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主题

1

好友

832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716
帖子
706
精华
1
经验
832 点
金钱
491 ¥
注册时间
2004-9-29
发表于 2009-3-21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个好人 于 2009-3-21 20:48 发表
说一件真事,我最近在修一台专业功放,开始一直搞不懂它的工作原理,因为在刚开始的时候它的工作电压是+-48V,但是它上面还有一组大电流电压是+-96V,同时还有一对大功率管去控制这个+-96V的电压,为什么功放工 ...

这中电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好象叫S类放大(记得不清了),TDA7293的官方文档里也有这种电路

7

主题

0

好友

34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73864
帖子
335
精华
0
经验
346 点
金钱
328 ¥
注册时间
2009-1-9
发表于 2009-3-21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24并个人觉得是有点过了

102

主题

3

好友

10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51864
帖子
2008
精华
0
经验
1087 点
金钱
982 ¥
注册时间
2008-8-24
发表于 2009-3-2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并联是为了提高带载能力,也是为了在声场不够的情况下在同一声道并联音箱增大功率,楼主曲解了并联的真正意义。

0

主题

0

好友

171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45316
帖子
358
精华
0
经验
171 点
金钱
355 ¥
注册时间
2008-6-12
发表于 2009-3-2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asxz 于 2009-3-21 18:00 发表


分立元件是把静态电流调大使后级工作在高偏甲乙类,同时也使得管子工作电流尽量保持在线性区,为了好声,因为单管的PCM限制所以采用多管并联以输出大功率,小功率输出的时候,实际上功放工作在甲类状态

你能够 ...


我觉得你的观点很好,但稍缺全面,多IC并联也是可以解决大动态时IC的工作电流尽量保持在线性区,和你的观点是相吻合的,所以我觉得这(我指的是IC并联)也是设计理念之一.
个人愚见,抱歉!!
DIY从某种意义上,有付出与收获的关联,每人的价值观有异,有人会为一点改善(可以是音色,也可以是......)而付出大量的.....还是感觉超值,有人想法相反.
感叹一下:世事无绝对,精彩自然来,不然的话,太单调,不是吗?
音乐世界里,有一种文化-------叫包容,DIY爱好世界里,我在想,是不是也有需要?

一通乱弹琴,各位DX请留情,LZ见谅...................................................................

8

主题

1

好友

88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0600
帖子
1573
精华
0
经验
881 点
金钱
868 ¥
注册时间
2007-11-17
发表于 2009-3-21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一下,不过觉得有人并联用过反映不错,并联应该是可行的方案吧!

1

主题

2

好友

147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9079
帖子
1651
精华
0
经验
1479 点
金钱
1439 ¥
注册时间
2007-10-18
发表于 2009-3-21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做做并联就都知道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48

主题

10

好友

6223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罗宾汉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1608
帖子
6532
精华
5
经验
6223 点
金钱
5903 ¥
注册时间
2008-12-29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论坛版主 DIY大赛获奖

发表于 2009-3-21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 2030并联都能听出差别。不信你实验下。别用太差的箱子。控制力会升

48

主题

10

好友

6223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罗宾汉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1608
帖子
6532
精华
5
经验
6223 点
金钱
5903 ¥
注册时间
2008-12-29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论坛版主 DIY大赛获奖

发表于 2009-3-21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个人的孤独 于 2009-3-21 22:45 发表
自己做做并联就都知道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下个目标是3886 3并联+BTL 听听那种霸道的力度

383

主题

3

好友

175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89653
帖子
12033
精华
0
经验
1753 点
金钱
1614 ¥
注册时间
2009-3-20
发表于 2009-3-21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种功放线路的出现有的确实不错,有声音平平但得到某些人的抄作!但不管好与不好,该与不该,只有实践了才能知晓,也不要一味的排斥,喜欢与不喜欢也是个人所好,再说有些东西已经被人实践过了,那么最有发言权的人是谁呢!!!

53

主题

2

好友

376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989
帖子
3963
精华
1
经验
3763 点
金钱
3684 ¥
注册时间
2005-12-28

社区贡献

发表于 2009-3-21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楼主的观点定义上:电压不变载不变,功率不变,很正确。至于哪些被引伸的其它观点,很多人在互相跑题了。俺打完酱油了。

1

主题

0

好友

275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德律风根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4793
帖子
3483
精华
0
经验
2753 点
金钱
2899 ¥
注册时间
2008-1-27
发表于 2009-3-21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玩IC功放还不如玩STK厚模

0

主题

0

好友

171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45316
帖子
358
精华
0
经验
171 点
金钱
355 ¥
注册时间
2008-6-12
发表于 2009-3-21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杰仔 于 2009-3-21 23:01 发表
从楼主的观点定义上:电压不变载不变,功率不变,很正确。至于哪些被引伸的其它观点,很多人在互相跑题了。俺打完酱油了。

<集成功放多片并联的骗局>

14

主题

5

好友

130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5149
帖子
3333
精华
0
经验
1307 点
金钱
1226 ¥
注册时间
2008-2-4
发表于 2009-3-21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觉得IC里的一堆元件并联起来音质会受影响,虽然低音控制力好了,但中高音应该会变差。我没实践过IC并联,发下牢骚。不好意思。

53

主题

2

好友

376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989
帖子
3963
精华
1
经验
3763 点
金钱
3684 ¥
注册时间
2005-12-28

社区贡献

发表于 2009-3-21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IFITER 于 2009-3-21 23:13 发表




俺没支持这个标题党。我说的是文中 的观点。

1

主题

0

好友

275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德律风根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4793
帖子
3483
精华
0
经验
2753 点
金钱
2899 ¥
注册时间
2008-1-27
发表于 2009-3-21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零售的3886的参数相差特别大。不赞成并联。。不像厂家用专用的仪器来测量配对。

0

主题

0

好友

1304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82400
帖子
1307
精华
0
经验
1304 点
金钱
1304 ¥
注册时间
2009-2-2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IFITER 于 2009-3-21 22:27 发表


我觉得你的观点很好,但稍缺全面,多IC并联也是可以解决大动态时IC的工作电流尽量保持在线性区,和你的观点是相吻合的,所以我觉得这(我指的是IC并联)也是设计理念之一.
个人愚见,抱歉!!


呵呵,确实如你所说,对于TDA7293这样设计的功放IC来说,因为处于SLAVE(随动)工作状态下的IC只有末级电流放大级电路参与电流放大,驱动电压都是MASTER(主动)IC提供的,不需要负载均衡电阻。后级MOS设计成负温度系数能够达到自动均衡的状态。

但对LM3886这样的IC来说问题就大了,由于IC的离散性,电压放大级放大倍数是不同的,末级驱动电压不同,那么很可能某片IC处于重载,其他的IC处在轻载,没法作到负载均衡,如果输出加0.5的负载均衡电阻就会把内阻低的优势抵消。

再说到静态电流,TDA7293静态电流只有50ma,是OCL乙类电路,那么能够对负载达到电流驱动能力的主要参数应该是压摆率了(V/us),TDA7293有10V/us的压摆率,在+-40V的推荐电压和8欧姆的阻抗下,连续输出功率典型值为80W(失真值在10%时100W),输出电压大约为25V,电流3.2A,对于峰值25V20KHZ的正弦信号来说,10V/us这个压摆率是够的,对于阻抗4欧姆的负载,需要并联一个后级,这样能够提高连续输出功率。但如果一味地增加并联的单元,不能带来压摆率的提高,而仅仅50MA的静态电流,很难改善MOS开关死区附近的非线性失真,只能消除开关时延,大量并联并不能改善声音的质量,只能增加驱动电流,而负载的最大驱动电流够用的情况下,并上6个12个也是徒劳,对于LM3886设计上没支持SLAVE工作模式的IC,并不并没什么区别(LM3886的压摆率是19V/us,比TDA7293高)

另外个人的看法:电压放大部分的失真才是IC功放失真的最大来源,而把电压放大和驱动级保持在低失真区域才是提高,在IC的功率输出临界点以上输出电压提高10%(相当于功率提高20%),THD会从1%猛烈地上升到10%,如果出现削波,失真是一塌糊涂,80年代的STK41系列厚模块的推动电路(好象是AP500)使用了高达+-70V的电压,其性能现在看来还是很不错的。

0

主题

0

好友

139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57053
帖子
2347
精华
0
经验
1393 点
金钱
1393 ¥
注册时间
2008-10-4
发表于 2009-3-21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集成电路也和分立的元件一样,很难说做到配对,并联越多也就越容易出问题,音质也就不能保证。
头像被屏蔽

125

主题

1

好友

7975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40023
帖子
11043
精华
1
经验
7975 点
金钱
7864 ¥
注册时间
2008-4-11
发表于 2009-3-22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5

主题

0

好友

23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87850
帖子
485
精华
0
经验
238 点
金钱
220 ¥
注册时间
2009-3-13
发表于 2009-3-22 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个并联应该可以降低内阻吧,提高功放的功率余量,不过厂机的工艺也太好了,哪里卖的,多少钱啊,也想搞一套玩玩

0

主题

0

好友

84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9778
帖子
1223
精华
0
经验
848 点
金钱
759 ¥
注册时间
2007-3-7
发表于 2009-3-22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LZ的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13 06:10 , Processed in 0.157241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