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从音箱入门到高手必看知识

[复制链接] 查看: 2118|回复: 2

0

主题

0

好友

34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86899
帖子
37
精华
0
经验
34 点
金钱
44 ¥
注册时间
2009-3-10
发表于 2009-3-1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阻尼系数的匹配 (这个最难理解)

阻尼系数KD定义为:KD=功放额定输出阻抗(等于音箱额定阻抗)/功放输出内阻。由于功放、输出内阻实际上已成为音箱的电阻尼器件,KD值便决定了音箱所受的电阻尼量。KD值越大,电阻尼越重。功放的KD值并不是越大越好,KD值过大会使音箱电阻尼过重,以至使脉冲前沿建立时间增长,降低瞬态响应指标。因此在选取功放时不应片面追求大的KD值。作为家用高保真功放,阻尼系灵敏有一个经验值可供参考;晶体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40,电子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6。保证放音的稳态特性与瞬态特性良好的基本条件,应注意音箱的等效力学品质因素(Qm)与放大器阻尼系数(KD)的配合,这种配合需将音箱的馈线作音响系统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音箱馈线的功率损失小0.5dB(约12%)即可达到这种配合。

一般来说,线越粗越好,最好是双线分音,但是要求音箱是有双线分音的分频器,一般中高档的都有4个接线座,上下的2个负极是独立的,不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在一起的是假冒的。

DEBUG评论:在老烧友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认同,就是功放的价格应该至少是音箱价格的1.5-2倍,越是高档的产品这个比例就越高。换句话说,在配套上,宁可“大马拉小车”,不可“小马拉大车”。这是因为往往越是高档的音箱,一个只能发挥70%水平的高档产品,往往反不如一个发挥100%的低档产品。不过放到多媒体产品上,情况就倒了过来,越是高档的产品,其功放占整套产品成本的比例往往越低。有些产品几乎要用4000元档次的功放推其裸箱,才能将单元的水平发挥个八九不离十,但配的仅仅是个最多值100元的功放。有些多媒体发烧友还往往看好这些产品,其实,如果不考虑摩机的话(当然,对于摩机来说,这样的产品是最佳的,因为摩电路是可行的,摩单元,对大多数人是完全不可行的),这样的产品不管在实际发挥的效果上,还是作为商品的设计上(特别是这一点),都是不理想也不合理的。说到底,还是文章的主旨——合理搭配,在功放上下功夫,用差单元当然是不好的,但反过来,将成本全花在单元上,配一个仅仅是刚刚能用的功放同样是不可行的。单元虽然是多媒体音箱最重要的部件,但决不是单元好就是好箱子。
   
   阻尼系数的匹配 (这个最难理解)

阻尼系数KD定义为:KD=功放额定输出阻抗(等于音箱额定阻抗)/功放输出内阻。由于功放、输出内阻实际上已成为音箱的电阻尼器件,KD值便决定了音箱所受的电阻尼量。KD值越大,电阻尼越重。功放的KD值并不是越大越好,KD值过大会使音箱电阻尼过重,以至使脉冲前沿建立时间增长,降低瞬态响应指标。因此在选取功放时不应片面追求大的KD值。作为家用高保真功放,阻尼系灵敏有一个经验值可供参考;晶体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40,电子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6。保证放音的稳态特性与瞬态特性良好的基本条件,应注意音箱的等效力学品质因素(Qm)与放大器阻尼系数(KD)的配合,这种配合需将音箱的馈线作音响系统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音箱馈线的功率损失小0.5dB(约12%)即可达到这种配合。

一般来说,线越粗越好,最好是双线分音,但是要求音箱是有双线分音的分频器,一般中高档的都有4个接线座,上下的2个负极是独立的,不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在一起的是假冒的。

DEBUG评论:在老烧友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认同,就是功放的价格应该至少是音箱价格的1.5-2倍,越是高档的产品这个比例就越高。换句话说,在配套上,宁可“大马拉小车”,不可“小马拉大车”。这是因为往往越是高档的音箱,一个只能发挥70%水平的高档产品,往往反不如一个发挥100%的低档产品。不过放到多媒体产品上,情况就倒了过来,越是高档的产品,其功放占整套产品成本的比例往往越低。有些产品几乎要用4000元档次的功放推其裸箱,才能将单元的水平发挥个八九不离十,但配的仅仅是个最多值100元的功放。有些多媒体发烧友还往往看好这些产品,其实,如果不考虑摩机的话(当然,对于摩机来说,这样的产品是最佳的,因为摩电路是可行的,摩单元,对大多数人是完全不可行的),这样的产品不管在实际发挥的效果上,还是作为商品的设计上(特别是这一点),都是不理想也不合理的。说到底,还是文章的主旨——合理搭配,在功放上下功夫,用差单元当然是不好的,但反过来,将成本全花在单元上,配一个仅仅是刚刚能用的功放同样是不可行的。单元虽然是多媒体音箱最重要的部件,但决不是单元好就是好箱子。


常用的音箱摆位

在音响诸事中,音箱摆位占多少分量?假若您要这样问我,我的回答是:要让音响好声,空间条件、器材的搭配、音箱摆位以及用家微调等四大项缺一不可。其中,音箱摆位是不需要花钱但又可以让音响好声的方法,所以我愿意说音箱摆位不是占二成五的重要性,而是占五成的重要性。假若您不信,请仔细地把各种音箱摆位方式试过,我想届时您的想法就会改变了。

在告诉您如何实施“摆位法”之前,我还要先向读者们揭示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音箱与聆听空间是一体的”,声音的各种表现都是在音箱与聆听空间二者的互动中产生。或者,我更要说,空间、音箱摆位与聆听位置的选择是三者互动的,尤论您的宁间条件是如何的恶劣,如果能够找到三者互动的最佳平衡点,就能够让音响发出好声。

第一法:三一七比例法

方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三分之一长度处(一),两音箱之间的间隔为房间三分之二长度的0.7倍(七)。音箱最好要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不过没有向内投射也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效果:此法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例如约1:1.25:1.6或约l:1.6:2.5)的空间,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这是音响论坛经常推荐读者尝试的摆法。

第二法:三三一比例法

方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宽度也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长度与宽度的第一等分交点上(一)。音箱可以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甚至不需要向内投射也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

效果:此法适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的空间。它与“三一七比例法”的精神是一致的,唯一与“三一七比例法”不同的是二音箱之间的间隔较窄。此法也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美国TAS杂志总编喜用此法。

第三法:螺孔摆法

方法将音箱摆在房间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之间,然后将两音箱尽量靠两翻墙(如房间很宽则不需要紧靠侧墙),两音箱的向内投射角度要大于45°。聆听位置要在投射交叉线交点之后0.5—1米之间。

效果:此法专治高音太尖锐、中音太瘦、低音不够的缺点。而且,面对许多恶劣的环境时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是“音响论坛”针对普遍不良空间所提供的有效摆法。

第四法:正三角形法

方法:第一个条件是音箱要离开后墙(至少要有1米以上)与侧墙(至少要有0.5米以上)。第二个条件是将两个音箱与聆听位置,画成一个正三角形。第三个条件是两音箱的向内投射角度也要45°或更多。第四个条件是这个正三角形可大可小。房间小,后级功率不大时正方形小些;房间大,后级功率大时正三角形就大些。

效果:这就是俗称的近音场听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四面墙反射音对音箱直接音的过度干扰,因此而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及宽深的音场。这是能够听到最多、最直接、最清楚细节的摆法。许多评论员在评音响时喜用此法。

其余4种就省略。

DEBUG评论:这是台湾刘汉盛先生的老文。刘汉盛是发烧界的老前辈,为发烧普及花了不少心血,做了不少贡献。不过在港台HI-FI玄学的大环境下,他的文章也并不都能免俗。但这篇小文还是很科学的。其中这些摆位法其实除了这些俗称外,大都有正式的外文学名

0

主题

0

好友

71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海上浪迹

Rank: 3Rank: 3

UID
42429
帖子
258
精华
0
经验
71 点
金钱
93 ¥
注册时间
2008-5-6
发表于 2009-3-13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知识贴我来顶!

1

主题

0

好友

19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86523
帖子
409
精华
0
经验
192 点
金钱
212 ¥
注册时间
2009-3-8
发表于 2009-3-13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1-15 11:56 , Processed in 0.18692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