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心得] 美妙的全对称,打败单边差分

[复制链接] 查看: 33914|回复: 86

6

主题

4

好友

3469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17615
帖子
3466
精华
0
经验
3469 点
金钱
3446 ¥
注册时间
2016-7-26
发表于 2017-7-17 21:34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yygbs 发表于 2017-7-16 22:34
左右手不是完全对称不也是活得很正常吗?

是的,您说得很有趣。如果人的左右手完全对称,那就非常好了。往往右手比较灵巧,左手比较沉稳。

159

主题

14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胆石一家本无争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062
帖子
12050
精华
7
经验
12744 点
金钱
11651 ¥
注册时间
2008-5-2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7-7-25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山老猫 于 2017-7-25 22:00 编辑

我本来看到这个标题就想讲, 但是看看后续的, 作者并没有提出真正有说服力的论据, 我就算了。

我们翻开扩音机后级功放设计历史, 当然, 无法否认的, 当年的 Daniel Meyer 设计的虎王后级在那个时代是有其短板, 主要就是他运用了Common Colloector (共C极)输出线路, 电路的高频截止就成为 Ft/电流放大倍数, 现今的输出晶体管制作不是问题, 高频截止频率都很高, 可以接受的, (例如柏林之声 933)70年代末期, 晶体管制造的大厂,著名的 MJ802/ MJ 4502 高频截止实测只有可怜的 1~ 2MHz, 一旦除于电流放大倍数, 放大器的性能真捉襟见肘。 相移呢, 更严重, 所以当年的虎王除了功率超大, 性能其实有限。 除了性能, 虎王令人最害怕的莫过于其烧功率管及喇叭的严重问题, 反观,单边没有全对称结构的万能老虎反而在信赖度, 比全对称的虎王优秀得多。 出事的机会大大少于输出大的虎王,少事故,一部优秀的扩音机, 可靠性是不二考量, 否则, 烧了机器, 烧了喇叭,什么心情乐趣都没了!几年以后,踏入80年代。。。。

几年后, 踏入80年代, 来了一位在美国加州执教的 Marshall Leach 教授, 他的 Low TIM (低瞬态失真)70W 功放(及后来的 Double Barrel 双快枪)是真正实现了全对称结构的梦想, 对后世扩音机设计者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名人, 他的这部 Low TIM 70W 愚见是比国内盛行的 1969 甲类更有突破性成就的创举, 不知为何, 没有在国内出现过, 当年台湾音响技术月刊的读者动手制作的不知有多少, 香港也有商人出了套件, 加上 HiFi 界名人推捧,当然是广受受欢迎, 流行的程度更是厉害。  不消说,你购买下一套香港套件,制作起来已有相当实力, 不闹着玩的,这都是全对称结构在 Hifi 界萌芽的良好例子, 几年前, 我在外地网页看到美国老外推荐的“初入门着, 应当必装的扩音机”, Leach 教授的这部 Low TIM 70 W 就赫然出现在我眼前。 几十年后, 人家还记着这个线路(的性能), 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159

主题

14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胆石一家本无争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062
帖子
12050
精华
7
经验
12744 点
金钱
11651 ¥
注册时间
2008-5-2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7-7-25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几乎同一个时间, Daniel Meyer 发布 Tiger Saurus ~ 虎王的同时, 日本人金田名彦, 已同时发布了一个他独创的概念, 机器输入用 2SK30GR 差分, 交联到电压放大级差分就接推动管,输出管输出的线路, 当年香港人说制作成功, 全部是大炮, 因为 2SK30 GR 在50V 电供的状况根本是无法稳定的工作的, 当年还没有 ONKYO 的伺服线路, 叠串放大法也还没有在晶体机上出现, 而在哪个年代, 最先进的线路当推 JBL 的SA600 功放, 这些技术尚未出现, 当年的大概率机器, 首数 Phase Linear 的 400 型, 功放, 此机是著名的烧鸡, 烧喇叭大王。 可靠性差还不要紧, 声音更是欠佳,不提也罢。

金田的这个 原设计,的确是有斤两的点子, 在 Onkyo 把 超级伺服运用在后级功放后, 解决了 OCL 机因不稳定而导致中点漂移的问题彻底解决, 再加上大家的努力, 把叠串线路运用在 FET上, 使其D脚工作在15V 以下, 这才彻底贯彻了金田的理念, 也就是大家熟悉的 高文架构线路, 而真正的创始者,却是日本的金田明彦先生

159

主题

14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胆石一家本无争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062
帖子
12050
精华
7
经验
12744 点
金钱
11651 ¥
注册时间
2008-5-2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7-7-25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山老猫 于 2017-7-25 23:50 编辑

金田机虽然不是全对称动作, 听起来毫无问题, 是可以臻至非常高水平的设计 (否则 高文,早年的设计师也不会对这个架构垂青), 反观全对称架构虽然没有什么严重的疏失, 万一差分及电压放大级的电流稍处理不当, 就会出现低频浮脚的现象, 这也是全对称结构未必是非全对称结构更好的一个明证,其实在国内的名人“设计”出的全对称结构放大器, 非但没有新意, 其实也不见得高明{虽然他们不惜工本, 很舍得下重料,但他们误会了, 以为出钱重于脑子设计能力好} 重料绝对不是一部“才子级”的机器。 LZ 误以为全对称结构必定胜于费全对称架构的理念,完全不对!

6

主题

4

好友

3469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17615
帖子
3466
精华
0
经验
3469 点
金钱
3446 ¥
注册时间
2016-7-26
发表于 2017-7-26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长的文章看不懂。

15

主题

0

好友

46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29925
帖子
431
精华
0
经验
465 点
金钱
420 ¥
注册时间
2009-9-6
发表于 2017-7-26 12:09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量子卫星够他们学二十年的

44

主题

4

好友

156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注重品质 服务客户

Rank: 6Rank: 6

UID
526671
帖子
1798
精华
0
经验
1560 点
金钱
1476 ¥
注册时间
2012-9-8
发表于 2017-7-26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对称结构在大动态范围,大电流输出时的优越性比非全对称结构更加明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8 12:00 , Processed in 0.159312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