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175
- 在线时间
- 163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5-4
- 阅读权限
- 120
- 精华
- 12
 
- UID
- 7351
- 帖子
- 5598
- 精华
- 12
- 经验
- 6175 点
- 金钱
- 5017 ¥
- 注册时间
- 2006-1-22
|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29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反复试验!这个电路推动和输出用场管不是很适合,我在这里试验了各种组合,推动用K214/J77,K2013/J313,K1058/J162,K1529/J200,IRF610/IRF9610,用场管做推动的时候,输入电阻不能太小,最小220欧,再小就自激,但是推动电流不能太大,大了不稳定,末级静态电流很不好控制,是慢慢上升的,开机到稳定基本上需要30分钟左右,而且很容易自激,电流太小了效果出不来,也需要30分钟左右,这个还是指末级用三肯之类的大管子,要是末级用场管,推动管电流不能超过20MA,超过末级就不能调成甲类,要不有多少管子烧多少!就算是15MA也不算太稳定。我用1529和1058做功率输出的时候。推动管子的S级负载电阻选用100欧,1529的开启电压大约1.5V,用来做推动的话正好是15MA,1058做推动的话,开启电压大约1.1V,负载电阻最小也的68欧,就算这样,末级场管的话,电流上到500MA也有失真。推动管电流减小到10MA,末级调整到500MA,虽然不稳定现象消失,但是效果很一般。就算用场管推双极性三极管,比如214之类的推1494等三肯大管,也需要等到30分钟以后电流慢慢稳定下来才能正常工作,但是因为214需要用220欧的输入电阻,电压放大级又是并管大电流,这个地方匹配严重有问题!效果很差!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朋友说用214或者2013之类场管做推动声音不行的原因吧?
我试验过推动输出全用场管,电压放大级不并管,同时负载电阻从470欧增加到680欧,推动级10MA电流。末级调整到500MA,这样下来每级电流都减小,稳定性是没有问题了,但是效果确实很一般,白白浪费掉N多1529等高价管子。
不过,我现在试验成功了另外一种搭配,出来的声音简直可以用(天籁之音)来形容,我整整听了4个多小时,耳朵油都听出来了,声音线条清晰、圆润、流畅,密度十足,弹性很好,低频扎实,就好像橡皮糖,密实而有弹性,声场很开阔,动态也很好,层次分明同时衔接流畅,分析力很好,细节表现明晰而不刺耳。一个字:爽!
这套配置是:输入耦合用苏伦1UF+斯碧VQ3.3UF,输入落地电阻47K,电容还是220P。差分用1191/2856+170/74,1191的基极电阻从47K减小到33K,电流大约2.6-2.8MA,电压放大级的1145/2705负载电阻还是从470欧增加到510欧,电流大约5MA多点,消震电容从47P减小到22P,2073做温补管子,推动管选用NJW0302和0281这对大功率管子,射级电阻6.8欧,推动电流大约130MA,这个管子做推动那是相当的不错,声音比15030细腻了很多,末级管子选用声音更细腻的1295/3264,每管650MA左右,大环路反馈电阻从原来的1.5K+22P改成33K+10P,反馈对地电阻从原来的470欧增加到1.5K,这样放大倍数大约22倍,原来30倍的时候增益太高,声音有毛刺。这个地方对声音的影响不小!直流伺服的伺服电阻从原来的1.5K增加到4.7K,原来设计出于安全考虑,阻值选用太小,对声音的影响很大。供电电压最关键,电压级我是56V,电流级50V,低于45V效果下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