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09
- 在线时间
- 601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1-11-12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381217
- 帖子
- 440
- 精华
- 0
- 经验
- 309 点
- 金钱
- 277 ¥
- 注册时间
- 2011-8-17
|

楼主 |
发表于 2011-9-11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独荆轲 于 2011-9-11 12:20 编辑
折腾了1个月,终于完工一只音箱。试听,刚一开机,我就感觉到不一样:音箱的声音明显上了一个档次:中音和低音都特别干净,清晰,特别是低音,比原来的好了两倍都不止,不仅清晰有力,下潜也深,特别扎实。听着非常舒服。好像网上有人说,加吸音棉会减少低音,使中音发干,实践证明,这个观点不正确。实际上,加吸音棉只对低音有影响,对高音根本没有任何影响,高音喇叭都是密封的。对中音影响也极小,据一位资深发烧友说,对中音的吸收越多越好。事实上,也有一些中音喇叭是密封的。吸音棉确实能吸收低音,但是也能降低音箱的Q值,从而拓展低频下限。更关键的是,减少驻波后,低音更加清晰,听起来也更有力。我上两张发烧友okk用LEAP仿真的图(感谢他的辛勤劳动) 图一显示了吸音棉从填充率从0到100%各个频段的变化,图二显示了吸音棉对音箱尖峰的消除作用。
从图上可以看出,当吸音棉从0填充到30%后,低频段降低约1DB,但是下潜延伸3HZ,中高频段的峰谷基本被削平了。我们看看这些尖锐的峰谷,杜希2.6没有吸音棉的时候,就有这么多毛刺,能好听吗?很多发烧友好像很怕填吸音棉,认为倒相箱填一点就行了。可是根据我的实践和OKK先生的实验,填充率在30%-40%是最合适的。
我放了一张试音碟里面的《烟花三月》、王菲的《天空》测试,发现问题来了:钢琴的低音仍然不够清晰,有些“嗡嗡”声。其实,考验音箱低音的不是什么大鼓、DJ舞曲等东西,而是钢琴、大提琴这样的乐器,它们的低音下潜深,音域广,音箱特别难处理。我拆开另一只音箱,又多加了不少吸音棉,填充率提高到50%左右, 效果还和原来差不多,低音既没有变坏,也没有变好。我用松下耳机直接索尼CD(里面的电源、耳放升级为甲类并联稳压电源),感觉耳机的低音比音箱清晰,但是也有轻微的“嗡嗡”声,我当时考虑:1,可能人家就是这个音乐;2,我这个6.5寸的喇叭,低音肯定下潜不够深。我也累了,决定,填充率就在30%,结束工程。
摆好位置,两个音箱一起听。这一听不要紧,我突然明白了两个字:声场。再放王菲的《天空》,发现特别有感染力,临场感特别强。更重要的是,原来有问题的低音,也基本上不存在了。低音更加有力,更加清晰。我想这也许是两个喇叭之间声音相位配合的原因吧。听了2个小时,发现很耐听,特别是低音,浑厚,圆润,听起来非常舒服,让我想起来我几年前在南京一家电影院里面听到的低音,当时就是这种舒服、圆润的感觉。我又打开电视,把声音切换到杜希2.6。这个电视是老的TCL,无线接收的节目。以前也用杜希听过,可是这次不同,电视里出现打斗场面时,圆润有力的低音一下子出来 。我对自己说: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惠威声音。我乘兴又把老爱华、英国乐富豪中置也加上了吸音棉,效果都脱胎换骨。
也许有发烧友会说:假如惠威多加点吸音棉,成本不高,效果就提高这么好,那惠威为什么不加?这个是问题的关键:厂家不是不知道加加强筋、吸音棉的好处,可是厂家要考虑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两个音箱一共30个加强筋,在一个结构复杂的音箱内,谈何容易?四壁都贴上吸音棉,与喇叭之间用十字架隔开,要耗费多少工时?惠威一定有不少优秀工程师,人家闭着眼做出来的音箱也比我们好,但是他们不会在流水线上做音箱的,真正做音箱的是普通的工人。正因为这样,我们发烧友才有摩机、摩音箱的空间。
总结:1、音箱吸音棉特别重要,一定要加;
2、杜希2.6用料不错,够厚道。但是厂家做工明显没有下足功夫,厂家的定位(厂家自己心目中的定位和他的宣传不一定一致)是入门级音箱,和国外几万元的箱子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4、箱子品牌重要,做工更重要。很多国外名牌低档音箱,就是一个牌子,薄薄的箱体,或者塑料箱体,简单的分频器,没有吸音棉, 这样的箱子,注定不会太好。
3、我把这个杜希2.6命名为终结者。这一个月,本人全部精力都投在这个音箱上了,荒废了不少东西。玩物丧志,古人之言不谬也。HIFI没有止境,回归现实生活,才是我最好的生活方式。欢迎各位点评。祝各位中秋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