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主题

1

好友

4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5157
帖子
428
精华
0
经验
423 点
金钱
419 ¥
注册时间
2008-9-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有道理,8管电流反馈放大器制作能否成功,至少要满足4大要素.
1,T2,T6线性好,两管Vbe最好一致,Vbe与Ic的线性关系同理,HFE达到300.  T3,T7同理,HFE达到250以上.
T4,T8同理,HFE达到200.
2,  R1,R2,R3,R4不能随便取值,我的取值算比较典型吧.
3, R7,R8同理,务必要做超前补偿.
4,最后轮到讨论T1,T5,他们对整个电路的补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则上参数要接近T3,T4.然后接成如我电路图中的二极管接法,用1.5mA恒流源测试导通电压值.两管数值要相近.

有关于本电路的偏置调整:1,   Is1,Is2两个恒流源对整个电路的偏置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做到两者非常一致.数值约1.5mA.检查此时过管电流,要求在温度稳定后末级过管电流不超过200mA.(测试时所有管子必需与散热器紧密接触,大管涂进口导热硅脂用薄云母片与散热器绝缘,上紧螺丝.散热器要够大,若看到大管硅脂有白烟要立即断电,有些意外情况发生时是来不及等手摸的,眼睛要盯住大管)这一提示非常温馨.
       2,假如过管电流超过200mA(指散热器温度稳定后),请从新适当同时调小两只恒流源的电流(电流要一致),
再次开机测试,直到完成这一步.
       3,再开机,接8欧电阻,等温度稳定就量中点.
       中点调零的方法:等温度稳定后,测量过管电流是否低于200mA,否则请返回第二层.
是,则观察中点输出是多少mV.很小就忽略掉它.
     假如是正值,且数值不大,请在T1所接成的二极管的阳极与T2的基极之间串入一只0.1欧电阻.然后返回第三层.(调整步进0.1欧是典型值,可随个人经验水准增减步进)
      假如是负值,且数值不大,请在T5所接成的二极管的阴极与T6的基极之间串入一只0.1欧电阻.然后返回第三层.(调整步进0.1欧是典型值,可随个人经验水准增减步进)

       调好就煲下机再调,直到个人认为稳定好了就可以了.
祝我们好运.

16

主题

13

好友

478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平平常常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8781
帖子
4163
精华
4
经验
4785 点
金钱
4111 ¥
注册时间
2009-2-6

DIY大赛获奖 DIY大赛冠军

发表于 2010-10-24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LZ电路没觉得有啥创新呀,就是发射极耦合反馈,即电流反馈CFB电路吧。
  电流反馈电路CFB的特征就是反馈信号加到输入管的发射极,因此第一级的工作电流有很大部分来自输出信号,因此第一级的电流能够随输出信号同步 ...
locky_z 发表于 2010-10-23 17:20
看来钟先生对这个电路还有不少研究心得.

3

主题

1

好友

4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5157
帖子
428
精华
0
经验
423 点
金钱
419 ¥
注册时间
2008-9-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流反馈CFB与电压反馈VFB的区别.

看来研究生写的论文没有高中的知识难看懂哦, 反而只有你玩过功放的话,应该不难理解这个八管功放的"物理意义"的吧.
至于那台电源嘛,我只好暂先承认这是一个让DIY抓狂的线路,让世界人倾慕的器物,然而,可能又是一个能教设计者跳楼的课题...唉,想向各位大侠,求助!

CFB与VFB差别.zip

177.62 KB, 下载次数: 99

136

主题

6

好友

394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474
精华
12
经验
3944 点
金钱
2580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10-10-24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CFB的理解
  电流反馈放大器CFB具有高转换速率的特征,CFB放大器其结构一般是如下结构
1.png
1.第一级是DB结构
2.第二级是电流镜
3.第三级电流镜输出端接对地电容进行I/V转换。
4.输出缓冲

  整个电路中提供电压增益的是第3部分的那个电容,就是电流镜的电流对C充电,电容上面的电压就是输出电压。对电容充电的电流决定了这个放大器的转换速率,即电流镜的电流。
  而第二部分的电流镜电路,镜像的是第一级的DB结构的集电极电流。所以转换速率其实就是由第一级DB结构的集电极电流决定。

  普通电压反馈VFB放大器,他们是公共发射极恒流源的差分电路,这个恒流源决定了对后面电容的充电电流的大小,其最大值是固定了的,因此普通VFB放大器,其SR就受这个电流限制。输出信号幅度越高,那么带宽越窄。
  而CFB第一级的发射极电流主要是由反馈电阻Rf提供,当输出电压幅度越大,第一级的工作电流也越大,电流镜的电流也就越大,也就能提供足够大的电流对I/V转换电容C充电,也就是说其带宽和输出电压幅度没什么关系。这就是CFB电路获得高转换速率的关键特性。

  如果采用小的反馈电阻Rf,那么第一级能获得的工作电流幅度也就越大,因此带宽也就越高,那些理论计算中也得到这样的结果。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1.CFB放大器的输入端并不是非要用DB结构不可。采用DB结构主要是为了获得类似运算放大器的特征:“具有两个输入端,两个输入端虚短“。
  2.第二级的电流镜也并不是必须的,这里采用电流镜只不过是将电流方向转个方向而已,并没有起到加大带宽或者提高转换速率的效果。
  3. 第三级的I/V转换这是必须的,因为所有放大器都是电压型输出,电流输出没有什么用处。I/V转换当然就是用电容了.
  4.第四级为了取出电容上的电压,当然要高输入阻抗,所以缓冲器用在这里正合适。但不一定非要用DB缓冲器,用FET或者单端射极跟随器都是可以的。


  而某个网站所宣传的"电流传输”概念,他的重点是宣传其电流镜部分,并且也是将电流镜部分弄得复杂非常。
  但实际上从上面分析可以知道,电流镜并不是获得高带宽特性的关键;高带宽的功劳实际是"发射极耦合反馈"。
  如果将所谓的"电流传输"电路,去掉前面输入级的射极反馈结构的话,它也就不可能获得高带宽特性。

  从上面可以看出,CFB的关键特征就是“射极耦合反馈”电路。
  millwood提及过JLH就是CFB。JLH第一级的发射极电阻也是反馈电阻,是接到输出端的。因此JLH这种单端的输入结构也具有高转换速率、高带宽的特征。
  录音机的LA3210等内部电路也是射极反馈电路,其开环增益在50KHz下也还有70db(without NFB)。折合开环增益带宽积达50Khz×3000=150M !!





如果将它改成下面这样
未定标题3.png
1加大开环增益:第二级互补管的集电极负载互为各自负载,因此第二级可以获得很高的增益,因此总的开环增益大大提高,闭环后失真会减少很多。
2用跟随器输出:除了可以维持第二级高增益外,带负载能力也加强,并且跟随器大电流时的非线性比集电极输出好很多。

3

主题

1

好友

4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5157
帖子
428
精华
0
经验
423 点
金钱
419 ¥
注册时间
2008-9-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在设计之处就考虑到用二级电路实现还是用三级电路实现的问题,最后就只敢对外界公布这一"科普"电路了.
现在,既然大侠们都提出了有效改善的措施是三级电路,输入缓冲级+电流增益级+输出缓冲级+环路反馈,
楼主宣布:高举终极论证的旗帜,与我们这正在伟大复兴民族,各位英雄的敬爱的大侠前辈们, 将方案论证,改进.进行到底.

16

主题

13

好友

478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平平常常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8781
帖子
4163
精华
4
经验
4785 点
金钱
4111 ¥
注册时间
2009-2-6

DIY大赛获奖 DIY大赛冠军

发表于 2010-10-25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其实电流反馈功放有个很至命的弱点,就是驱动音箱能力不强,所以用在后级音频功放并非很明智的选择,再者音频信号放大非方波放大,转换速率再高,对其改善也不大。

3

主题

1

好友

4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5157
帖子
428
精华
0
经验
423 点
金钱
419 ¥
注册时间
2008-9-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流反馈功放有个很至命的弱点,就是驱动音箱能力不强"?!
对于楼顶这种八管电路而言,大侠所言极是.
现在,近乎完美的推动方式已经有了,就是使用0db的电流反馈输出级.
当然了,转用这种方式后前述的八管电流反馈放大器就要修改电路的元件及其参数,就是把它改成适合驱动轻负载的前级.(我改好了之后发现,电流反馈放大器驱动轻负载的性能十分出色.)

0db的电流反馈输出级也有了眉目,驱动2欧纯阻负载的50k方波出力图: 输入电压,50Vpp. 带载2欧输出电压47.7Vpp(尖峰不计).献上
50k方波2欧纯阻输出波形.jpg

3

主题

1

好友

4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5157
帖子
428
精华
0
经验
423 点
金钱
419 ¥
注册时间
2008-9-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要想推好一欧的纯阻负载也是有可能做到的,等我家的喇叭换成ATC之后,再一起研究不迟.

3

主题

1

好友

4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5157
帖子
428
精华
0
经验
423 点
金钱
419 ¥
注册时间
2008-9-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上8欧纯阻负载的50k方波图, 输入信号不变,输出则变成了49.1Vpp(尖峰不计).在这顺便说明下,这0db输出级的功率管是三并的.
50k方波8欧纯阻输出波形.jpg

3

主题

1

好友

4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5157
帖子
428
精华
0
经验
423 点
金钱
419 ¥
注册时间
2008-9-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这样的带载能力是不是还差一些呢,我在0db输出级输入端前是接1k电阻的.在如图的方波输出中,该输入电阻达到峰值时电阻的压降:2欧时162.5mV,  4欧时144.5mV,  静态时8mV.

37

主题

1

好友

40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42055
帖子
426
精华
0
经验
408 点
金钱
348 ¥
注册时间
2010-9-19
发表于 2010-10-26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电流取样反馈的吗?

3

主题

1

好友

4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5157
帖子
428
精华
0
经验
423 点
金钱
419 ¥
注册时间
2008-9-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无需过于拘泥在电路形式上的,我也是想了解和发现多些提高功放线性驱动性能的话题.当然,无论是任何话题都欢迎讨论.

3

主题

1

好友

4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5157
帖子
428
精华
0
经验
423 点
金钱
419 ¥
注册时间
2008-9-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暂未有用在音圈附加测速匝线的想法,不过话说回来,喇叭实时监测的反馈值应该是最准确的.

3

主题

1

好友

4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5157
帖子
428
精华
0
经验
423 点
金钱
419 ¥
注册时间
2008-9-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猜想的话,动圈式话筒拾得的声音波形应该近似于瞬时声压的积分函数结果, 但专业录音用的电容式话筒的物理情况就不清楚了,谁知道的述说一下好吗?

音响扩声知识.part1.rar

140 KB, 下载次数: 91

音响扩声知识.part2.rar

140 KB, 下载次数: 110

音响扩声知识.part3.rar

140 KB, 下载次数: 83

音响扩声知识.part1.rar

140 KB, 下载次数: 96

音响扩声知识.part2.rar

140 KB, 下载次数: 101

音响扩声知识.part3.rar

140 KB, 下载次数: 83

音响扩声知识.part4.rar

140 KB, 下载次数: 88

音响扩声知识.part5.rar

140 KB, 下载次数: 88

音响扩声知识.part6.rar

108.77 KB, 下载次数: 109

3

主题

1

好友

4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5157
帖子
428
精华
0
经验
423 点
金钱
419 ¥
注册时间
2008-9-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下,感觉电容式话筒拾得的电压波形应该就是声压的直接体现了.

1

主题

0

好友

2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9301
帖子
248
精华
0
经验
223 点
金钱
222 ¥
注册时间
2007-10-23
发表于 2010-10-26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输入管子应该是b-c极短路,电压放大级的静态由输入级的b-e电压决定。
这个图是b-e极短路,那么如何确定b-c的电压呢?

3

主题

1

好友

4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5157
帖子
428
精华
0
经验
423 点
金钱
419 ¥
注册时间
2008-9-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入1.5mA电流后拿万用表量得的,每个管子都有些差异的(三极管工艺问题).
由于工艺的差别,不同管子的基区散射会有差别(不知这个表达是不是含混了太多东西进去了),在不同温度,不同Ic下散射的程度不同,使得这样的连接能产生温度补偿的作用.

194

主题

8

好友

1071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银屏公主

Rank: 6Rank: 6

UID
137702
帖子
6053
精华
0
经验
1071 点
金钱
1246 ¥
注册时间
2009-10-7
发表于 2010-10-26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学习了

33

主题

0

好友

77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4352
帖子
1837
精华
0
经验
776 点
金钱
717 ¥
注册时间
2008-1-19
发表于 2010-10-26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上输入级和电压放大级的静态电流时相等的,而MARANZ的应用中加入了电阻进行调节电压级的静态电流

33

主题

0

好友

77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4352
帖子
1837
精华
0
经验
776 点
金钱
717 ¥
注册时间
2008-1-19
发表于 2010-10-26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的研究精神,不必去管那些不愿意动脑又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厉害的人,相信真正有技术的人会支持你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13 02:23 , Processed in 0.16802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