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主题

5

好友

1951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在线

Rank: 6Rank: 6

UID
9815
帖子
1621
精华
0
经验
1951 点
金钱
1458 ¥
注册时间
2006-5-31
发表于 2025-10-15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5-10-15 19:42
经过综合各位兄台的意见与本机的实际接线端子设置,及本机主要用途(搭配16欧全频、15欧LS3/5A等高阻音箱 ...


新的输出牛只设8Ω、16Ω输出(常规的4夹3绕法),没有4Ω抽头,如何接4Ω?8―16Ω端是不能接4Ω负载初级阻抗会大幅增加?

34

主题

1

好友

51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5Rank: 5

UID
30104
帖子
654
精华
0
经验
514 点
金钱
468 ¥
注册时间
2007-11-8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5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HO159 发表于 2025-10-15 20:36
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意想不到。早以用于装机。不争打住。

愿闻其详。

30

主题

8

好友

1674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78693
帖子
1454
精华
0
经验
1674 点
金钱
1418 ¥
注册时间
2012-3-9
发表于 2025-10-15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输出牛只有8欧和16欧,次级反接的话,按照18楼的图纸接就可以了,没有4欧输出一说。

3

主题

0

好友

44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972949
帖子
41
精华
0
经验
44 点
金钱
38 ¥
注册时间
2022-6-26
发表于 2025-10-16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晕乎。这个我就搞不懂了。太神奥了

34

主题

1

好友

51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5Rank: 5

UID
30104
帖子
654
精华
0
经验
514 点
金钱
468 ¥
注册时间
2007-11-8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6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夜玫瑰falling 于 2025-10-16 10:26 编辑
HO159 发表于 2025-10-15 20:41
新的输出牛只设8Ω、16Ω输出(常规的4夹3绕法),没有4Ω抽头,如何接4Ω?8―16Ω端是不能接4Ω负载 ...

感谢兄台指出。
4欧说法的确不严谨,因为本身不需要用到,也就不上心、张口就来了;前面也有提到由于这台机主要用于搭配16、15欧的高阻音箱,8欧也只是偶尔用到。
我制作、购入的音箱基本是8欧和16欧,偶尔有朋友搬4欧音箱来则用另几台只设4、8欧输出的胆机搭配。这也是定制这对输出牛时直接取消了4欧输出抽头的原因。


38.jpg 39.jpg

现在将负反馈改了阻值,接到输出牛0抽头再接到机器输出16欧端子(机器上标15欧那个)、输出牛16欧抽头接到机器0端子;8欧仍与机器8欧连接。这个接法使用16、15欧音箱时直接接16欧,实现反相。
使用8欧音箱时则接于8、15欧端子(内部接的是0、8欧抽头)。
具体如下图:


36.jpg

以上做法,不知妥否,请兄台及大家指正!

不过这个接法在使用8欧看着就会怪怪的。。。因此也考虑按兄台18楼讲到的方法对调机内原先的8欧负反馈与0端子的地铁位置。这样音箱接线就能直接对应机器上原有端子了。

多有劳烦,请用茶:

223.jpg


34

主题

1

好友

51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5Rank: 5

UID
30104
帖子
654
精华
0
经验
514 点
金钱
468 ¥
注册时间
2007-11-8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6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cqnice 发表于 2025-10-15 23:32
新的输出牛只有8欧和16欧,次级反接的话,按照18楼的图纸接就可以了,没有4欧输出一说。

是的,4欧说法不严谨,已经改正,具体见刚才我发于45楼内容。这台机其实不需要用到4欧,主要用于搭配15、16欧高阻音箱,然后偶尔8欧音箱,所以定制这对输出牛时直接就取消了4欧抽头。

10

主题

0

好友

27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882623
帖子
259
精华
0
经验
277 点
金钱
245 ¥
注册时间
2020-8-25
发表于 2025-10-16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5-10-16 09:21
是的,4欧说法不严谨,已经改正,具体见刚才我发于45楼内容。这台机其实不需要用到4欧,主要用于搭配15、 ...

楼主对电感匝数比阻抗比完全不了解,说了这么长篇仍然跟一开始一样错。

34

主题

1

好友

51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5Rank: 5

UID
30104
帖子
654
精华
0
经验
514 点
金钱
468 ¥
注册时间
2007-11-8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6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Ooh 发表于 2025-10-16 16:17
楼主对电感匝数比阻抗比完全不了解,说了这么长篇仍然跟一开始一样错。

兄台所言极是,的确我胆机菜鸟一个。关于我45楼的内容,哪里有问题,愿听兄台详解、教诲。

目前而言16欧和8欧的理解使用应该是没有问题了吧?只是相位相反,但使用的绕组仍然是0~16欧、0~8欧这两个绕组。将8~16欧当成4欧那一段内容我的认识及描述是有问题的,不过本身这个绕组我也基本上不去使用的,重点是希望将它与我想要的8欧输出区分开来。

谬误很多、菜鸟水平,请兄台多加指导!

34

主题

1

好友

51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5Rank: 5

UID
30104
帖子
654
精华
0
经验
514 点
金钱
468 ¥
注册时间
2007-11-8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6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5-10-16 09:17
感谢兄台指出。
4欧说法的确不严谨,因为本身不需要用到,也就不上心、张口就来了;前面也有提到由于这 ...

先将输出牛装机。

47.jpg
44.jpg
53.jpg

目前接线就是先按45楼的接线使用0~16欧、0~8欧两个绕组。

后续可能会按之前18楼兄台指导的调整接线--因目前机器外部看来0~8欧绕组对应的是8~15欧接线端子,使用8欧音箱时的接在这两个端子上看着有点怪。如下:

35.jpg

89

主题

0

好友

389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75345
帖子
4195
精华
0
经验
3897 点
金钱
3708 ¥
注册时间
2012-2-27
发表于 2025-10-16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UJUNH 于 2025-10-16 20:04 编辑


0-8和8-16阻值是不一样的吧?如果家里只有8欧音箱,我认为最好不要16欧

10

主题

0

好友

27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882623
帖子
259
精华
0
经验
277 点
金钱
245 ¥
注册时间
2020-8-25
发表于 2025-10-16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同变压器相关的公式:

圈数比平方 = 阻抗比

如下图,一个 0-4Ω-8Ω 次级用 10 个圈来表达。
总圈数在比例上叫做 1,4Ω 在总圈数的 0.7 位置上。
因为用上面公式的左方
0.7 x 0.7 = 0.49
乘以 8Ω 就是
0.49 x 8Ω = 4Ω


w01.png

那么 4Ω-8Ω 之间阻抗是多少?
因为 4Ω-8Ω 之间占圈数比 0.3
所以 0.3 x 0.3 = 0.09
乘以 8Ω 就是
0.09 x 8Ω = 0.72Ω

比想象中小很多很多!!

至于一个 0-8Ω-16Ω 的变压器又如何?
如下图左,8Ω-16Ω 之间的阻抗只有 1.44Ω。
0-4-8-16 的变压器如下图右中间多一个抽头。


w02.png

39

主题

5

好友

579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14225
帖子
5513
精华
0
经验
5795 点
金钱
5505 ¥
注册时间
2011-10-13
发表于 2025-10-17 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初级

39

主题

5

好友

579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14225
帖子
5513
精华
0
经验
5795 点
金钱
5505 ¥
注册时间
2011-10-13
发表于 2025-10-17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初级反接除了注意负反馈加不加的上以外,其他没什么影响,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无非就是波形倒个相,其他没有变化。

5

主题

0

好友

119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132497
帖子
112
精华
0
经验
119 点
金钱
107 ¥
注册时间
2025-6-3
发表于 2025-10-17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Ooh 发表于 2025-10-16 23:52
一个同变压器相关的公式:

圈数比平方 = 阻抗比

IMG_4917.png

越说越糊涂了,0.72欧是什么欧,4欧、8欧又是什么欧?此欧和彼欧有什么不同?

34

主题

1

好友

51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5Rank: 5

UID
30104
帖子
654
精华
0
经验
514 点
金钱
468 ¥
注册时间
2007-11-8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7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夜玫瑰falling 于 2025-10-17 10:36 编辑
Ooh 发表于 2025-10-16 23:52
一个同变压器相关的公式:

圈数比平方 = 阻抗比

首先感谢老兄这段话,带出我二十多年前的一段遥远的记忆。
先奉上清茶一杯,以表谢意:

09.jpg

这段记忆稍后再讲,因为发现你讲半天却讲回直流铜阻去了。。。

这个铜阻跟我讲的带负载阻抗不是一回事啊,感觉要么是老兄你不认真看帖子,要么是你比我还要糊涂了。你的描述里某些地方似乎也比较笼统不严谨。
不过一方面我对输出变压器的了解非常菜这个事实不会变;但另一方面还不至于将次级直流铜阻当作负载匹配的阻抗。就像折腾解码器的,不会将75欧同轴线的直流电阻也认为是75欧一样。

我这个人有个缺点:闲散惯了,习惯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不会将所有的事情都揽上身。也不认为自己揽上身后能做得比专业的人好。
所以我制作胆机的套牛,都是定好参数及要求,找厂商沟通定制的。参数过关后再上机作实际测试及试听,再作细节上的调整优化。

之所以不自己绕牛,是因为二十来年前--大概2003年左右,帮朋友制作一台6P1单端(相信很多DIY朋友对这款管子会很熟悉和亲切)。当时,自己绕过一套变压器。当时正好一位朋友有厂房和设备,于是找来一本制作胆机变压器的专业书籍,一边学一边蹭他的工具仪器制作。

100.jpg

虽然最后成功了,但觉得一方面耗费的时间、精力成本实在太大;另一方面真要做好的话,需要的工具及仪器实在很多,自己购置实在不划算。
并且,备料很不方便--比如铜线,一种规格往往要买很长长度的一整捆(散买一方面价格贵、另一方面对于我这种长期喜欢制作胆机的人而言,难以保证长期货源批次质量的一致性),等等。
总之,自己绕牛整个综合成本太高,不值当。

于是从次年制作自己的第一台胆机开始,放弃了自己绕制,一律定好参数、材料及相关要求,找厂商定制。
对于长年制作的厂商而言,成熟、稳定而节省很多成本。且我习惯根据厂商已有的成熟产品基础上去调整、优化,这样即进一步节省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率,对厂商而言也容易领会、也非常乐意。沟通成本也大为节省。同理,器材的机箱、音响的箱体等,也一样。写好参数及要求,交厂商定制。
也因此,对于变压器内部的不少知识,已经淡忘,或者说不再上心刻意去记了。

其实令我放弃自己养牛的还有两个非技术层面的、隐性的、却又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是制作过程需要的各种漆、胶、油等化工液体与材料,那个化工味道实在太重了--上述那套6P1变压器制作期间,每次约MM见面时,她们第一反应基本就是皱着眉头(有的真爽点的甚至捂着鼻子)说:你身上怎么一大股刺鼻味道?
二是那一大堆制作所需的工具、仪器、材料,也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房间去存放啊。关键你还不能放家居里--那个味道受不了的。
加上我的爱好本身就好几样了,唱片、书籍、茶叶、茶具、电子管,还有制作音响器材的各种材料工具,家里早就放不下了。


往事如烟似梦。转眼岁月匆匆。
弹指二十多年,虽然没有再自己绕牛,但那次绕制变压器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成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我开头首先感谢坛友时提到的,就是这段记忆。

刚才我冒昧的提到那位兄台对公式及公式里的各个因素描述比较笼统,这里先请兄台包涵。然后后续有时间我尝试一下,捡起二十多年前那段回忆,讲讲当时书本上看到的胆机输出变压器的一些情况吧。
但需要再次说明:我对于变压器及至整个音响系统的水平很菜这个事实不会改变。后续的内容,只算是重温一下曾经的青春烙印、匆匆岁月。

34

主题

1

好友

51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5Rank: 5

UID
30104
帖子
654
精华
0
经验
514 点
金钱
468 ¥
注册时间
2007-11-8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7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超人胆 发表于 2025-10-17 06:00
初级反接除了注意负反馈加不加的上以外,其他没什么影响,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无非就是波形倒个相,其他没有变 ...

感谢超人兄回复。
并不是所有烧友都需要对相位较真。如果只是听点人声流行,或者说不在介意这方面,那安心装响使用就行,也够用了的。
但相位对音乐重现影响还是挺大的,尤其是于我们这于喜欢玩点乐理乐器乐队、聆听乐队演奏(尤其是古典及民乐队)而言,相位不对,基本的线条、音场都有问题。乐感也无人谈起。
我个人其实本性闲散,如果不是影响实在太大,是懒得浪费时间精力去纠结和折腾的。

34

主题

1

好友

51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5Rank: 5

UID
30104
帖子
654
精华
0
经验
514 点
金钱
468 ¥
注册时间
2007-11-8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7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夜玫瑰falling 于 2025-10-17 10:43 编辑

自知才疏学浅,几天前发此求教帖子时就知道自己会闹笑话嘀。不过知识远比面子重要,咬牙发帖,虚心听教。

那就先冲好一泡过期老茶。
一边继续虚心聆听各位前辈、高人教诲;
一边缓慢复苏一下那段如老书、旧照片般,已经有点泛黄的回忆。。。

06.jpg 12.jpg
02.jpg
15.jpg
01.jpg
09.jpg

一款08年过期老熟茶。


竹壳包装,原料级别较高,细叶嫩芽为主、金毫芽头比例高。
发酵工艺水平较高,茶砖内外松紧度均匀、一致;压制力度控制得比较到位,茶叶条索清晰;仓储良好,汤色干净、通透、无异味。
布朗苦底已经转化为回甘。竹壳包装转化出微微的甘凉味及木质感。口感细滑、醇和。

缺点也是天生的:这类细叶嫩芽虽然料底级别较高,但比不上那些料底粗老壮实的茶品那么耐泡。

10.jpg




1

主题

1

好友

881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96781
帖子
757
精华
0
经验
881 点
金钱
754 ¥
注册时间
2010-4-30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25-10-17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是用ARC方法,要0,4,8,16,4接地,0和16就是正和反回輸,喇叭輸出照接0,4,8,16

30

主题

8

好友

1674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78693
帖子
1454
精华
0
经验
1674 点
金钱
1418 ¥
注册时间
2012-3-9
发表于 2025-10-17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楼主把18楼和51楼的几张图纸认真看懂,这个帖子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看不懂,真的建议重新学习下匝比和阻抗比的关系
至于相位,牛合格的前提下初级反接,牛不合格的话次级按18楼图纸接
18楼一早就给出了解决方案,楼主还在自己的思路里面出不来,反而搞得自己思路混乱,看着确实着急,多说了几句如不中听请海涵

34

主题

1

好友

51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在线

Rank: 5Rank: 5

UID
30104
帖子
654
精华
0
经验
514 点
金钱
468 ¥
注册时间
2007-11-8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7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夜玫瑰falling 于 2025-10-17 15:03 编辑
cqnice 发表于 2025-10-17 13:07
其实楼主把18楼和51楼的几张图纸认真看懂,这个帖子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看不懂,真的建议重新学习下匝比和 ...


中听啊,不但欢迎这种意见,还感谢兄台能提这种意见。

18楼的兄台,以及中山阿惕兄台的意见,我一直是虚心请教和接纳的,还专程感谢了他们的耐心指教的。我在49楼也说过了,不定某天就按他的建议调整接线。

但对兄台关于“牛合格就可以初级反接”这个观点保持意见,前面也讲过,请教过多位有丰富经验的制作厂商,均表示实测中E牛初级反接时分布电容会明显增大(包括贵价进口牛),影响声音表现;且我实际的测试试听也是如此。

我于49楼的接线在机器外面的接线端子上看的话,8欧的接线有点区别。但机器内部是对负反馈及连线进行了相应调换的,实际上16欧音箱连接的仍然是输出牛的0与16欧绕组、8欧音箱连接的是0~8欧绕组;输出牛的16欧接地、0端接负反馈。

不过我水平很菜,可能这个接线仍然有不妥;画个草图如下,请兄及各位前辈继续指正:

微信图片_20251017135057.jpg

再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不需要用到的所谓4欧端子的的内容,已经纠正了。

本来是用来说明:如果简单粗暴的将次级抽头反接的话,8欧就无法与机器接线端子相对应了。
当时我的意思是:若将8与16欧抽头连接喇叭,肯定不能实现匹配8欧负载的输出;为了突出这个区别我用这个绕组的铜阻相当于8欧绕组的一半,而不准确的通过阻抗与匝数比推算出这个接法最多相当于4欧--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我于前述楼层接受了大家的批评并纠正了。


而我关注的不是4欧与直流铜阻,而是16欧绕组的相位。顺便希望8欧绕组在对应机器接线端子情况下也用回来。于是我发帖请教大家简单粗暴的反接初级是否可行。然后就有了18楼及阿惕两位兄台的宝贵意见。如果没记错,他们同样不建议初级反接,而主张在次级调整接线。

说到初级、次级的匝数与阻抗比,记得有个公式,二十多年前绕制变压器时学习过,印象中是:
初级阻抗/次级负载阻抗=(初级匝数/次级匝数)的平方;
当然严格而言还要加上初级、次级各自的直流铜阻;然后如果次级绕组与负载阻抗不匹配的话,会投射到初级,影响初级阻抗等相关参数,从而影响性能。

由于我也说明了多次,帖子的目的是通过反接某个绕组,或调整接线在不影响分布电容等参数情况下实现相位的一致,所以我没有上心去想去提这个直流铜阻与匝数比的关系。
如果细看我前面的帖子,就会发觉我上述的内容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1 13:14 , Processed in 0.55484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