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主题

1

好友

4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5157
帖子
428
精华
0
经验
423 点
金钱
419 ¥
注册时间
2008-9-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虽然没有将前面做成电流镜(丽特M9就是用电流镜像产生静态工作点偏置的),而利用了T1,T5接成二极管后的压降来产生工作点偏置的,不用电流镜是因为电流镜随温度的变化差异很小,那就没有温度补偿效果,末级管的电流会随温度升高的. 用了T1,T5接成二极管做偏置电路,电路整体工作点是负温度系数的.  能使整个电路的工作点稳定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下(前面讲过是要把所有晶体管紧贴在同一散热器上做成紧密的热耦合).

4

主题

0

好友

47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47833
帖子
514
精华
0
经验
474 点
金钱
470 ¥
注册时间
2009-11-15
发表于 2010-10-26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lz到底想表达些什么呢?

0

主题

0

好友

23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186745
帖子
23
精华
0
经验
23 点
金钱
23 ¥
注册时间
2010-3-30
发表于 2010-10-26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仿真电路图是很一般的电流负反馈运放的线路,不知为何将第三级的共集互补推挽电路给省去

0

主题

0

好友

23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186745
帖子
23
精华
0
经验
23 点
金钱
23 ¥
注册时间
2010-3-30
发表于 2010-10-26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吧 我不晓得你仿真时候使用什么算法,是GEAR吗?

3

主题

1

好友

4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5157
帖子
428
精华
0
经验
423 点
金钱
419 ¥
注册时间
2008-9-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洁美观嘛,前面说过两级电路的推动能力是有限的.现在我已经把楼顶的八管放大器线路修改成适合于轻负载的前级电路了(换管换参数,结构不变),做前级的话两级电路驱动力已经是绰绰有余的啦.
新弄的第三级的0db电流反馈三并输出级,驱动力的情况已经在上面作基本说明了.我是这样想的,先发出波形图咨询大家意见.看看是否仍然存在驱动力方面的"短板".希望大家多多建议.

0

主题

0

好友

23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186745
帖子
23
精华
0
经验
23 点
金钱
23 ¥
注册时间
2010-3-30
发表于 2010-10-26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 没注意看到,建议在作方波仿真时用GEAR算法,这样不容易出现伪振荡

3

主题

1

好友

4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5157
帖子
428
精华
0
经验
423 点
金钱
419 ¥
注册时间
2008-9-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方波放大时的尖顶,在目前我所作的电路参数(这光是指元器件的型号参数)中.软件表现出来的模拟结果,是能够反映客观规律的.  有兴趣的话我贴原理图大家分析下.
刚才的热心坛友提过一下算法方面的意见,我也顺便去看几篇国内的小白文去弄多几个汉语词汇来用用,
我查过我用的这个TINA pro6.08V 电子仿真软件,网上简介大概也是弄不清楚他用什么算法的,它对方波运算的时候,在边缘触发过程中用占用的运算时间比较多.至于梯形算法,可变步长的算法我未去探讨过.看来要把功课温习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13 02:18 , Processed in 0.68354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