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175
- 在线时间
- 163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5-4
- 阅读权限
- 120
- 精华
- 12
 
- UID
- 7351
- 帖子
- 5598
- 精华
- 12
- 经验
- 6175 点
- 金钱
- 5017 ¥
- 注册时间
- 2006-1-22
|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7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继续调试,到现在的效果已经基本满意,进一步改善需要等到装箱以后调整外围元件,板上电路就不动了。看下图,这个是我到今天为止调整的几个地方。从输入部分说起:输入对地电阻原来设计是100K,我一开始也是按照原设计安装的,后来发现这个电阻和电压放大的R27/R35有关联,减小这两个电阻,声音通透一些,但是减小过多,声音变得尖锐,而且还有高频失真现象,加大以后,声音发软,原设计这里用270K,一开始还以为图纸错误,反复试验过后,觉得原来设计还是有道理的,这个电路整机增益太高,过于灵敏,信号线几乎可以当作收音机天线使用,任何细小的干扰都能被放大,人在半米之外走动,喇叭的声音也有变化。所以,控制开环增益的电阻取值比正常大几倍!经过试验,如果只动这里,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把输入端对地电阻也按照比例做了一些调整。阻值是经过反复试验,最后决定输入对地68K,R27/R35选用150K,感觉这样效果最适合自己的耳朵,也相对尊重原机的设计,既保证了分析力和层次感,又消减了高频的毛刺感。同时也使感应噪声有所降低。
原设计输入对地电容是470P,经过试验,取值过大,分析力受到了影响,(花间梦)的10声知了叫连成一片,换成220P后还能接受,150-180P效果最佳,但是考虑到安全问题,还是用220P好一些。差分电阻R48/R46我改成22K/47K,这样大约2:1的样子,也可以20K对10K,只改动一个电阻就可以,这样差分电流稍微增加了一些,大约2MA多一点。
恒流源的2240我换成功率稍微大一些的2705,因为这里要通过大约5-6MA的电流,2240发热严重,还是用2705放心一些,换上以后,发热量确实小了很多,同时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声音厚重了一些。虽然这里只是一个恒流管子。
大环路反馈我还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推动管两个负载电阻中点和功率输出直接短路,从这里引出反馈点,30K并10P到差分,落地电阻选用1K,这样,放大倍数大约30倍。原机是27K对470欧,放大倍数太大了,声音十分的刺耳。
这个电路的电压放大级比较特殊,不好动大刀。但是感觉这一级的电流有些小,最后折中考虑了一下,把负载电阻稍微减小了一点,让两个串联的4148更热一些!呵呵!
推动部分设计是双选择,用普通大功率三极管做输出的话,推动管可以用15030或者1930/5171之类的管子做推动,用达林顿管子作输出的话,用1145之类的小管子就够了,我本人为了试验方便,选用了小电流下工作状态比较好的中功率管子669/649,这样尽可能大小通吃,电流也稍微做了调整,在原来的单个470欧电阻的位置,用两个47欧的电阻串联,这样电流有十来MA,同时从两个电阻的中间引出线和功率输出部分接在一起当做大环路反馈点。
控制偏流的可调电阻为1K和一格20欧的固定电阻串联在一起,事实上这个220欧取值过大,无法控制偏流,最后减小到100欧左右才能调整,如果用1K可调,建议这个电阻用到47欧,这样调整范围广一些。
直流伺服电路的R52伺服电阻原机取值1K,感觉这个地方对声音的影响比较大,我适当增大了这个电阻的阻值,前提是保证中点。给运放供电电阻板子上是1K+15V稳压,1K太小了,开机一会外皮就发黄了,出于安全考虑,我选用到3K左右,这样就算在50V电压下,也不至于发生灾难性后果。
最后来一个横向试听,对象是这个电路+金嗓子P1000+金嗓子305.
高频来说,本电路排列第一,分析力和延伸最好,第二是P1000,305最后。
中频就是各有千秋了,305温暖厚重,本电路细腻密实,P1000通透华丽。
低频是305下潜的最深,余韵十足,本电路密度最好,低频十分的结实。P1000的低频量感很足,但是收的稍微有些快。
总的说下来,3个电路各有不同的风格,如果想要一个恰当的比喻,可以用3国的人物来形容:305有如关羽,有勇有谋!本电路有如刘备,雄心内揽但是气度不凡,P1000就是诸葛亮了,看似柔弱,内涵丰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