟,坛上收了一套丹拿喇叭(17W75和D28AF),想仿照丹拿的书架箱图纸做对书架箱,能帮忙看下分频和箱体如何设计吗?这是我的帖子: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d.php?tid=190616 ...


很羡慕这样的名单元。

如果图纸和单元是一致的,建议你原样照抄为妥。
这个一阶分频器应该是比较友好的。功放足一些,声音不会差(别犯初级错误)。

4

主题

1

好友

53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66983
帖子
349
精华
1
经验
536 点
金钱
361 ¥
注册时间
2008-12-5
发表于 2008-12-27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很专业,我最近也在测试我的,不过和你的比比不好意思拿出来了.
我根据我希望得到的目标选的喇叭,然后计算,再用软件大体验证一下,外形也是自己根据板材来确定的,我用的是大多数人认为不合适的东北红松木.实际上看看国外的过去的制作用此木的也不少,只是要找到合适的料太麻烦和贵了点.板厚3.5CM左右,处理完后,原板4CM.
今后多指导!
佩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6 07:37 , Processed in 0.15833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