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93
- 在线时间
- 137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3-9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13556
- 帖子
- 241
- 精华
- 0
- 经验
- 193 点
- 金钱
- 124 ¥
- 注册时间
- 2006-10-18
|

楼主 |
发表于 2012-6-13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AO1KAO 于 2012-6-13 02:21 编辑
再谈谈6120的用户手册吧
如果说数据手册的内容是标榜完自己IC性能参数后 告诉你使用中该注意哪些事情 那么用户手册基本是贴心的手把手叫你如何去做了
用户手册中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无非是 PCB布线和元件列表了
在手册的 18 19页 给出了参考布线图 其中很多元件焊盘空着是为了方便不同电路电路形式测试用的 比如正向放大 反向放大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去掉部分焊盘 最傻瓜的做法就是直接抄板吧
其实从上面这个布线图可以看出许多东西 挑两条有特色的说下:
1、从布线风格上来说 典型的大面积接地和微带式走线 为什么在背面挖去了俩块敷铜 重点中的重点
2、双面板 从布局上来说 还没有做到参数手册中提到的元件与引脚之间最短距离 比如C3 C4 所有的元件都排布在同一面 (不仅仅是保持地平面的完整 )为什么不将元件排布在PCB 的两面 这也是重点所在
对于这个布线方案 个人不满意的地方如下
1、在数据手册中已经提到6120为了提高声道分离度 有俩个独立的单元组成 提供了分开的供电引脚 需要的时候可以关闭其中的一个单元 悲催的是这个板子两单元共用一个电源
2、C3 C4 距离芯片引脚太远 C7 C8距离芯片引脚太远 去掉用不到的元件焊盘 元件布局还需要调整 总之一个原则 元件距离IC能多近就多近
用户手册的最后一页 给出了元件列表
内容详尽到厂牌 型号 封装 精度 材质 列表中的元件替换要求就是性能更好 电容无非是ESR ESL 耐压 电阻无非是精度 温飘 功率
唯一没有列出的就是PCB材质和敷铜厚度 而这个也是重点中的重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