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制作] 全平衡、新甲类纯后级功放

[复制链接] 查看: 99864|回复: 240

100

主题

1

好友

554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3435
帖子
10236
精华
0
经验
5541 点
金钱
5490 ¥
注册时间
2010-7-25
发表于 2010-12-13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上面61#2图这四个RIN电阻咋样取值的?

0

主题

0

好友

14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6425
帖子
117
精华
0
经验
142 点
金钱
122 ¥
注册时间
2008-9-30

DIY大赛获奖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上面61#2图这四个RIN电阻咋样取值的?
皋城瑶珄 发表于 2010-12-13 11:43

本机是用1k,为的是计算放大倍数方便。它和一般差分输入级的输入电阻的取值原则是一样的。

100

主题

1

好友

554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3435
帖子
10236
精华
0
经验
5541 点
金钱
5490 ¥
注册时间
2010-7-25
发表于 2010-12-13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这四只电阻取值2.2K是否影响正反馈功能

0

主题

0

好友

14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6425
帖子
117
精华
0
经验
142 点
金钱
122 ¥
注册时间
2008-9-30

DIY大赛获奖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新甲类没有多大优势,音源主要损耗来自偏执和后级功率管高温时热阻效应,可以用传统的恒压偏执电路,只需改变输出电流就可以明显改善上述状态下的损失
皋城瑶珄 发表于 2010-12-13 11:33

只是为了“低碳”啊,既是新甲类,音量开到“很大”,但不是震耳欲聋的程度,估计有十W左右吧?四小时后,老婆说可以“摊煎饼”。改成甲类很方便,PCB上留有甲类的接点。以后有时间再试听。

0

主题

0

好友

14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6425
帖子
117
精华
0
经验
142 点
金钱
122 ¥
注册时间
2008-9-30

DIY大赛获奖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这四只电阻取值2.2K是否影响正反馈功能
皋城瑶珄 发表于 2010-12-13 12:08

倒是向下取值试过,向上取值没试过。无非是可能引起自激,估计不会。

0

主题

0

好友

14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6425
帖子
117
精华
0
经验
142 点
金钱
122 ¥
注册时间
2008-9-30

DIY大赛获奖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材料选择
      我对元器件的选择原则是:唯真不唯补。只是这个“真”字的确难求。无论是网上还是市场上买的东东,都要逐一检测,最好在它的(略低于)极限条件下运行一下,以免上机后反复撤换。
     电阻:金属膜,误差小于1%,主板用0.5W,电源板除二只是2Ω/3W外,其余为0.25W。最后上机是DALE,是作对比试验留在板上了,倒不是听出了什么差别。只因我所具备的硬件----音源、音箱、听音环境,软件----耳朵等条件不“顶级”,难分一、二、三。
     电容:10000μF/63V电解电容是“松下”,其余电解电容是“尼吉康”,薄膜电容用威马,均为普通级别而非“补品”。
     大功率管:用2SC5200 / 2SA1943,和 NJW0281G / NJW0302G 都试过。只是觉得2SC5200 / 2SA1943更耐折腾。试验中折腾坏5对NJW0281G / NJW0302G ,5200和1943没坏一只。最后留在机上的是NJW0281G / NJW0302G。
     继电器:大电流继电器用福特JZC-22 F3 ,它的最大转换电流20A,可承受80A的浪涌电流,镀金触点。由于图4中退耦电容C19、C21的充电电流很大,K4也应选择能承受较大冲击电流的继电器,否则,断电后触点不易释放。本机选用欧姆龙G2R12V双触点继电器。K1是西门子DC5V2A双触点继电器,型号是V23079A1001B301,要是用DC12V的,倒可省去一组5V辅助电源。
     散热器:买佛山“昊然”的,音响材料网上有卖。整体铝型材,长450mm,高250mm,厚75mm,基板厚15mm。重10kg。二片花去了我近900两银子(去年的价格)。
     变压器:环牛是四川崇山恒达定做的。参数上文说过。
     220V输入端用了一个250V/8A滤波器,是拆机旧货。

0

主题

0

好友

14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6425
帖子
117
精华
0
经验
142 点
金钱
122 ¥
注册时间
2008-9-30

DIY大赛获奖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装配与调试
      有兴趣看贴到了这层楼的人,已是无需再看如何如何焊接之类的话了。直接上几张照片吧!
图25.jpg
图26.jpg
图27.jpg
图28.jpg

6

主题

3

好友

90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62936
帖子
1051
精华
0
经验
907 点
金钱
899 ¥
注册时间
2010-1-9
发表于 2010-12-13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漂亮,向楼主学习

14

主题

0

好友

120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74728
帖子
1815
精华
0
经验
1205 点
金钱
1315 ¥
注册时间
2009-1-13
发表于 2010-12-13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1# wuziwen


大甲,是甲乙吧,就这点散热片???

100

主题

1

好友

554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3435
帖子
10236
精华
0
经验
5541 点
金钱
5490 ¥
注册时间
2010-7-25
发表于 2010-12-13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几个模块得不少米吧

0

主题

0

好友

14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6425
帖子
117
精华
0
经验
142 点
金钱
122 ¥
注册时间
2008-9-30

DIY大赛获奖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调试也只能择其要点简叙。几天来,打字以及转换图片格式,让我有些坐不住了。
     36.5V稳压源:将3W 2Ω的Rb3换成0.5W 30Ω左右,RPb3调整到约8k左右
的位置。检查焊接无误即可通电。调整RPb1,在Rb3输入端电压为38.5V。调整RPb3,使输出电压达到36.5V。Rb3换回3W 2Ω电阻。待装在散热器上后再仔细统调。额定电流300mA,电流调整率小于1%。整机在最大输出时约需270mA。
      四组大电流电源也应分别通电检查,输出空载电压约为37V左右。检查一下只为别装在散热器上再拆下来,16只管子拆一次很麻烦。
      主板焊完除模块和大功率管之外的其它元件后,先调整缓冲器(12V)、直流伺服IC(12—15V)电压,以及低压差稳压器电压。调整RP5,使LDO输出36.0V。接入360Ω负载,电压下降应小于1%。否则改变R95的阻值。R95不宜取值过大,以免烧坏VT30。模块需50mA左右的电流,100mA的额定电流应是绰绰有余。
     保护电路的调整:VT39、VT40焊好后接入CH4,引线要用耐高温绝缘导线。接通36V辅助电源,调整RP7,室温下IC10的2脚电压调到0.45V左右,加热VT39、VT40并监测其温度,80度左右时继电器触点释放,否则应调整RP7,重新设定室温下IC10的2脚电压。验证开机关机时继电器触点是否吸合或释放;在“OUT+”、“OUT-”端和地之间接入1.5V—2.5V(–1.5--–2.5)电压,验证继电器触点是否释放;过流保护的验证是从D、F点(VD11、VD13正极)和输出端之间,接入5V可调电压,从E、G点(VD12、VD14负极)和输出端之间,接入–5V可调电压,慢慢调整电压,看继电器触点是否释放。连接CH6和CH7,重复以上验证。温度监测要等大功率管固定在散热器上以后,再仔细调整。若要调整过流保护起始值,可改变R101 、R103的阻值。
     焊好IC1、IC2、 IC3,按甲类无大环路负反馈方式,从R25与R26、R27与R28
的节点处连接反馈电阻,检查IC2的7、8、9、10脚对地电压应为1.45V—1.5V,8、9脚为正,7、10脚为负。调整RP1 、RP2,R25--R28上的压降约为0.65V为宜。若有示波器和信号源,观察R25与R26、R27与R28的节点处,有无自激、噪波大小以及输出波形。记得检查完后拆去以上焊接,恢复焊点原状。
    焊好大功率管,将其固定在散热器上,接通电源,触摸各大功率管有无过热现象。若正常,3--5分钟后调整RP1 、RP2,使大功率管射极电阻上的压降为0.02V左右,各射极电阻上的压降会有差异,如果大功率管配对好,差别一般在5mV左右。待散热器微温再调整一次。在正负输出端之间接8Ω100W负载,输入端加1kNz音频信号,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逐渐加大输入信号,射极电阻上的直流电压也在不断上升,这说明“同步偏置电路”已起作用。直到最大不失真输出时,射极电阻上的压降约0.09V左右。将输入信号回调四分之一,开机“烧”着,监测散热器温度,到80度时调整RP7,让温度保护起控。考虑到散热器的温度梯度,功放管温度会略大于80度,但不会超过90度。大功率管静态电流和温度保护的调整,可能需要反复几次才能搞定。
图29.jpg
图30.jpg

0

主题

0

好友

14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6425
帖子
117
精华
0
经验
142 点
金钱
122 ¥
注册时间
2008-9-30

DIY大赛获奖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1# wuziwen


大甲,是甲乙吧,就这点散热片???
leeo_vip 发表于 2010-12-13 16:19

是新甲类!

0

主题

0

好友

14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6425
帖子
117
精华
0
经验
142 点
金钱
122 ¥
注册时间
2008-9-30

DIY大赛获奖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几个模块得不少米吧
皋城瑶珄 发表于 2010-12-13 16:27

是啊,片子OEM,量少了很贵啊,自己焊接调试。

5

主题

2

好友

219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6949
帖子
2621
精华
0
经验
2196 点
金钱
2194 ¥
注册时间
2009-1-26
发表于 2010-12-14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一般的牛,有多余的板吗

0

主题

0

好友

14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6425
帖子
117
精华
0
经验
142 点
金钱
122 ¥
注册时间
2008-9-30

DIY大赛获奖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接地
       1.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地线和在低板上的星形接地“点”的处理,也是论坛上经常讨论的问题,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很多好帖子。这里只说说本机在制作过程中遇几个问题以及处理方法,供交流和借鉴。
     2.  原打算将大电流的地线和正负电源线直接连接到主板的接线端子,地线不汇集到底板的接地“点”。结果发现,继电器吸合后立即释放,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影响。
     3.  将大电流地线接到底板有二种接法,如图31。按左图接地,耳朵距音箱20cm
可闻“嘶嘶”声;按右图接地,耳朵需贴在音箱上才可听到轻微“嘶嘶”声。电压放大级的稳压电源的接地点也如右图处理。
      4.  前面说过:将所有的地线,在机壳底板的接地点汇合。在实践中真真做到
“一点”接地,也有让人郁闷的时候。机箱很大,所有地线引入“一点”时,由于线长、线多,显得很凌乱。本机是在变压器屏蔽罩的两头接地,然后将二点用二根10mm电缆的屏蔽层连接。(没找到合适的铜板啊!)如图32。效果也不错。
图31--接地点的处理.jpg
图32.jpg

0

主题

0

好友

32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108671
帖子
51
精华
0
经验
32 点
金钱
32 ¥
注册时间
2009-6-1
发表于 2010-12-14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心悦目啊!

27

主题

0

好友

230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40434
帖子
968
精华
0
经验
230 点
金钱
214 ¥
注册时间
2009-10-17
发表于 2010-12-14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大甲,多了两个小风扇

2

主题

0

好友

156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66552
帖子
160
精华
0
经验
156 点
金钱
156 ¥
注册时间
2010-11-29
发表于 2010-12-14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平衡真的能很大地提高线性吗?

100

主题

1

好友

554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23435
帖子
10236
精华
0
经验
5541 点
金钱
5490 ¥
注册时间
2010-7-25
发表于 2010-12-14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衡机器不错来学习经验,看来楼主这个机器将近万米了

0

主题

0

好友

14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6425
帖子
117
精华
0
经验
142 点
金钱
122 ¥
注册时间
2008-9-30

DIY大赛获奖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衡机器不错来学习经验,看来楼主这个机器将近万米了
皋城瑶珄 发表于 2010-12-14 13:24

不用W元,如果不用“补品”,大约5、6千差不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6 17:35 , Processed in 0.18803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