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020
- 在线时间
- 17456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0-11-12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UID
- 7033
- 帖子
- 23981
- 精华
- 0
- 经验
- 9020 点
- 金钱
- 7669 ¥
- 注册时间
- 2005-12-30
|

楼主 |
发表于 2012-4-2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ygod2008 于 2012-4-2 13:53 编辑
回复 mygod2008
一时兴起多说几句,不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后学们的上进精神可嘉,赞一个!
后面几位 ...
锗霸 发表于 2012-4-2 11:31 
你所说的电源输入处的两个104高频退耦电容是由于没有地方放下,所以就放大两个主退耦大电容的下面了。电路中的D7与D8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前面小信号供电以更稳定,防止大管电流大时,小信号的供电波动大,配合后面接的两个100UF的电容,也有再次退耦的作用,D7D8的供电不是从主退耦电容处引出啊?从大功率管供电后如何引出呀?不好走线了!其实D7与D8是我后接的,原机中并没有,而是电压级与电流级供电是直连的!本来打算电压级与电流级分开供电的,由于是两并板,考虑到PCB的尺寸就没有分开供电,以后搞三并或四并再分开供电,这样电压级与电流的影响就小了。
图中的C2,C9的地都属于小信号地,不可以接在一起啊?输入处的小信号接地可以接在一起的啊,音频功放设计书中说反馈地要与输入地接在一起,但是我一般把交流反馈单独接地,PCB上也是这样做的,开过的板信噪比很高,没有交流噪声也。R3是小信号地,原来是接法有错,现在把伺服电路的位置换了,R3地也接在小信号参考地上了。且伺服电路的输出线与输入处的连线也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