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319
- 在线时间
- 4529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2-8-23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8
  
- UID
- 150
- 帖子
- 4216
- 精华
- 8
- 经验
- 4319 点
- 金钱
- 2400 ¥
- 注册时间
- 2004-3-25
|
依鄙人浅见和主观臆想,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首先浅要分析一下这种经典传统的球顶振膜高音。
结构就不用鄙人多嘴了,主要组成部分,无非就是磁体(磁体,T铁总成)、音圈加振膜、振膜定位盖板(面板总成),寥寥数个。
球顶高音的功率往往很小,不能承受很高的功率,其一是音圈质量要尽量低、音圈线径不能用得很大,与外界的唯一连接--振膜的厚度非常低,热传导性能非常差。其二是音圈的最高温度不能非常高,这种“低温”热源的热辐射效果也非常差,辐射导热能力微弱。这样一来,实质上音圈的主要散热只剩下最后一个途径,对流导热--依靠音圈与磁体之间的空气,将热量传递到磁体上散去。
除此之外,似乎只有另辟蹊径,添加液磁一法了。将空气对流换成液磁对流,增强音圈至磁体的导热能力。
大家去看看比较经典的最好是自己熟知的单元型号, hi-vi 也好,morel也好,vifa也好,seas也罢,注意一下音圈大小质量和额定功率,对比看看。如果对单元不熟悉仅靠不同厂家参数对比,可能会有点头大。所以最好尽量参看用自己使用过的熟悉的型号。不必在绝对功率上较真,重要的是单元间的相对比较。
但凡问鼎百W级的高音球顶(标称rated功率),似乎无一不是注有液磁的。事实上很多烧友可能已有亲身体验的经验了---功率指标抢眼的单元往往也是液磁添加量较大的单元。而添加液磁与否,液磁量的多寡,除了提高单元承受功率,也会直接影响到单元的瞬态等指标裂化。这里我们不管这个,回头来看承受功率。
不知道您发现另类的家伙了没?scan 9x00之一,9900。这个家伙,高达225W的rated功率(2阶滤波2.8k滚降)。当然各厂家采用滤波阶数不同滚降频点不同计算,标称功率的计算是不同的,但相对差别只会在一定程度范围内不会差异巨大。况且老外的作风严谨如何先不谈,鄙人自己是9900的用家,虽然没有足够的条件和手段做严谨测试给出量化数据,但就长期的测试和使用体会来讲,这只单元在承受功率上与其它诸多球顶来比绝对是变态级的。而更可怕的是这只球顶竟然是非液磁的。
回头来看这只同样是传统球顶结构的单元,一样是磁体振膜音圈加面板,连液磁都没有,唯一重点是这个系列单元采用了气垫式密闭后腔。同样是非液磁单元凭什么它的承受功率就能如此变态?低f0、低失真很大程度跟这个密闭气垫腔有关系,难道功率承受能力也是密闭空气腔的功劳?难道密闭空气腔比开放空气腔能更快导热?显然不可能。
说到这里,明眼的兄弟可能已经悟到最后的论点了。
它密闭内腔里很可能并非空气!
不同的气体,导热性能相差是很悬殊。随便找两种常见气体,氦和氢的导热系数就比空气大6~7倍。
如果9900充入的不是空气,而是另一种高导热系数的气体,那9700、9500、9300呢?呵呵,期待各位一同查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