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主题

3

好友

157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64840
帖子
2255
精华
0
经验
1570 点
金钱
1488 ¥
注册时间
2010-1-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怪的!肖特基管的P-N结电压要低很多。此处一般是按普通二极管结电压0.65V来设计的。若你上肖特基管肯定不 ...
hzr917064 发表于 2011-10-2 17:44


可能我看错了是MUR100,与1N4007差不多样子。

112

主题

11

好友

5531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高级清洁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079
帖子
7408
精华
4
经验
5531 点
金钱
3880 ¥
注册时间
2005-4-27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花甲前辈

发表于 2011-10-2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试着上它看看吧,只要其结电压在0.6V左右就行。

90

主题

3

好友

157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64840
帖子
2255
精华
0
经验
1570 点
金钱
1488 ¥
注册时间
2010-1-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R32一端接地,另一头接二极管,二极管的另一头接-12V,这不是“三者 ...
hzr917064 发表于 2011-10-2 16:12

报告版主:左声道换了MUR110后,二极管端电压为980mv;右声道换了1N4148后,二极管端电压为1.13v,输出场管已经有温度了。

1

主题

0

好友

21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11115
帖子
233
精华
0
经验
214 点
金钱
224 ¥
注册时间
2010-6-14
发表于 2011-10-2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篇 期待结果

112

主题

11

好友

5531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高级清洁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079
帖子
7408
精华
4
经验
5531 点
金钱
3880 ¥
注册时间
2005-4-27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花甲前辈

发表于 2011-10-2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zr917064 于 2011-10-2 19:23 编辑
报告版主:左声道换了MUR110后,二极管端电压为980mv;右声道换了1N4148后,二极管端电压为1.13v,输出场 ...
shzln 发表于 2011-10-2 19:01

你这图纸中R32取值15K,电源电压只+/-12V,流过那二极管的电流仅0.8mA,忒小了些。你可把R32换用个5K左右的,这样你测得的1.13V还可提升一点。二极管电流大些,箝位值会更稳定,这样Q4Q5恒流源管的恒流值也会更恒定一些的。
   看来你胜利在望。祝贺你!

90

主题

3

好友

157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64840
帖子
2255
精华
0
经验
1570 点
金钱
1488 ¥
注册时间
2010-1-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图纸中R32取值15K,电源电压只+/-12V,流过那二极管的电流仅0.8mA,忒小了些。你可把R32换用个5K左右 ...
hzr917064 发表于 2011-10-2 19:21



    谢谢版主的指点,最后在问一句:末级输出场管的工作电流调整多少为宜?
有同样电路耳放为100-140mA,我这是解码器是否不宜调大?目前为30mA左右。

112

主题

11

好友

5531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高级清洁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079
帖子
7408
精华
4
经验
5531 点
金钱
3880 ¥
注册时间
2005-4-27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花甲前辈

发表于 2011-10-2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机子是台解码器,输出的信号肯定是送功放来用。从你机子电路板照片看,末级输出管散热器也不大。电流调大了,散热器不够大的话,温度飙起来够你喝一壶的。建议你按末级输出场管散热器的实际温度来调定工作电流,适可而止吧!温度到了就行了。温度太高了等于机子内塞进了一个火炉。DAC部分工作的稳定性也不能不考虑吧?!那些晶振对环境温度都有要求的。收之东篱,失之桑榆,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啊!

5

主题

0

好友

59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61168
帖子
615
精华
0
经验
596 点
金钱
594 ¥
注册时间
2010-1-4
发表于 2011-10-2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日子 于 2011-10-2 20:54 编辑

回复 47# hzr917064


    请教版主, 如何计算Q3的电流值和 恒流源Q5的作用.

90

主题

3

好友

157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64840
帖子
2255
精华
0
经验
1570 点
金钱
1488 ¥
注册时间
2010-1-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机子是台解码器,输出的信号肯定是送功放来用。从你机子电路板照片看,末级输出管散热器也不大。电流调 ...
hzr917064 发表于 2011-10-2 20:24


再次感谢版主的指点,我遵从你的意思微调一下就好。

112

主题

11

好友

5531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高级清洁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079
帖子
7408
精华
4
经验
5531 点
金钱
3880 ¥
注册时间
2005-4-27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花甲前辈

发表于 2011-10-2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hzr917064


    请教版主, 如何计算Q3的电流值和 恒流源Q5的作用.
好日子 发表于 2011-10-2 20:51

Q5是Q3的恒流源负载,其基极箝位在1.2V,
Q5的恒流值=R33的电流=(1.2-0.6)÷47Ω=0.0128A=12.8mA,这也就是电压放大管Q3的电流值。
R26上的压降=0.0128A×100Ω=1.3V,Q3的e极电位就确定了。
调节R19,前置差分管D6-A的D极电压(也就是Q3管基极电压)会有改变。这也就改变了Q3的导通与管压降,Q3和Q5的C极电位,以及输出中点的电位都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该机输出中点调零的机制。

5

主题

0

好友

59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61168
帖子
615
精华
0
经验
596 点
金钱
594 ¥
注册时间
2010-1-4
发表于 2011-10-2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版主的详尽分析, 比查书明白多了

90

主题

3

好友

157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64840
帖子
2255
精华
0
经验
1570 点
金钱
1488 ¥
注册时间
2010-1-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图纸中R32取值15K,电源电压只+/-12V,流过那二极管的电流仅0.8mA,忒小了些。你可把R32换用个5K左右 ...
hzr917064 发表于 2011-10-2 19:21


今天找到几只6.8K的电阻,准备换下R32的15K电阻试试。
头像被屏蔽

11

主题

0

好友

1303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35314
帖子
4378
精华
0
经验
1303 点
金钱
1249 ¥
注册时间
2008-2-9
发表于 2011-10-3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0

主题

3

好友

157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64840
帖子
2255
精华
0
经验
1570 点
金钱
1488 ¥
注册时间
2010-1-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zln 于 2011-10-4 13:13 编辑
你这机子是台解码器,输出的信号肯定是送功放来用。从你机子电路板照片看,末级输出管散热器也不大。电流调 ...
hzr917064 发表于 2011-10-2 20:24


报告版主:R32换了6.8K电阻后,二极管对端电压升至1.2伏。
调整R35微调输出场管漏极33欧电阻端电压为2伏,这样左声道末级输出工作电流为60mA(2V÷33R)。

1110011401c88fa80571213963.jpg
现在是右侧声道末端输出场管漏极33欧电阻端电压时0.65伏,工作电流为20mA,相应微调不受调。请教应调整那些?
1110011401c88fa80571213963.jpg

112

主题

11

好友

5531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高级清洁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079
帖子
7408
精华
4
经验
5531 点
金钱
3880 ¥
注册时间
2005-4-27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花甲前辈

发表于 2011-10-3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zr917064 于 2011-10-3 12:58 编辑

“右侧声道末端输出33欧电阻端电压时0.65伏,工作电流为20mA,相应微调不受调”?
       ——微调不受调?是20mA往上再调不上去了吧?

      Q14是末级输出的偏置调整管,其基极的R52、R57的分压决定了其导通程度或曰内阻,电压放大管Q13的电流流经Q14与R52、R57并联网络,产生的电压降就是提供给输出管Q15Q16的偏置电压。可调电阻R54是Q14的下偏电阻。其阻值越小,分压就越小,Q14导通越浅,其内阻就越大,Q13的电流流经Q14与R52、R57并联网络产生的电压降就越大,末级管静态电流就越大。你现在把R57调小到头了,Q14已截止(这Q14与R52、R57并联网络的电阻值就是R52的阻值了)。末级电流还嫌小。你两边声道的电路元件的数值是一样的。现在右声道的末级电流相差太大,可能是右声道末级管的开启电压要大些的缘故。要把电流提起来,必须加大偏置,而末级偏置是由Q14与R52、R57并联网络决定的。放大级的电流已有约13mA了,不宜再大,你也只能增大R52的阻值了。具体可如下操作:
    1. 先把R57可调置于中间部位,
    2. 逐级(从3.3k往上,渐次取3.9k、4.7k、5.6k)换大R52,直到末级管e极电阻33欧上压降可增大至接近2V,
    3. 微调R57至末级电流与左声道那边一样。

90

主题

3

好友

157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64840
帖子
2255
精华
0
经验
1570 点
金钱
1488 ¥
注册时间
2010-1-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右侧声道末端输出33欧电阻端电压时0.65伏,工作电流为20mA,相应微调不受调”?
       ——微调不受调? ...
hzr917064 发表于 2011-10-3 12:51


谢谢版主的提示,“既有原理又有实际”在下按此做调整、完善输出工作电流。

90

主题

3

好友

157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64840
帖子
2255
精华
0
经验
1570 点
金钱
1488 ¥
注册时间
2010-1-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右侧声道末端输出33欧电阻端电压时0.65伏,工作电流为20mA,相应微调不受调”?
       ——微调不受调? ...
hzr917064 发表于 2011-10-3 12:51


向版主汇报一下最新调整结果:
1、换大R52-直到10K时末端输出场管的漏极电阻R53\R54端电压接近2伏,但R57可调电阻还是不受调。
2、发现个不解的现象,就是板上测量右声道R52的阻值为4.5K(实际10K),而左声道的相应电阻阻值是3.3K(原值)。
3、左右声道的这两个电阻的端电压极性相反。左声道的为正6伏,右声道的R52为负6伏。

112

主题

11

好友

5531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高级清洁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079
帖子
7408
精华
4
经验
5531 点
金钱
3880 ¥
注册时间
2005-4-27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花甲前辈

发表于 2011-10-4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zr917064 于 2011-10-4 16:12 编辑

“1. 换大R52-直到10K时末端输出场管的漏极电阻R53\R54端电压接近2伏,但R57可调电阻还是不受调。”
   ——还是那个老问题:“不受调”?不大懂你的意思!你是说调起来没啥反应吗?
   换大R52-直到10K时末端输出场管的漏极电阻R53\R54端电压接近2伏,说明偏置电压起来了。  R52调起来没啥反应,就是说对这个2V的改变不大,是这意思吗?
“3、左右声道的这两个电阻的端电压极性相反。左声道的为正6伏,右声道的R52为负6伏。 ”
   “正6伏”“负6伏”这是指什么?  
   “这两个电阻的端电压”——指哪两个个电阻?是指偏置管Q14的上偏电阻R52(原阻值3.3K)吗?
   “端电压”电阻两端的电压?既有正负之别,你红黑表笔是怎样接的?你说的我不懂,理解不了!测这干嘛?要测倒不如测一下偏置管Q14的集射极管压降,报告其c极、e极电位各是多少意义更大,更能说明问题!
请你留意输出中点电压!在调整末级静态电流时还要及时调整中点电压到零位。这个末级电流与中点电位牵扯很大,两者互有影响,调整过程中对这两个数值要反复检测 ,最好是在用两块电表同时分别监测情况下来调!
    末级管偏置大小由偏置管与上下偏置电阻并联来确定。你现在只是把上偏固定电阻R52改成10K了,下偏可调电阻仍然是1K,占串联值比例很小,Q14基本截止了,不起作用,怎么调三者并联阻抗只是在10~11K之间变化,所以你发现不受调。若你手上有其他数值的可调,可以试试换个阻值大的可调上去,调起来就应该有明显变化了。

90

主题

3

好友

157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64840
帖子
2255
精华
0
经验
1570 点
金钱
1488 ¥
注册时间
2010-1-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zln 于 2011-10-4 18:58 编辑
“1. 换大R52-直到10K时末端输出场管的漏极电阻R53\R54端电压接近2伏,但R57可调电阻还是不受调。”
   — ...
hzr917064 发表于 2011-10-4 15:40



    谢谢版主回复,版主理解的对,就是微调调节没有变化。不过输出电阻的端电压左右声道已经平衡。工作电流都是60ma,如果末级管可以工作不调也罢。
至于那个电阻的正反电压问题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也可能印版左右声道布线相反。我测量是同向的。
中点电压我一直关注,目前两声道都是1--2mv。非常好!

现在中点电压和末级输出工作电流都已经达到调整目的,是否认为调试可以结束了?

112

主题

11

好友

5531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高级清洁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079
帖子
7408
精华
4
经验
5531 点
金钱
3880 ¥
注册时间
2005-4-27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花甲前辈

发表于 2011-10-4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是靠上管(K214)的那头应该为正,靠下管(J77)那头为负,就是正常的。你同向测量结果一正一负,可能左右声道PCB排版不一样。譬如按镜像排布元件位置,就会是这种情况。
只要中点电压和末级输出工作电流都已经调到预期值,那自然可以认为调整已达到目的了。你的问题圆满解决,祝贺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11 23:31 , Processed in 0.189826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