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再度打击一下监听音箱

[复制链接] 查看: 63376|回复: 273

19

主题

1

好友

327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29864
帖子
6835
精华
0
经验
3273 点
金钱
4904 ¥
注册时间
2011-5-6
发表于 2014-12-11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CNMH 于 2014-12-12 12:17 编辑
农民头出身 发表于 2014-12-11 00:26
留待他人评价。不涉及我,我不会狙击别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呵呵,也不知道谁在攻击人,你要如何做自然随便你,与我无关。我不过就事论事。

25

主题

1

好友

140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在线

Rank: 6Rank: 6

UID
25126
帖子
1359
精华
0
经验
1407 点
金钱
1346 ¥
注册时间
2007-7-26
发表于 2014-12-12 03:51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是打着监听旗号的箱子吧?去听一下真正的监听再说也许不迟。
头像被屏蔽

38

主题

15

好友

5593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16816
帖子
5545
精华
0
经验
5593 点
金钱
5531 ¥
注册时间
2009-7-8
发表于 2014-12-12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6

主题

2

好友

31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669983
帖子
314
精华
0
经验
316 点
金钱
284 ¥
注册时间
2014-3-10
发表于 2014-12-12 08:29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复制百度:监听音箱
监听音箱是一种专业用的音响器材,他的特点是能够平衡的还原高、中、低三个频段的声音,对声音的回放不进行任何的修饰、渲染,忠实的还原音频信号。

中文名:监听音箱
分享
基本信息

监听音箱主要用于控制室、录音室作节目监听使用,它具有失真小、频响宽而平直,对信号很少修饰等特性,因此最能真实地重现节目的原来面貌。这种音箱在我们民用领域中却不太被看好,一方面是我们大多人喜欢听经音箱夸张修饰后的更悦耳的声音,另一方面这种音箱太贵了。第一个方面其实是对监听音箱的误解,如果音乐制作人已经把声音处理得悦耳,监听音箱一样能听出修饰后的效果。很明显,监听音箱就是尽量忠实地还原音乐制作人的想法,你听到的就是他想让你听到的。因此,一般大众都喜欢花同样的价钱买一个表面听来更取悦人耳朵的家伙,但这其实已经破坏了创作者的本意了。所以对音箱有一定了解的人,更喜欢监听音箱。

发展历程

监听喇叭对抗赛

目前的录音室监听喇叭似乎没什么标准,不同的录音室会按照它们的环境与需求选择适合的扬声器,不过在七零年代以前,所谓的监听喇叭通常要照权威机构制订的规格来制造,有时还得获得认证才算数。早期的监听喇叭只要求有平坦的音域平衡、精密的解析能力与低染色等特质,好不好听并不重要。同样从七零年代开始,观念有了转变,录音师认为刺耳的声音会影响工作情绪,所以监听喇叭必须两者兼顾。从AltecLansing独立出来的JBL是个好例子,它们所推出的4300系列因为相当好听,在日本造成很大的风潮,事实上像4320、4333、4343、4344丶4350这些喇叭并没有什么「监听标准」,当时录音室也习惯采用Alte c的604、605等系列喇叭。

早期英国的监听喇叭由Tannoy执牛耳,五零年代以后国营的BBC广播电台开始针对不同需求设计监听喇叭,例如演说、音乐、现场录音、副控监听等,有了一系列标准出来,包括Rogers、Harbeth、Spend or、KEF等都生产过BBC标准的扬声器。长青树LS 3/5a就是BBC标准之一,设计用来近场监听,它的声音公认非常富有魅力。美国方面由RCA奥松博士设计的LC1系列喇叭在四零年代风靡一时,之后由Altec与JBL逐渐取代,利用这两家公司单体改良的Westlake、Wooray也获得不错成绩。日本方面国营的NHK电台参考BBC标准也制订了BTS规格,三菱电机根据此一规格在五零年代制造的Diatone 2S205与2S305,有阵子几乎成了日本录音室的共同标准,直到Pioneer与Yamaha加入后,监听喇叭才有多元化的发展。


监听音箱品牌

B&W
1966年英国电子通讯工程师John Bower与朋友Roy Wilkins在Worthing这个地方合伙开了一家音响店,此即B&W的由来。John Bower在这里帮人家组装喇叭,以B&W牌子推出的第一号产品是P1,它们利用赚来的钱买来一些二手测试仪器。1967年推出的P2喇叭采用离子高音与积层玻璃锥盆的低音,颇获好评,成为B&W第一支外销的喇叭,B&W勇于创新的传统于焉建立。1970年B&W建立了研发部门,推出静电与锥盆混和设计的DM70C喇叭。1974年开始用研究以杜邦防弹布Kevlar来制造喇叭单体,第一对成品DM6在两年后推出。至于我们现在所熟悉高音长在音箱顶部的B&W造型,是从1977年开始的,革命性的B&W 801喇叭则在79年的WCES被介绍出来,以雷射干扰仪进行测试获得很大的进步,EMI的Abbey Road率先采用801 为监听喇叭,随即Decca与德国宝丽金集团也跟着加入。时至今天,Matrix 801的Series III,仍是古典音乐界使用最广泛的监听系统。这对喇叭使用30公分的高分子聚合物锥盆低音,Kevlar振膜的12.6 公分中音与2.6公分金属高音独立装在两个箱中,避免互相干扰的问题。日本Technics在1975年推出的SB7000,以及英国KEF稍后推出的105,都采用类似造型,但只有B&W顽强的生存下来。

1991年时由Laurence Dickie设计的鹦鹉螺喇叭原型展出,震惊世界,1994年正式推出后更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声音同样不同凡响。B&W为追求完美的声音,曾研发过许多大胆创新的造型,例如烟斗型的喇叭、像个胖娃娃的Blue Room等,集大成者当然就是鹦鹉螺了。但是鹦鹉螺毕竟过于前卫,售价也偏高,所以B&W把脑筋动到畅销的801身上,在推出崭新的Nautilus 801,以及更小的Nautilus 802、803、805等,我们看到已经有录音室把Nautilus 801供奉上去了。Nautilus 801仍采用2.5公分铝金属高音,磁铁改成钕铁硼磁铁,音箱后面也加了金属导管。六寸的Kevlar振膜中音除了加装相位锥,音箱则改用人造石材制作。至于低音从12寸改为15寸,振膜是纸纤维与Kevlar的复合材料,箱室内机关重重,低音反射孔朝下。规格上看新的Nautilus 801低频延伸只到29Hz-3dB,反而不如旧款801,实际上根据许多专家的试听,Nautilus 801不论是设计与声音表现,都远超过旧款801,价格亦然。B&W会就此打住吗?当然不会! Tannoy与KEF

Tannoy开始的历史相当早,可以说他们是英国音响工业的肇始者之一。1926年一位叫Guy R. Fou ntain的广播工程师在伦敦家中的车库里发展出一具既简单又可靠的整流器,对于当时刚刚起步的收音机刚好合用,于是三年后Guy Fountain成立了Tannoy公司。Tannoy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就是整流器所使用的两种金属材料钛(Tantalum)及铝合金的缩写(Lead-Alloy)。工厂成立后,Guy Fountain开始着手研究利用直流激磁的动圈式喇叭,很快的就获得成果,不过真正让Tannoy成名的,却是一九三○年他们接获的一纸合约。由米尔斯爵士(Bertram Mills)成立的「国际大马戏团」积极向外拓展,计划成为第一个靠铁路旅行的帐篷马戏团,他们需要一套可靠耐用,能发出很大声响又不会刺耳的音响系统,Tannoy 雀屏中选。

从此以后,Tannoy就以制造高品质的PA喇叭和录音室监听喇叭而闻名,英国的议院,联合国大厦相继采用Tannoy产品后,等于替他们挂上了保证书。一九五○年代Tannoy一方面在通信器材方面颇有斩获,一方面随着立体声的发展开始进入家用市场,就在这时他们推出第一批同轴设计的喇叭。目前不论是家用或监听喇叭,Tannoy仍然以同轴单体作为主力,System 215 MKII是Tannoy监听喇叭的顶级型号,使用一颗38公分的低音与一颗38公分的同轴单体,听起来却与家用Tannoy喇叭有极大差异,声音轻快明朗,表情直接,动态尤其可观,Tannoy的监听喇叭已经从英国走向世界市场。制作扩大机的David Manley向Tannoy购买25公分的同轴单体,自行设计了以Manley Laboratories为品牌的监听喇叭,并获得喇叭花老板Dung Sax的支持,可见得Tannoy单体也很厉害呢。

成立于1961年的KEF最早是以生产单体起家,几乎所有英国喇叭厂都曾向他们购买单体,著名的BBC LS 3/5A早期15欧姆版本,就是用KEF的单体。七○年代KEF的工厂发生过火灾,生产线付之一炬,有一说LS 3/5A之所以改成11欧姆是为了求得更佳的线性,但也有一说是因为KEF无法再供应旧型单体所致。无论何者为真,起码可以看出KEF在英国音响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KEF所开发出来的椭圆形低音单体B-139,更是划时代的贡献,以其不大的振膜面积,却为将低频延伸至30Hz左右,这也说明了KEF设计单体的能力,许多喇叭套件挂上KEF标志后几乎就等于品质保证,KEF在专业领域的声望,单体多于成品。 KEF自制喇叭开始建立声望,是从1973年的104开始,在LP时代KEF这对喇叭的宽广音域和动态表现曾令许多人陶醉不已。KEF的自制喇叭并不快,1976年才推出105,随即改良为105/2,又掀起一片市场上的热潮。1979年KEF研究出S-Stop技术,八四年则推出使用空腔耦合技术(Coupled Caviy)的104/2喇叭,其独特的构思与丰富的低频表现当然引起许多惊叹之声。同一年KEF的工程师发表了高低音同轴技术,成为与Tannoy竞争的唯一对手。八九年KEF进一步改良设计,推出称为「Uni-Q」的同轴单体,第二年的105/3 同时使用空腔耦合与Uni-Q同轴技术,其优异表现震惊四座。不过目前KEF的旗舰仍是九二年推出三音路设计加上主动式低频等化的107/2。前几年英国市场极度不景气,香港财团资金开始介入KEF的经营,相信KEF会朝更大众化的路线前进。


Genelec
来自芬兰的Genelec成立于1978年,主要生产主动式监听喇叭,越来越多录音室加入Genelec的行列。Genelec使用的都是传统锥盆单体,中高音部份装在具有号角扩散效果的面板上,厂方称为「Direct ivity Control Wave Guide」,可有效控制方向性与相位特性。所有单体的的电平、分频斜率可调,是Genelec喇叭的另一个特色,透过这些精细调整,在不同录音室中可取得理想效果。每个单体各有独立的主动式扩大机,也是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接线上去就能得到逼真、硬朗、率直而高解析的声音,加上黑色身材给人雄壮威武的感觉,不愧是正统监听喇叭。

16

主题

2

好友

31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669983
帖子
314
精华
0
经验
316 点
金钱
284 ¥
注册时间
2014-3-10
发表于 2014-12-12 09:28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拿假货说事

1

主题

0

好友

63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609598
帖子
67
精华
0
经验
63 点
金钱
61 ¥
注册时间
2013-8-13
发表于 2014-12-12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ACNMH 发表于 2014-12-7 16:02
真实还原不带个性的箱子就是监听箱,不是说录音室用的箱子就是监听箱,这种箱子你放蓝调得到的就是蓝调,放 ...

同意!

6

主题

0

好友

16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775169
帖子
10
精华
0
经验
16 点
金钱
4 ¥
注册时间
2014-12-10
发表于 2014-12-12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监听音箱卖那么贵,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3

主题

0

好友

83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14210
帖子
80
精华
0
经验
83 点
金钱
79 ¥
注册时间
2009-6-25
发表于 2014-12-13 11:12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撸主你还能更二些吗?3楼已经明确指出了监听箱的分类,你不顿悟还在这死缠烂打!像我这种门外汉似乎都明白了,监听讲求的是某某些频段的真实回放,而不是你理解的全频段回放重现,所以监听会有专业适用范围的说法。你硬要拿这两者比较,还要以hifi作为标准,不觉得搞笑么?如果要用你的逻辑来说,人家二分频监听要听的效果,也许只是你三分频或四分频或n分频hifi箱的其中一个分频段的某频段呢,那你说哪个出来的效果好?

3

主题

0

好友

83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14210
帖子
80
精华
0
经验
83 点
金钱
79 ¥
注册时间
2009-6-25
发表于 2014-12-13 11:33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锉刀和菜刀哪个切菜更快?当然是菜刀!但是你能说锉刀切菜不行就是垃圾刀了吗?

3

主题

1

好友

187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43081
帖子
177
精华
0
经验
187 点
金钱
186 ¥
注册时间
2008-5-14
发表于 2014-12-13 11:52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3分频以上如果不是顶级设计师设计的顶尖产品,声音会比2分频更难处理好,除了低频可能胜出以外,其它音质多半会比2分频更烂,同价位更是如此

9

主题

0

好友

27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56454
帖子
396
精华
0
经验
272 点
金钱
264 ¥
注册时间
2009-12-18
发表于 2014-12-13 19:59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giuky 发表于 2014-12-12 08:29
我来复制百度:监听音箱
监听音箱是一种专业用的音响器材,他的特点是能够平衡的还原高、中、低三个频段的 ...

严重同意。我力挺监听音箱。

16

主题

2

好友

31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669983
帖子
314
精华
0
经验
316 点
金钱
284 ¥
注册时间
2014-3-10
发表于 2014-12-13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qianziyao 发表于 2014-12-13 19:59
严重同意。我力挺监听音箱。

他们拿假货说事,
很明显,监听音箱就是尽量忠实地还原音乐制作人的想法,你听到的就是他想让你听到的。因此,一般大众都喜欢花同样的价钱买一个表面听来更取悦人耳朵的家伙,但这其实已经破坏了创作者的本意了。
所以,就出现了听音乐和听音响的两类人,

5

主题

0

好友

54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675186
帖子
56
精华
0
经验
54 点
金钱
44 ¥
注册时间
2014-3-23
发表于 2014-12-15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无知了,监听箱是以使用场合而得名,本来就是录音室用,就是要高还原度,录音室音响师天天听原声,什么叫听不到没对比。
很多人喜欢这种高还原无音染的声音,所以监听音箱不仅仅卖给录音室了。

2

主题

0

好友

-17

积分

禁言警告级 当前离线

Rank: 1

UID
742800
帖子
132
精华
0
经验
-17 点
金钱
79 ¥
注册时间
2014-8-21
发表于 2014-12-15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挺监听音箱

10

主题

3

好友

83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18479
帖子
157
精华
0
经验
83 点
金钱
74 ¥
注册时间
2012-8-11
发表于 2014-12-16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桐 发表于 2014-12-4 10:15
另外,你现在的说法,貌似算不上针对监听了,而是讲二分频与三分频的优劣。
但是,比较二分频和三分频的优 ...

赞一个,说到根上了。

30

主题

1

好友

94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59764
帖子
486
精华
3
经验
946 点
金钱
501 ¥
注册时间
2008-10-22

新人进步

发表于 2014-12-18 14:06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桐 发表于 2014-12-4 11:04
录音师们一直在用二分频监听箱,远比我们在这里YY二分频监听怎么怎么不好更有说服力。
除非能证明这些录音 ...

很多小监听箱本来就带低切…不需要超低音,二分频自然够用

1

主题

0

好友

48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283174
帖子
82
精华
0
经验
48 点
金钱
44 ¥
注册时间
2011-1-16
发表于 2014-12-1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好久都没这么热闹过了,我笑而不语~

18

主题

2

好友

45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88939
帖子
374
精华
0
经验
451 点
金钱
364 ¥
注册时间
2009-3-17
发表于 2014-12-19 01:21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lz点着火就走人了

3

主题

1

好友

320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665474
帖子
323
精华
0
经验
320 点
金钱
314 ¥
注册时间
2014-2-24
发表于 2014-12-19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监听音箱鱼龙混杂,你听过好的没?用A货的听感打击正版?

93

主题

9

好友

247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90425
帖子
2567
精华
0
经验
2476 点
金钱
2231 ¥
注册时间
2013-5-13
发表于 2014-12-19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真话不知晓,
无知多于知.
真人不露相,
高手在民间.
言多必有失,
不如酒乐意.
酒逢千杯少,
举杯论英雄.
蓬莱仙境似,
快活过神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7 22:17 , Processed in 0.127557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