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16
- 在线时间
- 5177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7-10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大道无极,说者愚,言者钝,但求己悟

- UID
- 184992
- 帖子
- 407
- 精华
- 0
- 经验
- 416 点
- 金钱
- 393 ¥
- 注册时间
- 2010-3-25
|
一般只有功率放大器才计较甲类、乙类。像功放电路的输入级(差分电路),中间的电压放大级因为功率很小,
不牵扯到效率问题,通常按甲类看待。
1)甲类:通常为单管电路,静态电流比较大,输出功率比较小,效率很低,只在音频小功率情况时使用。
2)乙类;静态电流很小,效率很高,只在信号半个周期内运作,因此需要双管(即:推挽)才能完成整个周期,
这种电路效率高,失真低(优于甲类),输出功率大,所以应用最为广泛,作为推挽输出形式,已经可以很完美
的完成信号放大了。是高性能功放的主要电路形式。
3)丙类:无静态电流,运作周期小于180度,效率比乙类还高,通常用于高频功率放大。或者已调波高频功率放大。
4)丁类:(D类),略。
附:现在一些推挽电路也设计成所谓甲类,那就是:蜂蜜加白糖。
我倒是赞成:将静态电流略调高一些,小信号失真会明显改善,在大的话,意义真的不大了。
在实际设计中如果可以用小的静态电流就满足,那是最好的,毕竟现在倡导低碳。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还是网上复制的?
1,甲类又称A类,是指放大电路在整个信号整个周期都在一个有源器件内完成放大。优点是由于在整个周期都导通,所以没有交越失真。缺点是效率低,大功率下成本高。
2,乙类又称B类,是指电路在无信号时处于截止状态,有信号时用2个有源器件分别完成正负半周放大后合成完整输出信号。由于在无信号是管子没有偏置而截止,故效率比甲类高,但是会有由于半导体的开关阀区的非线性失真所造成的交越失真。可通过各种补偿和修正电路进行减少这种失真,包括负反馈技术的应用。
3,甲乙类又称AB类,是现在模拟放大器最多使用的一种方式。在无信号时有小偏置电流使有源器件导通,放大信号时和乙类一样由2个有源器件分别放大半周后合成完整信号输出。其目的是减少乙类电路的交越失真和甲类电路的效率问题。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其造成的失真比乙类电路更难消除,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很多,大家自行印证。
4,D类是一种用调谐开关模式放大信号的方式,由于工作在开关状态,故效率高。现在好的方案音质也很不错了。大家可以尝试
5,其它还有舞台音响使用的H类等等,由于不常见于普通音频放大器中,不说了。
再一次说明,网上说的都是害人不用偿命的,如果喜欢学习的朋友还是找教科书印证一下比较靠谱,包括我说的话,因为很多时候记忆不一定可靠,表达也不一定准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