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8
- 在线时间
- 946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10-17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203129
- 帖子
- 388
- 精华
- 0
- 经验
- 178 点
- 金钱
- 168 ¥
- 注册时间
- 2010-5-20
|

楼主 |
发表于 2010-8-12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先前的贴子上已发表过我的M9,但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很好地整理,今天经我整理后重出,希望对烧友们有些帮助。
我的M9的装机过程
一、整体布局
二、对原电路的改进:
①为电压放大和电流放大分开供电作准备:断开R53、R54,改为电压放大级供电接入点;将Q64、Q66R的C极(集电极)断开原电路板,分别改接到Q18、Q19的C极(集电极)上(这点很重要,如不这样改,通电后会产生供电不同步而烧管);将C20、C21、C19、C22换成耐压63V电解电容。
②将交流双48V接入洼田稳压电源板,调整输出电压至+-60V,作为电压放大级供电(考虑到我现有电解电容的耐压没有再调高);电流放大级供电:交流为双38V,整流滤波后直流输出加负载后实测为+-56V。
③因为我的环牛没有AC双12V输出,输入级电源干脆另购了二个R牛专为Q28、Q29供电。
④安装软启动电路板
三、通电调试:
断开板上带*的电阻R37,反复检查电压和接线在确保没有错误后,在电源初级串入一只100W灯泡,开机通电,开机瞬间灯泡大亮,马上灯丝转为微红,说明电路基本正常。静候十分钟,一切正常,关机,取下串入的灯泡。
开机,调W2使中点电压尽量接近0V,不要要求太高在+-20-30MV之间流动是完全正常的,有些文章常吹嘘0V,实际中是较难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在出声后完全听不出0V和20MV有什么区别的,重要的是能让保护电路继电器吸合训可以了。
步进并慢调W1使0.22欧的电阻压降尽量接近或超过100MV(此时如再串入灯泡就开始发亮),这要根据散热板的散热能力来定,如通电后一小时,手指能在大功率管上按上5秒钟以上,我认为没事。也不要盲目调高静态电流,因为我用的是场管有负温度效应,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散热板能力和到了冬季冷机开机时的大电流对管子的冲击等因素。在实践中我感到如散热板不够大,热机和冷机的静态电流能相差一半以上,所以散热能力是决定静态电流的必要条件,通过实践我感到如机箱不超过20公斤就不能真正达到甲类,只能是偏甲,所以有些厂机我认为也不是完全的甲类。
在调节静态电流的过程中要反复检测和调整中点电压。
通电调试正常二小时后关机,在完全冷却后,重新开机,再测中点和和静态电流,示情况再微调一下,稳定二小时后关机,把断开的带*的电阻R37接上,再开机,此时中点电压的流动就小多了。
一切正常后准备出声:接好输入和输出端;将变压器的屏蔽线和交流电源插座的接地端汇总一点接到机箱靠后面的机壳处,电路板我没有接机壳,在我开机后耳朵贴近喇叭,也只有轻微的声音。这说明M9的印板制作是精良的,我先前做的甲机再怎么调换接地方式和接地点,包括电路板接“浮地”等都试过,在音箱50CM处还是能听到电流声,如电路板不接地电流声就更大。
出声:在全部安装完毕后接上音源和前级,开机,比我原先甲机有进步的声音出来了,我不想描述也不会描述出来的声音是怎样的,因为很多资料上描述的都是用主观的,模糊的,虚幻的的词汇来表述的,最后总是一曲某某的什么老歌…….,没有一句可量化的词汇,就象老中医看诊,其实现在录音的电声技术进步了不少,好听的新歌也不少,发烧友不会总听那么张碟片吧。
完成后的实体照片:
在我购买M9的网站上有《装机报告》,通过我的实践,此报告对真正的装机是没有什么帮助的,有些调试的数据也是不知是怎么来的,这说明那两个《装机报告》是没有经过装机的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