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375
- 在线时间
- 11291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10-29
- 阅读权限
- 120
- 精华
- 0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 UID
- 910
- 帖子
- 4635
- 精华
- 0
- 经验
- 4375 点
- 金钱
- 4059 ¥
- 注册时间
- 2004-6-27
|
金山满 发表于 2013-12-10 20:19 
谢谢,关于电压级与输出级的电压差,我想在10v以内好些,因为输出管的栅源电压工作时不会超过6v的 ...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电路的第二级差分有个公共的恒流源,从大多数恒流源的工作情况看,恒流源的压降大于5V的时候,恒流特性比较好,而普通的晶体管也是在UCE大于5V的时候线性比较好,二者的工作原理比较类似,都是要避开特性曲线的弯曲部分,让管子工作在放大区。这样看来,就需要电压放大级的供电电压比输出级高出来10-15V比较合理。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看法,输出级的管子,要是也想工作在线性区,那么UCE也应该保持在5V以上才好,驱动级的最大输出电压比输出级的供电电压低5V才合理。这可能就是一般认为电压放大级的供电电压比输出级的供电电压高出来5V以上就可以了。但是这种看法应该有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