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20
- 在线时间
- 3389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11-8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3514
- 帖子
- 906
- 精华
- 0
- 经验
- 920 点
- 金钱
- 855 ¥
- 注册时间
- 2005-3-19
|
本帖最后由 tans 于 2013-6-30 06:16 编辑
vicever 发表于 2013-6-30 03:52 
这个是晶体管的物理特性,愿意深究可以读一点大学3,4或者研究生1-2年模拟电路的书,上面有关放大器非线性 ...
该知道晶体管有最佳工作区域,偏离最佳工作区域的时候,都不是最佳设计。在达到最佳工作区域的情况下,当然要将损耗控制在一定范围下。这是实践得出的常识,是工程设计的必然。这种说法是很客观的,貌似和什么“绝对”没关系吧?这个评价有点莫名其妙。
楼主为了使用方便无可厚非。但作为技术讨论,纯粹做耳机放大,需要5倍以上的静态电流吗?
做过电路的基本知道,电源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流加大到一定程度就对音质没有改善了,这时候需要提高电源电压,这就是因为晶体管的工作特性。所以我建议楼主提高电源电压来做电路。一是功率可以提升,二是音质才有提升空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HOOD1969电路,12V电压,400mA电流,8欧姆负载计算可得1.28W输出功率(这已经放了裕量的)。如果电流增加到700mA,按照电流公式计算,输出功率是0.7*0.7*8=3.92W;但实际上8欧姆负载的实际输出被电源电压限制,按照电压公式计算,(6-2)*(6-2)/(8*2)=1W(2V是暂定的晶体管压降)。也就是说,实际8欧姆负载输出的有效功率也就1W。
至于为什么过偏置也有失真,自己查资料吧。提醒一下,这里说的不只是电路计算的放大曲线失真,而且还有声音失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