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后级] 全场管fdq 有上95年的图

[复制链接] 查看: 10489|回复: 54

136

主题

6

好友

3943

积分

贵宾 当前在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473
精华
12
经验
3943 点
金钱
2579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13-12-6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cky_z 于 2013-12-6 08:56 编辑

我觉得末级这样不好,

因为BJT管的Ic变化1百倍,Vbe的变化不过0.2V左右,但FET管电流变化10倍,Vgs电压变化超过2V,
这种输出电路靠P - n MOS的Vgs来抵消,但因为两者的电流变化相差很大,很难补偿的好。

其次,FET管的Vgs离散型大得多,即使说是互补管,他们只是gfs曲线平行,但Vgs的绝对值会相差较大,用这种输出电路,偏置不好做。
头像被屏蔽

54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18932
帖子
14140
精华
0
经验
14228 点
金钱
14167 ¥
注册时间
2009-7-18
发表于 2013-12-6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

主题

0

好友

27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83425
帖子
327
精华
0
经验
274 点
金钱
257 ¥
注册时间
2011-1-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关心,有时间我把96年的原理图给大家。

13

主题

0

好友

27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83425
帖子
327
精华
0
经验
274 点
金钱
257 ¥
注册时间
2011-1-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lysohu 发表于 2013-12-6 00:41
BJT的可以这样设计.......啥也不说,你直接做个就知道了

这个你错了,我一直用这种vms输出。

13

主题

0

好友

27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83425
帖子
327
精华
0
经验
274 点
金钱
257 ¥
注册时间
2011-1-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tsyg99 发表于 2013-12-6 09:22
感觉这款是玩超速度,所以是甲类,否则失真很要命的

初使设计大概500mA左右

3

主题

1

好友

69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39456
帖子
1062
精华
0
经验
697 点
金钱
691 ¥
注册时间
2009-10-14
发表于 2013-12-6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LZ的作品,我的电路比你简单,漂移只有1-2MV,用这管子做的工放有几个MV的本底超声

130

主题

0

好友

265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747
帖子
2529
精华
0
经验
2654 点
金钱
2091 ¥
注册时间
2005-9-29
发表于 2013-12-6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路中间部分的差分场管起什么作用?(也就是图上没标示序号的那对场管)

13

主题

0

好友

27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83425
帖子
327
精华
0
经验
274 点
金钱
257 ¥
注册时间
2011-1-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菠萝 发表于 2013-12-6 22:28
电路中间部分的差分场管起什么作用?(也就是图上没标示序号的那对场管)

            起稳定输出点零电位作用的

13

主题

0

好友

27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83425
帖子
327
精华
0
经验
274 点
金钱
257 ¥
注册时间
2011-1-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locky_z 发表于 2013-12-6 08:52
我觉得末级这样不好,

因为BJT管的Ic变化1百倍,Vbe的变化不过0.2V左右,但FET管电流变化10倍,Vgs电压变 ...

     但别忽略,它是源极输出器,这个电路在做试验时都在一个散热器上,输出点有电位差,几乎没有温飘!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12-6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locky_z 发表于 2013-12-6 08:52
我觉得末级这样不好,

因为BJT管的Ic变化1百倍,Vbe的变化不过0.2V左右,但FET管电流变化10倍,Vgs电压变 ...

有道理,这种电路形式确实是BJT比MOS有优势。
本来输出级也没有电压增益,直接使用两级达林顿形式的MOS应该也行。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12-6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山满 发表于 2013-12-6 23:28
但别忽略,它是源极输出器,这个电路在做试验时都在一个散热器上,输出点有电位差,几乎没有温飘!: ...


因为MOS的N-P配对比较困难,这种源极交叉输出器的形式,如果把4只管子均温确实温飘比较小,但是因为4只管子的动态不配对,带来的问题可能不小。

13

主题

0

好友

27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83425
帖子
327
精华
0
经验
274 点
金钱
257 ¥
注册时间
2011-1-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山满 于 2013-12-7 16:46 编辑

     这是我在95年做的图

照片3 030.jpg
当时选管的配置表   
照片3 031.jpg
照片3 032.jpg


下面图的irf610源极电阻630是笔误
配管并不难,关键在提压电阻要跟据两管的情况来计算缺定!

这是95年的图,看得出和现在的没多大出处

这是95年的图,看得出和现在的没多大出处
照片3 030.jpg
头像被屏蔽

54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18932
帖子
14140
精华
0
经验
14228 点
金钱
14167 ¥
注册时间
2009-7-18
发表于 2013-12-7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12-8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体电路设计的挺巧妙的,尤其是中点的私服、输出静态电流的稳定,都值得学习。
现在看来比较有争议的是输出级的源极交叉输出器的形式是否合适,前面已经初步分析了一下。现在又两个问题:
1、既然输出级没有电压增益,不知道有没有对比过这种源极交叉输出器的形式,比达林顿形式的输出有什么优势?
2、如果输出级真的想要用这种形式,那么就要注意一下,这种电路一般工作在甲类状态,而且相对来说动态范围也不大。那么还是把电压放大级的供电单独出来,比输出级的供电高出来10--15V比较合适。

13

主题

0

好友

27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83425
帖子
327
精华
0
经验
274 点
金钱
257 ¥
注册时间
2011-1-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哥 发表于 2013-12-8 00:00
整体电路设计的挺巧妙的,尤其是中点的私服、输出静态电流的稳定,都值得学习。
现在看来比较有争议的是输 ...

    牛哥所说极是,这种源极交叉输出mos电路我在95年做好一直用了4 5年,后因机壳的原因又把它拆了。后又装过全对称等,其音色都不太喜欢。
    线路的音质还是不错的,它既不是晶体管的声,也不是电子管的声。因现在还是想重装,并对线路改动一下。
    因条件限制,对其没有进一步的测试,此次有时间细测一下。
    还要有改动的地方。

1

主题

0

好友

48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99225
帖子
480
精华
0
经验
485 点
金钱
485 ¥
注册时间
2011-3-3
发表于 2013-12-8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山叔啊..上半部两级差动..不如做全对称平衡啊..来个DC说不定今年春晚用上了尼设计的功放了

13

主题

0

好友

27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83425
帖子
327
精华
0
经验
274 点
金钱
257 ¥
注册时间
2011-1-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山满 于 2013-12-8 20:59 编辑
lb5000 发表于 2013-12-8 15:15
本山叔啊..上半部两级差动..不如做全对称平衡啊..来个DC说不定今年春晚用上了尼设计的功放了


但总觉的这差分的好听点。全平的bjt做过,非得是全甲才有好声,静流小了全平还不如全互补的。

       谢谢大家的关注!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3-12-8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在前几年我用BJT做了射极交叉输出器的输出级,这个输出级的最大特点就是热稳定性相当的好,那时候条件简陋没有什么测试仪器,只感觉散热片的温度很高,至少有70度。但是机器从冷态带正常工作,输出级的静态电流变化很小。当然条件是楼主前面提到过的,输出级的推动管和输出管子都在同一个散热器上做到均温。

25

主题

11

好友

6414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517186
帖子
19241
精华
0
经验
6414 点
金钱
5884 ¥
注册时间
2012-8-6
发表于 2013-12-8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 色
我是过来学习的

25

主题

11

好友

6414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517186
帖子
19241
精华
0
经验
6414 点
金钱
5884 ¥
注册时间
2012-8-6
发表于 2013-12-8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山满 发表于 2013-12-8 15:29
但总觉的这差分的好听点。全平的bjt做过,非得是全甲才有好声,静流小了全平还不如全互补的。

      ...

感觉和你一样,差分比全平衡鲜活,全平衡感觉“干”“硬”~或者是我听的机器不高档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9 15:20 , Processed in 0.132967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