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基础知识] 国人怎么了:)

[复制链接] 查看: 9454|回复: 59

0

主题

0

好友

73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140
帖子
21
精华
0
经验
73 点
金钱
21 ¥
注册时间
2005-8-6
发表于 2012-6-26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归根到底是环境,指望盐碱地上长出好庄稼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

406

主题

13

好友

8253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顽童

Rank: 8Rank: 8

UID
116690
帖子
10675
精华
0
经验
8253 点
金钱
7687 ¥
注册时间
2009-7-7
发表于 2012-6-27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品牌鼎盛的时期有人总是会挑刺找缺陷并夸张放大来说…优点忽略

而一个品牌消失或某型号停产时,可能总是觉得那些东西很珍贵,并承载着回忆,然后就只看优点……缺点忽略

就跟表彰英雄高尚人物一样,好好活着时不给社会保障,使有些人见义勇为貌似还落下后遗症…社会不管,zf忽略推脱该尽的社会义务…而一旦离世了…就出现各种表彰大会啥的…

799

主题

11

好友

6002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5682
帖子
12315
精华
0
经验
6002 点
金钱
3370 ¥
注册时间
2005-9-24
发表于 2012-6-27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拿高级的跟进口一般的比

66

主题

0

好友

102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8444
帖子
2883
精华
0
经验
1026 点
金钱
972 ¥
注册时间
2008-3-2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品牌鼎盛的时期有人总是会挑刺找缺陷并夸张放大来说…优点忽略

而一个品牌消失或某型号停产时,可能 ...
huangjingpeng 发表于 2012-6-27 01:14

55

主题

4

好友

1364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我是一个啥电路都不懂的侠之大者

Rank: 6Rank: 6

UID
37107
帖子
2247
精华
0
经验
1364 点
金钱
1345 ¥
注册时间
2008-3-11
发表于 2012-6-27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夏族”的意识形态造成的,远的看看二十四孝,近的看看雷锋 赖宁 ==,咱不管他是杜撰的 还是夸大的。你有没有发现 挂了的(倒闭的) 都是好样的 ?

50

主题

0

好友

122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1058
帖子
3746
精华
0
经验
1229 点
金钱
1213 ¥
注册时间
2008-4-21
发表于 2012-7-2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ixudong6990


   前段时间在坛子里喷了几句崇洋媚外的现象,招致某些人的群喷,还让某大神又是 ...
967837 发表于 2012-6-26 11:24



    国外的月亮确实比中国的圆!!!

50

主题

0

好友

122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1058
帖子
3746
精华
0
经验
1229 点
金钱
1213 ¥
注册时间
2008-4-21
发表于 2012-7-2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音响界十大谎言

50

主题

0

好友

122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1058
帖子
3746
精华
0
经验
1229 点
金钱
1213 ¥
注册时间
2008-4-21
发表于 2012-7-2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音箱的九大噱头

从音响产品问世的那一天,里面玄而又玄的东西就不少,以至于在发烧友中都出现了一个戏称的“玄学派”。前不久在网上热闹一时的“魔环”看来即是“玄学派”的最新“成就”。

    多媒体音箱脱胎的那一天,也随之从音响发烧中带来了这套“忽悠”的本事,只不过尚没有达到“学派”甚至“邪教”的地步,而仅仅还是“噱头”而已。但仅仅是“噱头”也已经害人不浅。

    多媒体音箱上最著名的噱头,大概就是所谓“奸商功率”的PMPO功率标准和“木质音箱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了吧?不过这些老一代的噱头,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各位有识之士的不断批判,现在已经很难再“忽悠”人了,可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桃换旧符”,一个老噱头倒下去,千千万万个新噱头冒出来,前赴后继,辛勤致力于“忽悠”消费者的“壮丽事业”。新一代的“噱头”在继续蒙骗着众多的多媒体音箱消费者们。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多媒体音箱市场上新一代的九大“噱头”!

    要说明的是——我们选择这“九大噱头”有明确的标准:为大多数人所能认清的,如2、300块的“HI-FI”,我们不选;在理论上没有定论,是非难辨的,如“煲机”,我们不选。我们选择的这“九大噱头”,都是可以绝对肯定完全不对或意义很小,但却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甚至被众多媒体编辑和“高手”屡屡引用的说法。换句话说,即是九种被绝大多数人没有争议的认为正确,但实际上却是毫无疑问属于错误的观点。

    一、钢琴漆

    这是新一代噱头中最“红火”的,新推出的很多音箱,纷纷都以自己是钢琴漆自表。前不久刚看到某个南方新品牌的广告,所打的主要卖点之一就是“100多元的全钢琴漆音箱”。

    可笑!

    如果这款音箱真的是全钢琴漆工艺,那么光这个漆的成本就占了100多元的一大半,它也就别赚什么钱了。

    实际上,现在几乎每款在外观上用了漆,并且是经过打磨的亮光漆的音箱,几乎都会自称或被无知的媒体编辑冠之以“钢琴漆”的美誉,但实际上,迄今为止,真正使用了钢琴漆的多媒体音箱,十个手指即能数得清清楚楚,而且大部分都是千元以上的奢华产品。

    首先,我们必须先明确了解,什么是钢琴漆?

    钢琴漆工艺,是烤漆工艺的一种,它的工序非常复杂,首先,需要在木板上涂以腻子,作为喷漆的底层;将腻子找平后待腻子干透,进行抛光打磨光滑;然后反复喷涂3-5次底漆,每次喷涂后,都要用水砂纸和磨布抛光;最后,再喷涂1-3次亮光型的面漆,然后使用高温烘烤,使漆层固化。

    与普通的高亮喷漆相比,钢琴漆有两大本质的不同点——第一,钢琴漆有很厚的底漆层,实际上,真正钢琴漆的表层,如果用力敲碎,是会像搪瓷一样碎裂的,而不是像普通的漆层一样剥落的;第二,钢琴漆是烤漆工艺,而不是喷漆工艺,经过了一次高温固化过程。

    由于这种差别,所以,与普通的喷漆相比,钢琴漆在亮度、致密性特别是稳定性上要远远高得多,如果不发生机械性的损坏,钢琴漆表层经过多年后依然光亮如新,而普通的亮度喷漆早已氧化渗透不复旧观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复杂的工序,钢琴漆的成本极度高昂,可以这么说,以普通的5寸2.0书架箱来说,低于500元以下的产品,如果使用全钢琴漆工艺,基本是赚不到什么钱的。

    那么,那些2、300甚至100多的“钢琴漆”音箱是什么?

    这些音箱,实际上使用的是“聚氨酯漆喷漆” 工艺。这种漆和钢琴漆的面漆成分(钢琴漆使用的喷漆为“不饱和聚酯漆”)是很接近的,但与钢琴漆工艺相比,这种工艺没有喷涂底漆,也不是烤漆工艺,没有经过高温固化过程,而聚氨酯漆本身的稳定性也不如不饱和聚酯漆。其实际成本,大概只有真正钢琴漆的1/5到1/10!我们所见的绝大多数“钢琴漆音箱”都是这一种。

    从外表上看,没有经验的人很难分辨出这两种工艺的差别,但经过1-2年之后,聚氨酯喷漆就会失去原来的光彩,变得灰头土脸,而钢琴漆则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而另一种所谓的“钢琴漆”,如冲击波SB-2000音箱的侧板,其实不过是在PVC上喷了一层高亮清漆而已,成本微不足道,而且耐久度极差。除了“亮”外,跟钢琴漆一点边都不粘。当然,冲击波也没说过这是钢琴漆,都是一些白痴级的媒体编辑造的谣。

    钢琴漆,今日最大的噱头!

    二、碗盆单元

    碗盆,是相对于锥盆的另一大类单元振膜类型,也就是如惠威T200A的M5N单元那样,像一个半球,没有中间防尘盖的振膜。从惠威在自己的多媒体音箱上使用碗盆以来,现在数不清的多媒体音箱上都用了碗盆单元的设计。并且在自己的宣传中纷纷以“碗盆单元强度高,失真小,还原效果好“作为卖点。

    但是,这件事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碗盆单元与锥盆单元相比,确实其强度要高,低频失真小,速度也快。正因如此,碗盆单元非常适合制作大口径低音单元(实际上惠威最初的碗盆单元都是6寸以上的大家伙)。但问题在于,碗盆单元也仅仅只适合制作低音单元。

    这是因为,碗盆单元的振膜曲线接近于对数曲线,在回放时,它会在高频段产生一个无法消除的谐振峰。如果用于低音单元,可以通过分频器的调整来消除这个峰,但如果用它来做全频带单元,就拿它没有办法了。

    惠威在T200A上使用碗盆单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M5N是作为一个低音单元使用的。但在M-20、T120等2.1产品上使用的M3N全频带单元就不怎么科学。它们不仅是碗盆,而且还用了阻尼特性非常差的金属振膜,更加破坏了它们的频响曲线。

    但是,综观惠威的产品线设计,M3N单元的问世和使用,其实有惠威统一产品线风格的历史背景在里面,所以虽然这种设计值得怀疑,却也可以理解。但后面跟着的众多跟风者就让人想不通了。惠威有统一产品线的要求在那里,你们又为了什么呢?咋好的不去学——不去学T200A的碗盆应用,而要学着搞讲不通的碗盆全频带呢?特别是你们还没有惠威调整单元的本事?

    跟风啊,噱头啊……

    三、5532

    说起来很惭愧,把5532“运放之皇”的称号介绍到多媒体音箱里来,好像还是我最早干的。但我现在后悔了。

    当年把这个说法介绍出来,的确是在当时来看,多媒体音箱能用上5532算是相当不错了,作为一种肯定的态度,就写上了这一笔。但到了今天,5532似乎被越传越神奇,在众多厂商和众多媒体手中,好像变成了“法宝”一样(说起来可笑,前不久还看到某个白痴评测将“运放之皇”的帽子扣到了D4558头上,晕死……)。我想,该纠正我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把5532打回它的本来面目了。

    5532的确曾有“运放之皇”的头衔,但我们要知道的是,这个头衔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

    实际上,5532得到这个头衔是在90年代早期,那个时候,集成运放刚刚处在发展初期,今天我们所知的很多高品质运放尚未问世,5532“矬子里头拔将军”,就得了这样一个称号。但在这之后的十年里,新的运放芯片纷纷出现,5532早已算不上一等的美声芯片了。

    当然,以今天的眼光看,5532称为“运放之皇”也依然有足够的理由,因为5532依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综合性价比最高的运放芯片,无论是廉价的多媒体音箱,还是上万元的HI-FI功放,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从市场角度看,“运放之皇”依然名副其实。但单从音质角度说,5532早已风光不再。

    而提起5532,另一个要说的是——5532和5532还不一样呐!

    不同厂商所出的5532,在价格和效果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实际上,市场上最好的5532和最差的5532,在价格上能够相差10倍之巨!

    就拿现在很多音箱上常用的德州仪器(TI)的5532来说,说实话,有些时候真的觉得很多厂商真的很无耻——你为了省钱,用了就用了,偷偷摸摸用就算了。还有脸把这种东西作为“卖点”拿出来哄人?!

    TI的5532,公认是所有大品牌5532中品质最差的,不仅远不能和被公认最好的大S5532比,就是和常见的JRC5532都有明显差距。其零售价格不到8毛钱,而就连品质比较好的4558芯片,价格都在1块钱以上!而且,实际上TI的5532虽为5532,其音质的确还比不了某些高品质的4558!
很可悲的是,即便在高档音箱上,这个东西也不算少见,也作为“卖点”!噱头!

    四、等容积设计

    这个东西,其实我的态度比较矛盾。因为它并不能说是错的。但也难以说是对的。

    理由很简单,因为从道理上说,等容积设计并不错。但问题在于,有几个人能听得出来?

    在理论上说,主副箱容积不同,绝对会导致声音产生差异。这也是采用等容积设计的理论基础。但实际上,这种差异是并不明显的。即便主副箱的容积差异达到20%之巨,能听出差别的人也不到人群的一半。毕竟大多数人没有一对“金耳朵”。

    而放到多媒体音箱上,其实还多了一个因素——扬声器的配对性问题。

    所谓,好喇叭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挑”出来的。作高档音箱时,进行扬声器的配对挑选是一个起码的要求。但对于多媒体音箱来说,受成本控制,根本没有养声器配对那么一说。只要扬声器误差控制在要求范围内就被认可了。

    问题在于,对于这种低档单元来说,这个“允许误差”是很大的。

    这样,我们很多时候所听到的主副箱声音不同,往往并不是由于容积不同造成的,而是两个单元的配对性太差导致的。反过来说,即便采用了等容积设计,也很可能由于扬声器误差原因使等容积设计的影响化作乌有。

    “等容积设计”不能说是错的,至少在理论上是科学的。但放到多媒体音箱这个领域内,对大多数人恐怕不过算是一种心理作用罢了。

    姑且,算是一个善意的噱头罢。

    五、监听音箱

   从惠威的T200A以来,自称“多媒体监听”的音箱越来越多,比较有名的就有世代V300、轻骑兵V23等等,而连麦博H-200这样的2.1音箱也自称“监听”,这就有点可笑了。

    什么是“监听”?

    当然,谁都能答得上来——监听音箱是音箱的一种,与主音箱、返听音箱区别,主要用于录音、作曲等回放应用,其特点是声音客观,没有音染,云云。

    但谁能描述清,监听音箱真正应该怎么设计?它和普通的回放音箱应该有什么一目了然的区别?

    实际上,上面所说的监听音箱的特点,所描述的是监听音箱“应该”有什么样的能力,而没有说明监听音箱应该怎样来实现这些能力。

    正如上面所说的,监听音箱,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尽量减小音染,最好声音不要有任何的个性。为了实现这一点,首先从频响上来讲,监听音箱的实质就是要使其频响曲线尽量的平直和平滑,即便为此,使频域上受到损失,也在所不惜!前一点要求,和普通的HI-FI音箱并没有根本区别,而后一点要求,则决定了监听音箱和HI-FI音箱的本质不同!

    对于监听音箱来说,频响的平直和平滑,是在一切之上的最高要求,如果频域性能不理想,最多只是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而频响曲线不好,则将使它失去作为监听音箱的全部价值。但HI-FI音箱,是不这样看的。

    而监听音箱的第二个特点和要求,就是大动态失真一定要小。监听音箱不仅不允许裸箱本身频响造成的失真,而且也不允许功放控制力导致的失真存在。因为这同样是一种音染。

    实际上,专业监听音箱绝大部分都是大功率有源音箱,这和高档HI-FI音箱也是截然不同的,因为监听音箱的使用目标,不允许它冒自由选择功放带来的失真风险。

    监听音箱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对环境的要求小。这是录音室的复杂环境本身决定的。它不可能在听音室这样一个理想环境下回放。事实上看,监听音箱中,使用闭箱设计和前倒相设计的产品比例明显比HI-FI、AV等产品高得多。

    而这个特点,也就使得监听音箱除了对静态频谱提出要求外,同样对动态的累积频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一个平滑而陡峭的累积频谱,不能有太强的混响效果,避免环境因素带来太多的回放效果影响。

    然而,这恰恰是HI-FI、AV等产品所不能接受的。它们的设计要求足够持续的累积频谱来营造混响和声场的效果。
对扬声器和裸箱的静态频谱的要求、对功放动态失真的要求、对累积频谱的要求,这三点要求构成了监听音箱在声音上区别于主回放音箱的最最本质差异。

    按照这三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所谓“多媒体监听音箱”中,没有任何一台能够符合“监听”的要求。抛开麦博H-200这种根本没有任何监听资格的2.1产品不说。在所有的2.0产品中,只有惠威T200A多多少少有点监听的“味道”,至少它的静态频谱作得比较平直。但它贫弱的功放根本无法满足监听音箱对于动态控制力的要求,而以AV音箱T200为基础的设计,也不能满足累积频谱的性能要求。

    连T200A也不过如此,三个基本条件勉强满足了一个。其它的“多媒体监听”还是算了吧!

    “监听音箱”不代表高档,而是代表了和“HI-FI”、“AV”截然不同的一种设计思路和使用目的。就像惠威的M1和T600两款音箱,价格差不多,谁比谁好?怎么比?一个书架HI-FI箱一个落地AV箱,设计目的都不同怎么比?

     所以,这种噱头以后就免了吧!

    六、同轴扬声器

    其实,同轴倒算不上太恶劣的噱头,因为以“同轴”为名的产品在近几年很少见了,当初也不曾翻起过大浪。但里面的细节问题到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很多媒体尚没有搞清。所以也算是“老而弥新”的噱头了。

    多媒体音箱上的“同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假同轴”,代表产品是世代的“同心一号”。这种产品现在大部分人都认识得比较清楚了。这种所谓的“同轴”实际上是双纸盆单元,只不过在原有的振膜上又加了一层振膜而已。可以获得比普通全频带单元更好的高音延伸。这种单元在汽车音响上最常见。

    真正的同轴扬声器,是将高音扬声器和低音扬声器合为一体,以消除高低音扬声器的相位差,学名叫“同轴共点扬声器”,从理论上说,同轴扬声器的高低音应该是从同一点发出的。

    从外观上,同轴扬声器应该有两个独立的振膜、两个独立的音圈,和两套输入线路。而我们要说的噱头,就是这种真正的同轴扬声器。

    使用真同轴扬声器的产品很少,我记得的只有索威的几款加上纳伟仕的“假洋鬼子”NEC的一款。

    先说“NEC”的这款,这是一个大大的噱头。你可以说它是同轴,也可以说不是。因为它的设计,实际上并未真正将两个单元合为一体,而是在低音扬声器的中心前端安装了一个独立的高音扬声器,二者各有各的磁钢和盆架,只不过机械连接而已。

    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同轴”,因为它的确是同轴的。但它其实不能算是,因为“同轴扬声器”只是一个简称,实际上,“同轴”不是目的,“共点”才是问题的核心,而“NEC”的这个扬声器,同轴却不共点。同轴扬声器的根本优势完全失去,只不过比普通的双扬声器设计体积小了点而已。

    而索威的同轴产品,才是国内唯一真正的同轴扬声器多媒体产品。但这个,依然是一个噱头。

    同轴扬声器的发明者,是英国的天朗公司,而主要的同轴产品,也都是天朗和另一家公司KEF制造的。

    如果去音响商店看看天朗和KEF的产品,你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它们的同轴扬声器,都是6寸以上的大喇叭。而且在中间高音扬声器的部分,一般都会设计一个类似小号角的结构。基本上,看不到小尺寸的产品。

    这是为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如问,为什么搞同轴扬声器?

    前面说过,同轴不是目的,共点才是核心。实际上,之所以设计出同轴扬声器,就是为了解决分离的高低音扬声器,由于声音分别从两个理论发音点发出而导致的声相位不一致的问题。在传统音箱上,用了很多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惠威M-200的前倾斜面板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莫过于把高低音扬声器设计在一起,并调整它们的发音点完全重合。这样也就不存在声相位不一致的问题了。

    但是,这样的合并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高音扬声器处于低音扬声器的中心,所以它发出的声波首先会在低音扬声器的振膜上反射,而由于低音扬声器本身也在振动,结果就导致了严重的相位干扰。
天朗和KEF之所以不做小喇叭就是为此,在大尺寸的单元上,由于低音振膜的尺寸比高音扬声器大很多,所以对于高音扬声器来说,可以将其认为近似平面,加上一个小的类号角结构,可以将低音扬声器对高音的干扰减至最小。

    但如果用来做小喇叭呢?

    索威产品的失误就在于此,同轴扬声器的原理决定了它并不适于去做多媒体音箱的小喇叭。这是天王老子也解决不了的先天矛盾。虽然同轴扬声器的另一特点——相对同尺寸设计体积小巧使它显得很合适做多媒体音箱。

    以后,“同轴”这种噱头就免了吧。毕竟大部分的“同轴”全是假的,而就算真的同轴,对于多媒体音箱也是不合适的。

    七、对地辐射

    首先要说的是,这个“噱头”不能当真算是噱头,低音炮的对地辐射设计在AV系统上早就有应用,只不过在多媒体音箱上,在实现步骤上,出了毛病。

    国内多媒体音箱上使用对地辐射设计,最早源于漫步者的R501T,这款音箱实际上是仿造ALTEC的一款5.1箱子而来。漫步者将其称为“对地增压技术”,这也成为了现在同类设计的通用名词。

    其实,对地辐射技术并没有太明显的“增压”效果,它主要的目的还是依靠地面的低通滤波作用净化低音,同时减少低音的方向性,增强低音的氛围感。

    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对地辐射技术对于低音扬声器有特殊的要求,并不是什么扬声器都可以拿来用的。

    普通的扬声器,都是为垂直或倾斜安装设计的,但是,采用了对地辐射技术的音箱上,扬声器是水平安装的。在这种情况下,扬声器振膜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对悬挂系统会施加一个向下的应力,从而使振膜偏离应在的平衡位置。

    对于这种方式安装的扬声器,由于在静止状态下,振膜的平衡位置和受力状态和默认的垂直安装状态不同,所以扬声器的表现会有微小的差异,更主要的问题是,经过长时间后,它会影响到悬挂系统的平衡,从而使扬声器的悬挂系统发生永久性的形变。

    真正适合对地辐射音箱使用的低音扬声器,其悬挂系统是经过专门设计的。它本身具有一个小的应力来抵消振膜重力的作用。而针对正常的垂直安装状态设计的扬声器,是不能直接在对地辐射结构上使用的。

    然而,在多媒体音箱上,我们并没有见到多少真正的水平安装设计的扬声器。于是,一个好技术也就变成了噱头。

    八、平衡式输入

    平衡式输入(XLR输入),其实在多媒体音箱上至今只有惠威的两款音箱用过,影响并不是很大。但由于大多数多媒体用户特别是媒体人员对于平衡式输入的无知,所以也变成了很少有人看清的噱头。

    所谓平衡式输入,就是使用多条线路同时输入音频信号(常见为三条,最多有7条),其中一条为独立的地线,而剩下的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传输两组相位相反的音频信号。

    在功放内部,这两组信号分别使用一套放大电路进行放大,然后将放大后的信号再行耦合成一个完整波形输出。

    之所以要使用平衡式输入,是因为在平衡式输入中,两组信号具有180度的相位差,经过分别放大和倒相耦合后,可以消除传输过程中引入的干扰噪音。

    但是,平衡式输入的原理本身,要求它使用两套完整且完全相同的功放电路分别对两组信号进行放大。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对于两套电路的配对性要求极高,否则信号就不能完美的耦合。 正因如此,真正的平衡式放大器极为昂贵,一般来说,在HI-FI领域里,支持真平衡放大的功放,至少也在6000元以上。

    反过来说,像T200A这样2000块的箱子,为什么也能支持平衡式输入?原因很简单,这个平衡输入是假的!实际上,T200A上的平衡接口不过是一个接口形式而已,其实际电学结构和T200A的莲花头没有什么区别。需要两套对等的功放电路同时对两组信号进行放大,这是“真”平衡电路的本质特点!

    至于最新的S200A,目前由于笔者没有拿到样品还看不清其设计,由于S200A使用了多个5532运放,所以如果它使用的是前级独立放大,对前级输出耦合,那么其平衡输入不能完全算是“噱头”,而要比T200A的好一些,而如果是输入信号直接耦合,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但不管怎么样,没有使用独立放大,也就失去了平衡电路的主要优势!
然,惠威的设计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特别是T200A,对于使用它来做返听效果的作曲家、录音师等等来说,能够连接平衡信号线,即便是假的,也会更方便一些(因为这些场合的设备一般都用的是平衡信号线),而且虽然功放本身没有任何优势,但平衡信号线本身就有比普通信号线更好的抗干扰能力。所以实际使用中,噪音干扰还是会小一些。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东西还是非常尴尬的——对于这些专业人士,他们都能知道这不过是“伪”接口,效果的提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仅仅是方便一些罢了。而对于普通用户,则可能永远用不上这个接口——毕竟谁也不会再去买一个昂贵的具平衡输出的音源来配它。到头来,白白增加成本而已。

    这,算是一个徒劳而无用的噱头吧。

    九、低音的效果

    这个噱头不是某个厂商制造的,而是众多前赴后继的白痴媒体创造的。

    我们常常可以在评测中看到这样的字眼——“虽然不能对其低音效果报以太高的期望,但在XXHz的信号回放中,音箱依然发出了清晰的声音,作为小型的低档产品,这个效果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我们不怀疑他们听到了声音,但问题是,他们听到了什么?

    实际上,对于多媒体音箱来说,很低的频率是根本不能回放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音箱先天设计本身的原因,扬声器的基本参数中有一个f0参数,代表的是扬声器的最低谐振频率。低于这个频率的声音,扬声器是无法发出来的——这不意味着低于这个频率,扬声器就不动了,而是指扬声器此时的功率转换效率太低,根本不足以使振动转变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强度。

    而使用各种复杂的倒相结构,由于是气体振动发声,所以可以延展低频的下限,但是,这种延伸也是有限的,一般不会超过同尺寸闭箱下限的0.7倍。结合F0参数,一般来说,如5寸书架箱的低频下限,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60Hz。

    正因如此,所以有些产品,例如BOSE的很多低音炮干脆采用的是带通结构而非低通结构,就是为了滤掉极低频的无效振动,以消除杂音。

    其次,就算音箱能够回放很低的频率,能不能听得到还是个问题。

    要保证某个频率的声音被原汁原味的听到,则以长方形房间为例,其最远的两面墙之间的直线距离至少要达到声波波长的一半。因为声波会经过墙面的反射,再行叠加,形成高频驻波。如果不能保证这个基本的距离,则此时,虽然音箱在回放某一频率的声音,但我们的耳朵听到的却已经是比这个频率高得多的一个频率了。而如果要保证低频的量感比例正确,则最近的两面墙之间的距离也必须达到波长的一半。

    不要说20Hz或30Hz,就说40Hz这个在很多评测人员看来似乎”很容易“回放的频率,它的波长一半为4米左右。要听到,还是不太过困难。但要保证完全正确,你的房子高度有4米吗?

    听什么听啊……

    那么,很多人信誓旦旦的“听到”甚至低达“25Hz”的声音,而且“量感很充沛”,他们究竟听到了什么?

    他们听到的是高频谐波。是失控的扬声器生成的高频谐波和在环境中经过反射叠加进一步形成的谐波。这种“优秀”产品是不折不扣的烂货!

    正因如此,BOSE才会在自己的小型低音炮上采用带通设计,干脆的滤掉下端的声音,因为BOSE的设计师明白,这种声音“听到”还不如“听不到”的好,它们是不折不扣的杂音。

    很多的评测文章动辄谈论低频,但有多少人真的认清了?说到扬声器的失控,居然有很多评测人员将在低音回放时看得到扬声器“振动”的音箱视为低频优秀?不想一想——回放50Hz的信号就意味着扬声器振膜每秒钟要完成50个完整冲程的运动,人眼睛的反应速度才有多快?超过24桢/秒的变化,人眼已经无法分辨,又怎么能看得到50Hz的剧烈振动?

    能够用眼睛看到扬声器振膜在“抖动”,说明此时扬声器已经完全失控,在振动后不能迅速恢复原位了,还好什么好啊?!

    结语,为什么写这篇东西

    这篇文章其实并不是写给普通读者看的。

    这篇文章是写给厂商看的。做生意应该踏踏实实,适当的宣传并无不可,但“忽悠”人来赚钱难道不觉得良心有愧?甚至将本属错误的东西写成如神赐恩物,难道不怕百年之后堕入拔舌地狱吗!?

    别忽悠了,再眩目的把戏,也总有人能看破。别把HI-FI那一套邪教作风拿过来了。

    这篇文章最终的目的,是给媒体编辑们看的。其实,说很多人是枪手,真的是冤枉了他们,他们只不过是不懂,真的不懂,和广大的普通用户一样什么都不懂,但他们的身份又要求他们必须勉为其难的去装作很懂。于是,他们先是稀里糊涂的被人家“忽悠”,然后再自以为然的去替人“忽悠”,迷惘之中,无心之中变成了奸商的帮凶。

    只是,凡事都适可而止吧,不懂不是过错,但不能永远不懂啊。前不久,IT168的一位编辑写了一篇盖世奇文,我在本站论坛上写的“挑错文章”居然就写了1千多字之长。这样的文章拿出来给菜鸟看,难道不怕被诅咒而做噩梦吗?

    没有人什么都懂,但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应该去用心学点东西,多少让自己变得聪明一些,不是吗?

    这篇文章里涉及到的这些东西,可能是近一段以来媒体们忽悠最多的,因为他们自己先被忽悠了,晕晕乎乎之中,接着去忽悠读者,还自以为做了一件大好事情。背上了枪手之名还莫名其妙。冤啊。

50

主题

0

好友

122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1058
帖子
3746
精华
0
经验
1229 点
金钱
1213 ¥
注册时间
2008-4-21
发表于 2012-7-2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为转贴

50

主题

0

好友

122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1058
帖子
3746
精华
0
经验
1229 点
金钱
1213 ¥
注册时间
2008-4-21
发表于 2012-7-2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GUVST 于 2012-7-2 12:56 编辑

有的人用的松下彩电  说松下如何好  康佳如何差   如何如何   其实不知道松下彩电是康佳帖牌的  
还有三菱微炉由格兰仕帖牌   PHILIPS节能灯是中山古镇制造   举不胜举!!!

自己骗自己的人大把!!!

50

主题

0

好友

122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1058
帖子
3746
精华
0
经验
1229 点
金钱
1213 ¥
注册时间
2008-4-21
发表于 2012-7-2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响界的十大谎言   转帖

引用林肯(Abraham Lincoln)的名言:你可能在某些时候愚弄了一些人,但不可能永远地愚弄所有人! 这句话似乎用于Hi-End音响十分适合。
  我真的很怀疑,现在的人似乎比我年轻时代的人更好欺骗。我们不会往我们的鞋子里放磁铁。警察也不会用通灵术来寻找失踪的人。自希特勒之后不再有国家元首聘用占星家。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毫无保留地相信科学。当Hi-Fi的时代来临之际,Paul Klipsch,Linclon Walsh, Stew Hegeman等等工程师是我们的音响资讯的来源。那些不知道e的x次积分为何物的无知怪异的评论家依旧活在黑暗的未来。在现有的知识图谱里,今天的音响科学比起最初的年代,明显进步多了。在时代的这端有不少精明的从业者却远比奠基者出类拔萃。然而在黑暗的那端,一个无知迷信和欺诈的时代却掌握了统治权。为何和如何会这样,已经在我们以前出版的文章中有完全的阐述。现在我们就重点说说那些容易使人掉进陷阱的谎言。
  
  1. 关于线材的谎言
  逻辑上不应以此谎言来作为开头,因为线材属于配件,不是主要的音响部件。不过这却是最巨大、最卑鄙、最令人气愤、最侮辱人智慧的谎言,而且还是发烧领域中最骗钱的谎言。所以我必须把这个放在最前面来说。
  这个谎言就是:高价喇叭线和信号线比标准或一般的线材有更好的声音。这个谎言已经在阳光下被诚实的权威人士一次又一次地戳穿、耻笑和驳倒。但许多无辜者却无从分辨。
  最简单的事实就是:阻抗(R)、感抗(L)和容抗(C)这三个线材的参数,是唯一能够影响在声波频率范围内的性能的参数。信号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被天价线材还是被便宜线材传送着。当然,你还要为一个做工良好的插头、屏蔽处理和绝缘处理等等付出一些代价,以保证线材能够可靠和稳定工作。还有就是你要注意线材不宜过长,避免阻抗过大,信号衰减过多。然而,在基本的导电性能中,一对优质的衣架刮掉两端拉直后,一点也不比价值2000美元的神奇线材差。18美分一尺的16号电灯线也是如此。天价线材是电子消费品中的一个最大的骗局。看到几乎所有的音响出版物都胆怯地向线材商投降,真的令人感到沮丧。(喇叭线和信号线里的事实与虚假的更深入试验,请看第16和17点(不在本文中))
  
  2. 关于电子管的谎言(就是说胆机)
  这个谎言也是属于周边问题,因为在这个硅矽时代,电子管已经与主流不相干了。在Hi-End音响市场里,这是一个普遍深入的谎言。数一下高端音响杂志里面的胆机广告的页数所占的比例,难以置信啊,但事实就是如此。当然,里面的观点就是:在音响应用中胆机比石机更高级。你可别不相信哦。
  电子管对于无线电发射和微波炉等来说是非常合适的。不过,在这个时代的转折点,对于某些产品来说则不是这样说。例如:功放、前级和CD机DVD机等。
  那电子管有什么问题吗?没有,真的……镶金牙有什么问题吗?那怕是门牙?没有,这只不过是另一个较具有吸引力的选择而已。
  在一个音响设备里,电子管能够做到的,晶体管也同样能够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代价更低,可靠性更高。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级别的胆机放大器失真度也比同等级别的晶体管放大器要高,而且机子寿命期中,胆机需要的维护更多(更换管子,调偏置电压等)
  那些8瓦特单端三极电子管放大器这种白痴设计就不算在内了,因为他们没有相似的晶体管设计相比较。
  关于胆味,这种故意的染色,晶体管系统也能够很容易模仿这种失真的声音,如果设计师想要这样做的话。当然,确实存在一些久经世故的音响设计师会考虑使用电子管,不过这种少数的又成功的特例难以完那些劝你购买陈旧技术的电子管商人的谎言。
  
  3. 关于反数码的谎言
  你可能经常听到有人说:“数码声比模拟声差太多了。”“数码化音频就像一幅粗劣,由一个个粗点组成的报纸图片。”“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完全行不通,那个CD的44.1KHz的采样率不能够解决极高频段的问题,因为只有那里的一个周期仅有两三个采样点。”“数码声音,即使在最好的状况下,也会发干发刺。”诸如此类,等等。
  这实属无知胡言和故意误导。谎言在主流中很少得到支持,因为数码科技已经获得了完全的认同。不过这个谎言却依然在一些音响世界的非主流,未获重生的Hi-End音响沙龙和各种各样的刁偏的听音室里流传着、延续着。
  最可笑的反数码谬论的表现竟是:喜欢LP多于CD,而不是喜欢模拟母带多于数码母带。模拟母带与数码母带之间的争辩还未知谁胜谁负。吱吱声、噼啪声、爆豆声胜过背景宁静的数码信息坑?这是一个对客观事实的变态抗拒。
  这里有一些读电子工程二年级学生也能给你证明的事实:数字音频是百毒不侵的,但模拟音频永远做不到,0和1在信号路径中决不会像模拟音频那样被改变。即使是今天音响发烧中最低端的44.1KHz的采样率。也能够分解所有的声音频率,不会引起任何音频范围内的信息损失。那些两个采样点如何能够还原20KHz的疑问是幼稚的曲解奈奎斯特采样定律的行为。
  至于为什么有些模拟录音听起来更好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录音师的功劳。在麦克风摆位,声音电平,平衡度和均等化处理上做得很好。还有就是录音的地点非常符合听觉声学。
  某些早期的数码录音也确实是硬和刺。但这并不是因为它是数字音频,而是工程师还在思考模拟方式,修正预先估计但其实不存在的损失。当今最好的数码录音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录音模式。公平起见,我们必须承认最高技术的模拟录音和最高技术的数码录音师可以相媲美的。尽管如此,在专业领域里模拟录音的拥护者正迅速较少。
  4. 关于听音测试的谎言
  本刊的普通读者都知道如何反驳那些对ABX测试持相反意见的老烧的谎言。大致的方法如下:
  ABX方法需要A设备和B设备在电平匹配度在正负0.1dB内,你可以随意听A和B,你想听多久都行,如果你认为他们有不同,你可以要求听X, 而X其实就是A或者B的其中一个(这是由双盲系统随机决定的),允许你随时对A/X或B/X进行比较。随意多少次都可以。然后决定X=A还是X=B。
  因为如果是完全靠瞎猜,命中率会在50%左右。为了统计的正确性最少要测试12次。(16次更好,20更加好)。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科学方法来测试你是在听不同的东西还是在听同一个东西的了。那些偏执的烧友会告诉你双盲测试完全行不通,因为每个人都知道Krell比Pioneer好声。
  但如果他们在双盲测试中无法分辨的话。那么ABX方法就会被认为是行不通的,这就是他们的理论。
  如果每个人都知道Joe比Mike高,但如果他们测出身高都正好是5尺11又1/4寸的话, 那么尺子肯定有问题,是吧。
       最通常的反驳意见就是:ABX测试方法压力太大,如果你说:让我们来看看你能听力有多好吧。 他们也许会说,没时间,因为要测16次。或者说所需太多的设备等等。
  教你一个方法如何揪出一个反对以及混淆ABX测试的伪君子:如果你问他们相信其他AB测试的方法吗,他们可能会说相信。然后你问他到底靠什么办法分辨:1.用不同的电平?2.还是偷看?然后你就等着他们如何恼羞成怒吧:)。
  
  5. 关于负反馈的谎言
  在放大器或者前级中使用负反馈?太糟糕了! 完全没有负反馈?真不错!这种误导被广泛地流传着。负反馈其实是一个在电路设计中很有用的工具。它能够减少失真提升稳定性。只有在晶体管放大器设计得的铜器时代,早在60 70年代,负反馈的使用不得当,效果很不理想,而且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是迷信无负反馈的起源。在80年代初期Edward Cherry和RobertCordell在质疑的阴影之下,使其真相水落石出。负反馈只要严格遵守其基本准则来使用,完全是有利无害的。时至今日,现在的那些唯无负反馈至上者,要么是撒谎,要么是无知的。
  
  6. 关于煲机的谎言
  这是一个被广泛地反复地宣传的谎言,使你相信各种音响设备甚至线材,煲机一段时间后,例如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后,声音会更好。这纯粹是屁话。开机后电容会在几秒钟内充电,偏置也会在数分钟内稳定。在一个设计正确的放大器或者前级或者CD机,它的开机第一小时的表现和使用1000小时后的表现,是没有分别的。至于线材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现在跟音响发烧友讨论的这些是玄学,而不是科学。
  不过,喇叭等设备的确是需要一段时间运作以达到最佳表现的,这是因为它们是有运动构造部分的,是需要外力驱动的机械设备。这跟汽车的引擎和活塞等是一样的道理。但这并不意味一个好的喇叭刚开箱的时候声音就会很差。打个比方:一部才开了10公里的新车,会很不好开?会比旧车差很远?
  
  7. 关于双线分音的谎言
  即使老烧也有不少人掉进这个陷阱里。音箱制造商则是设置这个陷阱的参与者。他们会告诉你双线分音的效果是跟双放大器分音的效果一样的。甚至有不少音响界德高望重者向这份利益的大餐卑恭屈膝,向市场的现实投降,他们应该感到罪过。
  而事实上:双放大器分音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意义的,即使是使用被动式分音器。但双线分音则纯粹是骗人的巫术。如果你把一对喇叭线的末端接在另一对喇叭线连接的地方,在电子原理上完全没有改变,物理学称之为叠加定理。叠加定理规定:在整个网络同时施加许多电压期间,流过线性网络中某点的电流等于各个电压单独作用在该点产生的各个电流分量之和。类似地,在同样条件下,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等于各个电压单独作用在该两点之间产生的电压之和。
  无论是音响销售员和音响发烧友,只要谁能够证明出相反理论的话,都应该去获得科学奖项和学院荣誉。
  不过我们也得公平地说一句:双线分音其实也并无什么害处,只不过它其实并不能起什么作用而已。就好比在鞋里面装一块磁铁。
  8. 关于电源处理器的谎言
  这个标题所要说的话,都在Bryston的产品手册里面都说了: 所有Bryston放大器的电源供电方面都包含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高质量专用电路,以防止无线电波,线路穿刺和其他电源线等问题。Bryston的功放不需要特别电源处理器,只需要把插头直接插到墙插上就可以了。
  他们所说的这些,其实也是所有设计优良的放大器所具有的特点。他们可能不一定跟Bryston具有相同的PSRR和性能。不过他们做到能够直接插到墙插上而不需要其它特别的电源处理。如果你能够买得起一个高价的电源处理器,你也可以买得起一个设计优良不需要特别的电源处理的放大器。电源处理器对你毫无作用。(请注意,我们不是在谈论给电脑设计的浪涌保护设计的开关电源,它们可比Tice 音响魔盒便宜得多,而且它们会比这个音频设备受到更多的电源干扰,例如打印机等外围设备)
  关于“干净”电源,其中最大和最愚蠢的的谎言就是:你需要一个特别设计的高价电源线来获得可能是最好的声音。所有额定处理内部交流电压和电流的电源线的性能与其他电源线都一样,天价电源线是一个欺诈,你的音响电路并不知道,也不需要关心在变压器的交流端用什么电源线。它们所需要关心的是直流端所需的电压。想想吧,你的汽车需要关心用什么管子来给它加油吗?
  
  9. 关于CD处理的谎言
  我们暂时把思想回朔到聚乙烯年代,当我们用各种神奇的液体喷撒在LP碟上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提升回放的效果,特别是当喷出来的气压清理掉某些凹槽中的残渣的时候。 商业逻辑学则继续往前推进,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某些供CD使用类似的神奇产品诞生了。
  问题出现了,没错CD和LP都具有同样一个面可以让你喷撒一些粘液。但CD的表面与LP却是相距甚远的。它那微小的凹坑并没有跟模拟波形相对应,仅仅是携带了一些由于0和1组成的数字代码。那些0和1不可能被弄得更好也不可能弄得更差。而LP则可能会使轨迹变得更顺滑。他们读取的仅仅是0和1。你是不是也会把一个一块钱硬币擦得蹭亮,避免收银员把它当成一毛钱硬币呢?
  
  10. 关于金耳朵的谎言
  这个包罗万象的谎言,也许应该把它排到第一,不过也可以作为一个总结性的结尾。“金耳朵们”要你去相信他们的听力是多么的犀利和敏锐。他们可以听到重播中的任何细微的声音,与我们与众不同。这绝对不是真的,任何人如果没有实际的听力损伤,可以听到他们所能听到的声音,不过有一点,那些经过训练和有经验的人知道那些声音是由什么组成的,知道怎么去解释和表达出来。所以,如果一个喇叭的频响在3kHz的位置有一个巨大的低谷,那么任何耳朵听起来,不论是金耳朵还是木耳朵,那声音听起来绝对不会像频响平直的那样。只不过,有经验的人能够很快地识别出是什么问题。就好象一个汽车机械师单纯靠听引擎的声音就能够很快知道汽车有什么问题。他的耳朵可并不见得比你的好。他只不过知道要去听些什么。其实你也可以做到,如果你也像他那样处理过那么多的引擎的话。
  最糟糕的部分来了,那些自命为“金耳朵”的偏激的主观评论者,Hi-end音响沙龙的销售员和音响俱乐部的主要成员等等,当他们比较两台放大器的时候,经常使用他们那虚伪的高手般的听力来胁迫你:“你听到了没有?” 你好像必须要听出那两者有巨大差别,而其实金耳朵自己都听不出有什么差别。他们就是说他们听到了,他们知道你信赖他们的金耳朵。感觉太糟糕了。
  对金耳朵最好的反驳就是双盲测试。这是区分他是否真的能听出两者区别的最好方法。不过实际上,极少有这种情况发生。即使有,那些金耳朵也会在第一次蒙对之后溜走。

50

主题

0

好友

122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1058
帖子
3746
精华
0
经验
1229 点
金钱
1213 ¥
注册时间
2008-4-21
发表于 2012-7-2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产的整体水平确实不如国外  但也还是有部分产品不错的  我们承认差距的同时  也应该认识到
---国货绝不是某些人说的  一文不值  一无是处!!!

50

主题

0

好友

122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1058
帖子
3746
精华
0
经验
1229 点
金钱
1213 ¥
注册时间
2008-4-21
发表于 2012-7-2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古镇的低端节能灯产品  出厂2元  厂家赚不到2毛钱  PHILIPS帖个标签就卖20元给中国  
还有人很有优越感地说PHILIPS的这款产品就是好

50

主题

0

好友

122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1058
帖子
3746
精华
0
经验
1229 点
金钱
1213 ¥
注册时间
2008-4-21
发表于 2012-7-2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除了富士康这样的专门做代工的企业外,不少本土知名的家电品牌在经营自主品牌的同时也开始接受代工业务。2010年,东芝与康佳签订白电代工订单后,又将70万台液晶电视代工订单交给康佳。此外,TCL、小天鹅、厦华等国内企业均有或多或少的代工业务。
----尽管产品同一条生产线  原产地相同,甚至原材料和技术指标都相同  但由于品牌不同,业内称代工家电贴牌后价格即涨50%     唯一的区别是LOGO不同

50

主题

0

好友

122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1058
帖子
3746
精华
0
经验
1229 点
金钱
1213 ¥
注册时间
2008-4-21
发表于 2012-7-2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HIFI骨灰级发烧友! 转帖
  功放有一个就行,玩音响最后就是玩电源。 用火电的力度大点,声音偏暖,用水电的声底偏冷,但解析力很高,水电中,以葛州坝的电音色最好,火电中以北仑电厂的电音质最好,因为烧的无烟煤的比例最高。

  同一套器材,晚上8点到10点的时候音色就感觉有点偏冷,晚上11点之后声音明显偏暖,后来才发现高峰电用的是外省的水电,低谷电以本地火电为主,铁证如山!

  风力发的电层次感很差,听感朦胧,听菜可妇司机的A大调B小调,音场明显收缩,小提琴部都混在一起 。

  风力发电的单机功率在500w以下的音色都偏薄,电是三相和两相和音色关系不大,关键是平衡感,三相电播放大编制的交响乐阵脚明显比两相的要稳! 核电适合播放《终结者》之类的大片伴音。 但遗憾水、火、风、核电都并在了国家电网上了,所以放什么声音都是混论一片。

  有位烧友为此从上海搬家到广州,声音好很多,因为南方电网以大亚湾核电和两广水电为主,音响既有力度,又比较清澈。最近准备投资建设独立不并网的雅鲁藏布江水电站,高山雪原的天水,将使音响脱胎换骨。但可研报告遭到印度的反对。太阳能发电,有何不同?声音偏向温暖,不冷,但是有点薄! 有个自翔为国内最资深的耳机发烧友,一日试听铁三角AT-HA25D耳放配(audio-technica)AD2000耳机,听着听着突然摘下耳机说“今天没法听了,一定是水电站的水位又涨了”, 令在场其他烧友目瞪口呆!

  真正资深的发烧友不用交流电源,因为整流滤波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会使人脑震荡,必须用电池供电。而且不能用充电电池,因为充电过程中积累了电网波动带来的电压起伏,还有电网谐波会在充电过程中使电解液活性增大,影响放电效果。所以用充电电池听音,虽然低音和中音尚可,但高音有些刺耳,不能听音乐,只能听赵本山的小品,而且只能是和范伟合作的那几个。

  能用的只有干电池,由于干电池特性稍干涩,高音不亮,一般都配以水浴加热,一般至87.35度最好。而且干电池体功率越大越好,放音是声音饱满雄浑。骨灰级的发烧友都是订做干电池,用得最多的,直径200多毫米,高300多毫米。
  后来电池厂家把生产电池的模具,报废后卖给了水桶厂。黑心水桶厂用这套做电池的模具开发了一种新型水桶,容量5加仑,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桶装水的水桶。这套模具原来是做电池的,有汞污染,所以桶装水喝起来都有一股水银味。

  最大号的干电池直接参照原油桶规格,近160升的大家伙,20只串联在一起,放1812的时候,连各国的侦查卫星纷纷报警。美国那次的军用卫星掉下来,还装模作样的用导弹打了一下,是为了掩人耳目。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有2个发烧友同时放1812,而且都是用的顶级电池,炮声太大,震的。由于发烧友规模越来越大,大号干电池需求量大增,装原油的桶生产不过来,导致油价暴涨。很多人不明就里,以为缺油,实际上是缺桶.

  它的声音是非常清晰透明的,没有谐振与染色,没有强调那一部分的频率,声像定位非常好,适合播放多种类型的音乐。高音没有刺耳、粗糙感,听不出分频点的存在,中频十分完美,低频非常有劲。

12

主题

0

好友

33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43616
帖子
852
精华
0
经验
337 点
金钱
327 ¥
注册时间
2011-11-25
发表于 2012-7-8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炒呗,国人的拿手好戏!

43

主题

0

好友

23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91741
帖子
424
精华
0
经验
238 点
金钱
212 ¥
注册时间
2011-2-13
发表于 2012-7-8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都有愤青心理,对目前的一切都不满

6

主题

1

好友

1171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75581
帖子
2508
精华
0
经验
1171 点
金钱
1161 ¥
注册时间
2010-12-25
发表于 2012-8-16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知道现在说好的都是二手价格,当初价格这样定位不就农村包围城市了,再说国人对待品牌问题还是向外的。

0

主题

0

好友

150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80698
帖子
1736
精华
0
经验
1500 点
金钱
1492 ¥
注册时间
2011-1-8
发表于 2012-8-16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事勿过极端

140

主题

2

好友

97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65752
帖子
2918
精华
0
经验
979 点
金钱
799 ¥
注册时间
2008-11-28
发表于 2012-8-16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围观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11 09:09 , Processed in 0.356391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