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465
- 在线时间
- 438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11-8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1
  
- UID
- 115989
- 帖子
- 4636
- 精华
- 1
- 经验
- 2465 点
- 金钱
- 2245 ¥
- 注册时间
- 2009-7-4
|
集肤效应
msc 发表于 2011-4-27 08:47 
我的观点是:在音频范围里(十几二十KHz)谈趋肤效应那是扯蛋~~~
建议大家学习这里~~~
http://www.jd-bbs.com/thread-1601796-1-1.html
我摘录两段(若原创作者不愿意,请PM一下,我会叫版主尽快删掉)
大侠一:
根据趋肤效应的公式,在音频范围根本不用考虑。
举个例子,现在的超高频一般也就是40K吧。
把40K这个频率带入公式计算出在25度的室温下,铜导线的电流穿透深度为0.334mm。
再讲的明白些,看一下电阻。
以线径0.5mm为例,在40K的频率下。一米长的铜导线直流电阻为0.101欧姆,40K的交流频率下铜导线的阻抗升为0.110欧姆,阻抗增加约9%,也就是0.01欧姆,这种增加我认为完全不必要考虑。
但是我们看一下工业的中频和高频。
中频以40Mhz为例,也就是4000Mhz。这个频率下,电流穿透深度为0.0105mm,一米长的铜线阻抗为2.284欧姆,比直流状态增加了22.6倍。这个增加就相当明显了。
高频以4G为例,还是0.5mm直径的单芯铜线。根据计算,在这个频率下电流穿透深度为0.0003mm,一米长的铜线阻抗为71.61欧姆,比直流状态下716倍。在这样的频率下再用单芯线就不明智了。
再说工业上的信号传输不可能只用一米,所以就必须要用多芯线。而音响的频率根本不用考虑聚肤效应。
大侠二:
很多的观察事实,借用一句话:实际上就是在说耳朵能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分辨不存在的差异!
同一系统,同一根线,有些人会说出截然相反的“听感”。
再举个例子:我原来在功放和CD机之间长期同时接上AQ的RCA线和超时空的XLR线。有时有些朋友想听听两根线的差别或者是平衡和RCA输出的区别。有的时候,我只是为了加强他们的印象,听完一遍再重复按一遍PLAY,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他们没切换,只是先加深印象,结果有的朋友就开口了,刚才如何如何,现在如何如何! 说得真的是头头是道,有板有眼得罪过人之后,我后来基本上就不点破了,通常是说,我们再重新比较一遍,先听某某,再听某某
大侠三:
……LV的包为什么卖那么贵,为什么卖那么贵还有人在买?是因为LV的包功能多,一个可以顶几百个用?还是因为LV的包用的材料成本高,用的皮子比别的包贵好几百倍?又或是因为LV的包用的材料好,可以用上一万年不会坏?显然都不是,因为他是奢侈品,奢侈品是什么,用个比较俗的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们的需求层次,低一些的首先是要满足生活必需品,更高层次的则是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我个人的观点,昂贵的线材,其实就是HIFI领域的奢侈品,其实,还不止线材.昂贵的价格和精美的外观,主要是为了满足购买者的社会认同,那么认同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财富的认同,更进而是社会地位的认同.
只不过,LV是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就是奢侈品,而我们的线材,还非要批上个科学的假外衣,让普通的发烧友也去买这样的穿了个科学的假外衣的奢侈品.当然也同时满足一下一般人的虚荣人,说好听一点儿,就是找到些社会认同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