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0
- 在线时间
- 587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7-23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361410
- 帖子
- 1555
- 精华
- 0
- 经验
- 80 点
- 金钱
- 103 ¥
- 注册时间
- 2011-7-6
|
在喇叭设计中,有2个重要参数,一个是弹性模量也叫“顺性” (弹簧定心支片+纸盆扼环),其中弹性模量最好的是铝镁金属;另外一个是(音圈+纸盆)的重量, 这两者对喇叭的固有频率和发声频带宽关系重大。
以前的动圈式喇叭,采用的是“短音圈”设计,即音圈长度比导磁板厚度相当或略小(大约是导磁板厚度的0.8-1.1),这样,在纸盆运动幅度较小时,音圈全部在磁隙内,因而电-声转换效率较高。其缺点是:纸盆运动幅度较大时,音圈就有一部分离开有效磁场,这时的电-声效率就也低下来。也就是说,在音量不太大时,效率很高,失真不大;遇到大动态的“爆发音”时,就不能成正比例地发出大声来,这时他的“幅度失真”就较大。不过这些喇叭额定功率多数不大,音圈也就基本上在不大的运动范围内(大约1-2MM运动量),幅度失真也并不大(2%-10%)。
现代喇叭(指低音喇叭)是追求低失真(1%-5%)但效率很低。它们采用“长音圈”设计,音圈长度要比导磁板厚度大很多(导磁板宽度的2-3倍)。运动时,只有部分音圈处在磁场内,大部分不在有效磁场内,因而总的电-声效率较低。不过在很大幅度运动情况下(最大时音圈可以达到4-8MM的运动量),都可保证音圈有一部分是处于有效磁场内,因而效率不大变,“幅度失真”就较小,并能适应大功率输入。
一般早期喇叭(“短音圈”设计)的灵敏度(发声效率)可能达到92-103dB/W.M(大约相当于电-声转换效率2%-4%)。现代喇叭(“长音圈”设计)的灵敏度多数只能达到80-86dB/W.M(电-声转换效率1%以下),只有少量可达90dB/W.M。以灵敏度相差12db算,意味着要发出同样大的声音,现代喇叭需要的输入功率是传统老喇叭的4倍。有的早期喇叭灵敏度更高,比如号筒喇叭(俗称高音喇叭,指的是它的灵敏度很高)可以达到125dB/W.M,电-声转换效率有的能达到20%)。
早期喇叭是用大口径小行程驱动一定量体积空气发声,故而只有很大口径的低音才会好,低频要做到50HZ就要有10-12寸口径。现代喇叭设计理念认为,小口径喇叭可以借助大冲程来等效驱动同样体积空气运动,达到发出低音的目的,故而8寸的就可以设计到50HZ。更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设计(少用材料):4-5寸喇叭也可以设计到低频至50HZ的,6寸的就设计达到35HZ的,不过这样一来它的行程就要设计得更长了,发声效率也更低,也有一些所谓的3寸喇叭号称全频的,不过它的低频数据就就不好说了!也有一些‘电声疯子’真的可以把6寸喇叭的高频给玩到10K以上的平直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