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4
- 在线时间
- 30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09-10-28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38678
- 帖子
- 266
- 精华
- 0
- 经验
- 174 点
- 金钱
- 164 ¥
- 注册时间
- 2008-3-27
|

楼主 |
发表于 2008-9-24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来也 于 2008-9-23 13:20 发表 
您说的没错,单独来看每一项的确如您所述,但是标忽略它们的组合,长冲程对于中小口径就不讨论了,但是对于大口径而言,长冲程对于瞬态特性的劣化是不言而喻的,您看有代表性的DY、AT、ATC他们哪家的大口径是采用长冲程设计的 PP盆对于象6.5”那样的口径是蛮合适的,但12“而且还是没做啥实质性处理(人家涂覆或者一体化压制进去碳纤维或不知啥DD,那是要花钱滴,而且这样的现成盆您也买不到)的,就靠很容易从市场上采购的大音圈来增强盆的刚性 还是省省吧,反正偶菜,没啥好再多说的了,此贴一不小心又开始针对某特定品牌了,好了,偶就此闭嘴吧
正好这两天有DX转了个L T Olson 写的《扬声器单元品质特性面面观》的贴,不过这老外在国外DIYERS里的粉丝应该是最多的一位了,人家有个专业博士头衔想必也不是买来的吧,还有这家伙在多年前发表的Ariel箱好像这些年来不断有人发展到第6版了,而且许多DIY网站至今还在卖Ariel的套件,这个设计总算DIY界里的经典了吧,不过倒是没听说Olson获得过什么奖
我可没说过大音圈长冲程用在大口径里会很好,我也当然知道这会使瞬态特性劣化,奥尼逊博士的文章也早已拜读过,当然也得到许多的启发,暂时不管DY、AT、ATC他们怎么做先,不如先管我怎么做,对于D6我只用了800HZ以下,60HZ以上的频率,假设在1M的距离下,能输出
最大音压为100DB,我就以这个标准为设计目标,箱体设计为不平坦响应,低频段约提高了1.5DB的声压,也将QTC大于0.7后所产生的振铃现象做了些特别的处理,也将驼峰效应往低端推移;长冲程的设计的确是会使瞬态特性劣化,但这只会在大声压和很大动态下才会明显的,这种现象类似一些功率放大器在一定功率下能很好的工作,但超出特定的线性范围就会很差一样!
获得过奖当然也不会代表我是很厉害,其实,我自己也认为这次是刚好走运而已!
兄弟你怀疑参赛者用的单元可能是组装货,但我敢跟你说,他们所用单元肯定是正品,其中一个第二名的低音单元是用美之星的最新款单元,就是仿ATC的那款,和我同组别的第3名的那位所用的DY的D280是多年前卖的,绝对不用怀疑是假货或国内组装的,而另一组别的第1名,高音是魔雷的29,底音则是他厂所开发的单元,更加不会假的;反而,我当时还讲了个大话,高音打着魔雷32的旗号,实质上比赛时却是HIVI的Q1,原因是当时得到比赛的消息太迟了,本来想把家里的魔雷32换上,后来因为时间问题还是没有换,但当时参赛稿上是说了魔雷32的,直到讲心得的时候才说出是Q1,当时,还有几个人惊讶了一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