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0

主题

2

好友

64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481328
帖子
516
精华
0
经验
642 点
金钱
515 ¥
注册时间
2012-3-16
发表于 2012-11-22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一篇古文,请尝试看看能否点阅,现今H类(1978年)丶T类也发表有一段时间了。

文章转载自台湾)音响技术第21期SEP. 1977 A. B. C. D. G 类放大的比较/丁琳

36

主题

18

好友

2786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6680
帖子
6473
精华
0
经验
2786 点
金钱
1620 ¥
注册时间
2008-10-2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2-11-22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大白话说一下
为什么要甲类呢,这还得从管子的工作状态说起,管子有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乙类是基极与发射极没有偏置电压,甲乙类是基极与发射极有个小偏置,管子处于微导通状态,管子静态电流在几十毫安,这里就出现一个衔接问题,大家知道甲乙类,当输入信号幅度达到一定时,上臂管导通,下臂管出现了截止状态,当负信号来到,管子基极与发射极电压逐渐上升,由于要达到0.6管子才由截止转入放大区,这样就在上臂管与下臂管交接处出现一个‘延时’这就是交越失真或叫开关失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音乐信号放大过程中就得让上臂和下臂管子始终处于导通状态【不能退入截止区】,这样甲类就来了
甲类又分单端甲,和推挽甲
单端甲顾名思义只有一臂是动的,另一臂是死的,现实电路中不动的一臂要么是大电阻,要么是用管子做的大恒流源,当然管子做的恒流源应该有一定温补效果,以确保末级电流和中点稳定,当正信号来时上臂管导通加剧,上臂电流大于下臂恒流源电流,此时中点成正,正信号由上臂,喇叭到地,当负信号来时,上臂管导通变弱,此时上臂管子电流小于下臂恒流源电流,此时中点成负,负信号由地,喇叭,恒流源到负电源
推挽甲顾名思义,上下臂都是动的,正信号来时上臂管导通加强,下臂管导通变弱输出为正,反之亦然,,这里可以看出推挽甲比单端甲有更大的摆幅,这也就意味着效率要比单端甲高一些,输出也大一些,,当然了单端甲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看得出推挽甲上下臂同时相对作用,这样就多了一个线性原件,又因NPN与PNP线性不能保持完全一致,所以单端甲一直是至真至纯的代言,,这里不得不提管子的静态功耗,以常见C3280为例,一般来说在保障正常和稳定前提下,甲类状态下单管静态功耗控制在22~28W之间最好,所以这就出现一个黄金段,一般电压取28~35,单管电流在8百多毫安~1安,在这段电压内既能保证管子的静态功耗不太大,又能保证管子始终处于线性区,此状态下单管理想状态仅能达到20W以内,要想增加功率唯一出路就得并管,但管子并不是并多就好,好比一对管是点对点,多一对界限就模糊一些,精准度又差了一些,,又是大功率又是高频率,又是高放大倍数这样的管子还没有,,耐压越高电流越大放大倍数就越低,频率也越低
甲机的好处是内阻低,因为喇叭并不是纯阻状态,喇叭在震动时音圈切割T铁就会感应出电动势,这个与输出相叠加,再由负反馈返到前端,音色就变坏了,要想不为所动,就要靠输出端大的静态电流和低内阻抵消掉喇叭的感应电动势,这就是阻尼系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11 04:09 , Processed in 0.593853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