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主题

14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胆石一家本无争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062
帖子
12050
精华
7
经验
12744 点
金钱
11651 ¥
注册时间
2008-5-2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5-1-14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tommy789 发表于 2014-12-22 15:11
一个字:差

请从技术层面说明为什么 差?

159

主题

14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胆石一家本无争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062
帖子
12050
精华
7
经验
12744 点
金钱
11651 ¥
注册时间
2008-5-2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5-1-14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浮沉 发表于 2015-1-14 11:01
末级电流调到105MA,声音很好,要是两并更好,难度有,不是太难,和你的那个图相比难度差不多,但稳定性好 ...

为什么两并更好? 如果输出电流足够, 这不是理由? 我也在单一组输出管的线路听过远比两并更好的机器!

14

主题

4

好友

1464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玩转声音

Rank: 6Rank: 6

UID
213219
帖子
2358
精华
0
经验
1464 点
金钱
1442 ¥
注册时间
2010-6-21
发表于 2015-1-14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18的推动管有问题,A970/C2240不适合做推动管,按图中取值应用A1930/C5171或MJE15030/15031系列。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收起 理由
红山老猫 + 2 对, 这就是我说的风险大

查看全部评分

6

主题

0

好友

25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662504
帖子
232
精华
0
经验
254 点
金钱
223 ¥
注册时间
2014-2-11
发表于 2015-1-14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说这几个管子的选型实在是太随意了。

73

主题

2

好友

126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775538
帖子
386
精华
0
经验
126 点
金钱
49 ¥
注册时间
2014-12-12
发表于 2015-1-14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5-1-14 13:54
为什么两并更好? 如果输出电流足够, 这不是理由? 我也在单一组输出管的线路听过远比两并更好的机器!

可能是我的音箱不好吧,并管和不并管听感相差很大。至于楼下两位说的推动管问题是我画图时随便找的管子,实际做的时候,小管全是2N5551/2N5401,推动是A940/C2073。

6

主题

1

好友

68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27230
帖子
1108
精华
0
经验
680 点
金钱
653 ¥
注册时间
2009-8-25
发表于 2015-1-14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5-1-14 13:52
请从技术层面说明为什么 差?

#13楼基本说明几点为何此电路差。另外没有中点调节,能弄出来的最后中点大漂移,不差才怪。

159

主题

14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胆石一家本无争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062
帖子
12050
精华
7
经验
12744 点
金钱
11651 ¥
注册时间
2008-5-2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5-1-14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tommy789 发表于 2015-1-14 21:13
#13楼基本说明几点为何此电路差。另外没有中点调节,能弄出来的最后中点大漂移,不差才怪。

您有没有亲自测试过这个结构的线路, 有R8, C1 的设置 ~ 交流讯号回馈 ! 机器如果没有寄生震荡,那这个线路一定安定, 同时绝对没有直流漂移 !如果选管恰当, 其实性能还不错, 当然可以改进的地方已有朋友指出一些了。 中点漂移是因为线路不稳定造成的, 与有没有中点调节毫无关系 ! 不知道 tommy789兄, 以什么为依据,为啥说这个线路中点大漂移 ?

159

主题

14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胆石一家本无争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062
帖子
12050
精华
7
经验
12744 点
金钱
11651 ¥
注册时间
2008-5-2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5-1-14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浮沉 发表于 2014-12-22 17:13
做过1969,不知道电牛电压是多少,看看这个图怎么样?做过的。

您列出的这个图, 是我成长经历过, 完全背在脑子里的经典线路, 在我啃读台湾的“音响技术” 的1980 年代, 这是当年有名的杂志社出版的 SF106 , 的类似设计, 当年的音技(音响技术的简称) 读者必定动手实验的线路。同时大家对整个线路的设计, 每个原件的控制为何? 肯定了如指掌。 这个 架构是没有问题, 只是线路工作点, 我会做不同的选择, 晶体管也肯定不会如此设定 (风险太大了)。 如果大家都走过我走的老路, 肯定对扩音机设计,的认知有很大的进步, 老实说,这样的设计其实已很落伍了,(1985年左右的概念) 只是理论上可行的设计, 现今的扩音机漏洞更少。

159

主题

14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胆石一家本无争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062
帖子
12050
精华
7
经验
12744 点
金钱
11651 ¥
注册时间
2008-5-2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5-1-14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线路输出管用 2SC2922 、 2SA1216 实在是太浪费了, 这好比在一辆性能一般的车子装上性能一流的跑车轮子, 好处根本发挥不出 (注意 电供只有 +/- 35V) 。

如果有懂行的朋友愿意把整个线路的计算, 及处理办法告诉大家, 我给加 20分, 绝不食言

159

主题

14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胆石一家本无争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062
帖子
12050
精华
7
经验
12744 点
金钱
11651 ¥
注册时间
2008-5-2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5-1-14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浮沉 发表于 2015-1-14 11:01
末级电流调到105MA,声音很好,要是两并更好,难度有,不是太难,和你的那个图相比难度差不多,但稳定性好 ...

同样的问题, 请解释为什么两并更好, 为什么稳定性更好?

6

主题

1

好友

68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27230
帖子
1108
精华
0
经验
680 点
金钱
653 ¥
注册时间
2009-8-25
发表于 2015-1-15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5-1-14 23:39
同样的问题, 请解释为什么两并更好, 为什么稳定性更好?

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手册第四版第133页说明:输出管的并联有效降低大讯号失真。。。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收起 理由
红山老猫 + 2 认同!

查看全部评分

6

主题

1

好友

68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27230
帖子
1108
精华
0
经验
680 点
金钱
653 ¥
注册时间
2009-8-25
发表于 2015-1-15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5-1-14 23:37
这种线路输出管用 2SC2922 、 2SA1216 实在是太浪费了, 这好比在一辆性能一般的车子装上性能一流的跑车轮子 ...

差分级以R3=18k决定工作电流,i=35v/18k=1.94ma。电压级工作电流为R6=3.3k x 差分电流(1.94ma)=6.4v  减掉VT5的vbe=0.6v =5.8v 除以 R8=560欧 = 10.35ma。推动级工作电流约为2个大管vbe 除以 R11=220 = 1.2v/220 = 5.45ma。 电路偏置电路电压为 两只1n4148+100欧 乘以 i  = 0.6 +0.6+100*10ma = 2.2v 。 因为推动管+大管开启电压是2个vbe x 2 = 2.4v , 所以这里的偏置电压不够大,不能开启推动级+大管,得要加大R9为起码240欧以上。电路的放大系数为=R14/R8+1 = 30k/1k+1=31倍(偏高)可以改变R14为24k使放大系数为25倍。C1用无极电容或者用2只200u极性反接串联,R14并只大约30~56p左右的mica电容。推动级电流5.45ma过于低(低于电压级),改变R11为100欧可以增大此级电流为12ma。全对称电路的管子配对是关键,得要把hfe 跟vbe配对好上下管。就这样随便说说。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8 收起 理由
红山老猫 + 8 除了差分级,电流不对, 其他分析基本OK!

查看全部评分

6

主题

0

好友

25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662504
帖子
232
精华
0
经验
254 点
金钱
223 ¥
注册时间
2014-2-11
发表于 2015-1-15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tommy789 发表于 2015-1-15 08:05
差分级以R3=18k决定工作电流,i=35v/18k=1.94ma。电压级工作电流为R6=3.3k x 差分电流(1.94ma)=6.4v  减 ...


1、R6的电流只有1.94mA的一半。
2、低频闭环增益基本都看一眼就知道了。
3、此设计的难点在于开环增益的计算,也就是第二级的RC计算,随负载改变。取消米勒补偿空载会自激,但是带载就不会。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8 收起 理由
红山老猫 + 8 虽然几点。。 但都对!

查看全部评分

165

主题

19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3895
帖子
12061
精华
0
经验
11348 点
金钱
10942 ¥
注册时间
2005-4-12
发表于 2015-1-15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山老猫 发表于 2015-1-14 23:37
这种线路输出管用 2SC2922 、 2SA1216 实在是太浪费了, 这好比在一辆性能一般的车子装上性能一流的跑车轮子 ...

这种架构成品机N多,完全无问题,选值亦算合理,计算如下图,末级管已有很大余量,不计算了


1111.jpg

6

主题

1

好友

68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27230
帖子
1108
精华
0
经验
680 点
金钱
653 ¥
注册时间
2009-8-25
发表于 2015-1-15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嗯,红山老猫说得对,我是太大意太随便,没把差分电流除一半。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收起 理由
红山老猫 + 2 这个态度, 我加2分!

查看全部评分

6

主题

0

好友

25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662504
帖子
232
精华
0
经验
254 点
金钱
223 ¥
注册时间
2014-2-11
发表于 2015-1-15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jingship 发表于 2015-1-15 10:09
这种架构成品机N多,完全无问题,选值亦算合理,计算如下图,末级管已有很大余量,不计算了


别的先不谈,就凭推动管的Ft不到末级管的1/10,我就有理由认为这个选型不合理。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 收起 理由
红山老猫 + 5 对! 小日在制作推动管 很有办法

查看全部评分

159

主题

14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胆石一家本无争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062
帖子
12050
精华
7
经验
12744 点
金钱
11651 ¥
注册时间
2008-5-2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5-1-15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大家可以和气的一齐讨论, 一齐进步, 多好! 现在, 这个线路没有问题, 能在8欧姆负载工作了

为什么我们不鼓励大家, 提出改善这个线路的建议!  我定个游戏规则, 允许增加一个晶体管及多两对输出管(就是三对), 但要把2欧姆负载推好, 大家会会对这个线路做怎样的修正? 那些原件数值需要改动?

说得好的, 再加分

165

主题

19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3895
帖子
12061
精华
0
经验
11348 点
金钱
10942 ¥
注册时间
2005-4-12
发表于 2015-1-15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504269122 发表于 2015-1-15 10:45
别的先不谈,就凭推动管的Ft不到末级管的1/10,我就有理由认为这个选型不合理。

似乎有资料讲末级管FT要大于推动管10倍,反过来我还末听讲过,不过,我认为这是观点与角度问题,无所谓

165

主题

19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3895
帖子
12061
精华
0
经验
11348 点
金钱
10942 ¥
注册时间
2005-4-12
发表于 2015-1-15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tommy789 发表于 2015-1-15 07:21
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手册第四版第133页说明:输出管的并联有效降低大讯号失真。。。

但这台功放用8欧的,是否并联影响不大

6

主题

0

好友

25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662504
帖子
232
精华
0
经验
254 点
金钱
223 ¥
注册时间
2014-2-11
发表于 2015-1-15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jingship 发表于 2015-1-15 13:14
似乎有资料讲末级管FT要大于推动管10倍,反过来我还末听讲过,不过,我认为这是观点与角度问题,无所谓

如果真有资料如此描述我到真觉得这个是误人子弟了。
首先,推动只是相对概念,谁推谁?差分级推放大级,放大推推动级,推动级推末级。一级推一级,按这个理论到差分级连MHZ都上不了了,还谈什么交流放大。越靠近负载端FT越低,越靠近输入端FT越高,这才是正常的合理的设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9 17:24 , Processed in 0.19011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