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387
- 在线时间
- 615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1-2-19
- 阅读权限
- 70
- 精华
- 0
 
- UID
- 119780
- 帖子
- 1612
- 精华
- 0
- 经验
- 1387 点
- 金钱
- 1586 ¥
- 注册时间
- 2009-7-22
|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4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LIUSTAR兄,总算见到有进来讨论技术方面的东西了,非常感谢,确实这个是个很有趣的线路,这个板子制作中,我身边也有几个朋友走了很大的误区,特别是刻意地去追求所谓的发烧件,就好像是那些个大功率电阻,貌似说电阻有点玄学,就是很奇怪的是,我朋友用了无感,第一级放大,用546 556 管子, 声音也觉得是有明显的颗粒感,但是当电阻换成复合膜电阻的时候感觉到的是声音细腻了很多,546 556用飞利浦产的,放大倍数相对于KEC产的小,确实声音就显得比较生硬,这点也是很有趣的,一般现在很多人喜欢第一级差分线路使用A42 A92或者5551 5401,这些管子价廉物美,可是用到这个线路上的时候,声音就惨不忍睹了,就像我说的,听调幅收音机,相反的,我自己的设计用的5551 5401呢,换成546 556也是得到一样的效果,看来,这些管子的参数文件我们还得好好研究一下,最近我都上网下载这些管子的PDF来看曲线坐标图, 也需要花点时间探讨一下了,我虽然做这个板子的时候,我元器件出于对原创的尊重,都按照原机打上原型号丝印,但是考虑到购买电晶体的方便性,我在制作过程中,这些晶体管参数PDF起了不小的作用,按照当时购买的管子,对照曲线,进行相应电阻电容的修改。
我的个人感觉是,DIY一个名机线路,不是原样抄,而是研究原机的电路设计,根据线路特性配合现在购买到零件更改阻容,以适合线路特性,或者适合个人听感,毕竟每个音响同好群体都有不同听感趋向,做出来,不现在也是不少人用以耳朵收货观点来听吗?每个发烧小群体,都有其爱好观点,也许就和其他群体不同观点。所以呢,我之所以会玩这个电路,就是因为这线路可玩性强,制作简单却可塑性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